煤化验室工作手册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煤化验室工作手册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4.5.5.10 仪器发生异常动作或温度异常时,请立即关闭电源。待炉温冷却后检修或与本联系。

4.5.6 日常维护

4.5.6.1 当仪器使用一段时间后,硅胶逐渐变成粉红色,硅胶出现潮湿现象;倒出烘干即可再次使用。

4.5.6.2 仪器应防止灰尘及腐蚀性气体侵入,并置于干燥环境中使用。若长期不用应罩好,并定期(半个月左右)通电升温并做几个废样。

4.5.6.3 如发现送样机构运行时有异响或卡住,检查送样机构的皮带是否松动或是脱落。 4.5.6.4 每隔一段时间,用标煤对仪器进行检验一次,时间长短可以根据做样情况而定。以检查刚玉管是否 破裂或其他各部分有无故障。

4.5.6.5 应经常对系统的气密性进行检查,即时排除漏气或阻塞的情况,对老化的干燥管,无硫硅胶管应更换。 4.6 YX-HRD灰熔融性测试仪 4.6.1 技术参数

工作电源:~220V±20V、50Hz±1Hz、≤4kW 可控温度:室温~1600℃ 温度分辨率:1℃ 试样数量:1~7个

测试气氛:氧化性气氛,弱还原性气氛 控温精度:±3℃ 4.6.2 工作原理

4.6.2.1 将煤灰制成一定尺寸的三角锥,在一定的气体介质中,以一定的升温速度加热。观察灰锥在受热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观测并记录它的四个特征熔融温度:变形温度、软化温度、半球温度和流动温度。

4.6.2.2 温度定义:1、变形温度 DT:灰锥尖端或棱开始变圆或弯曲时的温度。如灰锥尖保持原型,锥体收缩和倾斜不算变形温度;2、软化温度 ST:灰锥弯曲至锥尖触及托盘或灰

锥变成球形时的温度;3、半球温度 HT:灰锥形变至近似半球形,即高约等于底长的一半时的温度;4、流动温度 FT:灰锥溶化展开成高度在1.5mm以下的薄层时的温度。 4.6.3 灰锥的制作

4.6.3.1 试样为三角锥体,高20mm,底为边长7mm的正三角形。锥体的一侧面与底面垂直。 4.6.3.2 取(1~2)g煤灰放在瓷板或玻璃板上,用数滴糊精溶液润湿并调成可塑状,然后用小尖刀铲入灰锥模中挤压成型。用小尖刀将模内灰锥小心的推至瓷板或玻璃板上,在空气中风干或于60℃下干燥备用。 4.6.4 操作方法

4.6.4.1 打开计算机、测试仪主机的电源开关,合上高温炉电源闸刀。 4.6.4.2 将灰锥按顺序至于托板上,将带灰锥的托板置于刚玉舟上。

4.6.4.3 用封碳法来产生弱还原性气氛,则预先在刚玉舟内放入足够量的碳物质。炉内封入的碳物质种类和量根据炉膛大小和密封性用试验的方法确定。对于该仪器,一般可在刚玉舟中央放置焦炭(2~3)g。

4.6.4.4 打开高温炉右侧炉盖,将刚玉舟缓缓推入炉内,至灰锥位于高温带并紧邻热电偶热端。

4.6.4.5 双击桌面上的“友欣灰熔融性智能测定仪”图标,弹出测试页面,点击测试页面上的“测试”,选择“开始测试”,试验一次最多可测试7个样。依次填写好试样编号、位置、所封的碳物质和所封碳物质的重量,点击【确定】开始试验。

4.6.4.6 开始加热,200℃后盖上炉盖,并控制升温速度:900℃以下,(15~20)℃/min,900℃以上,(5±1)℃/min。

4.6.4.7 随时观察灰锥的形态变化,记录灰锥的四个熔融特征温度——变形温度、软化温度、半球温度和流动温度。

4.6.4.8 当全部灰锥都达到流动温度或炉温升至1600℃时断电、结束试验。 4.6.5 注意事项

4.6.5.1 环境温度为5℃~40℃,相对湿度≤80%。

4.6.5.2 请务必将仪器加热电源接在大于额定功率的交流电源上(AC220V/50Hz/30A以上)。

4.6.5.3 电源线插头与插座应接触良好,仪器外壳应可靠接地。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