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球菌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葡萄球菌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葡萄球菌

生物学性状 致病性

金黄色葡萄球表面葡萄球菌 腐生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A蛋白 SPA

抗原结构 生化反应

荚膜 多糖抗原 凝固酶 葡萄球菌溶素 杀白细胞素PV 肠毒素

分类(色素等) 形态 培养特性

葡萄球菌 致病物质

表皮脱落素

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 其他酶

纤溶酶(葡激酶)耐热核酸酶玻璃酸酶酯酶

局部

侵袭性疾病

全身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皮肤软组织感染,痈、毛囊炎等 气管炎,肺炎等内脏器官感染 败血症,脓毒血症等

所致疾病

食物中毒

假膜性肠炎

毒素性疾病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毒性休克综合征

形态:典型的葡萄球菌呈葡萄状排列,由繁殖时多个平面不规则分裂所致。无鞭毛、无芽孢,体外培养一般不形成荚膜。革兰氏阳性菌。

培养特性:普通培养基即可生长(含有血液和葡萄糖的生长更旺盛);兼性厌氧或需氧;最适温度37;最适PH7.4;菌落呈圆形、隆起、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不透明,有金黄色、柠檬色、白色等色素(脂溶性色素),血平板培养有时会出现溶血环(多为致病菌)。 生化反应:a触酶阳性(过氧化氢酶,是与链球菌区分的标准) b多数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产酸不产气 c多数致病菌能分解甘露醇

凝固酶:凝固酶分为两种,一种是分泌到细菌外的游离凝固酶,一种是结合凝固酶。凝固酶进入机体后,使周围血液或血浆中的纤维蛋白等沉积于细菌表面,阻碍体内吞噬细胞吞噬;即使被吞噬也不易被杀死;由于此也能是细菌免于血清中的杀菌物质破坏;另外葡萄球菌感染易于局限化和形成血栓,也与凝固酶有关。

葡萄球菌溶素:分为αβγδ四类。其中α是一类分子量不均一的蛋白质,是一种外毒素,经甲醛液脱毒后可制成类毒素。对多种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具有溶血作用。对白细胞、血小板、肝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等均有损伤作用。 杀白细胞素(PV):大多数致病性葡萄球菌能产生的一种破坏白细胞的毒素称为杀白细胞素(与葡萄球菌溶素不同),PV只攻击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其作用部位主要在细胞膜上,攻击后表现白细胞运动能力丧失,细胞内的颗粒排出,细胞死亡。 肠毒素:能引起急性肠胃炎(食物中毒),能够抵抗肠胃液中蛋白酶的水解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当其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后,刺激呕吐中枢而导致以呕吐为主要症状的食物中毒。通常是产毒菌株污染了牛奶、肉类等食物有关。 表皮剥脱毒素(表皮溶解毒素):主要由噬菌体Ⅱ群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具有抗原性,可被甲醛液脱毒后可成为类毒素。表皮剥脱毒素可以引起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又称剥脱性皮炎,多见于新生儿、幼儿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成人。患者皮肤呈弥漫性红斑和水疱,后表皮上层大量脱落,受损部位的炎症反应轻微。 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由噬菌体1群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一类蛋白质。可以引起机体发热、休克及脱屑性皮疹,并增加对内毒素的敏感性。TSST-1可以引起多个器官系统功能紊乱或毒性休克综合征。

纤溶酶:亦称葡激酶,可激活血浆中的纤维蛋白酶原,使之成为纤维蛋白酶,导致血浆纤维蛋白的溶解,利于病菌扩散。(与凝固酶作用相反,比较记忆)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其致病机制主与细胞壁外的粘质物和溶血素(β溶血素、δ溶血素)有关,前者在细菌粘附、抗吞噬和抵抗宿主的免疫防御作用中有重要的致病作用。主要引起的疾病有泌尿系统感染(年轻妇女急性膀胱炎的主要致病菌)、细菌性内膜炎、败血症、术后感染等。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