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阿根廷货币局制度崩溃原因的探讨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关于阿根廷货币局制度崩溃原因的探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2.3特征三:本币发行量与外汇储备量相对应

为了保证汇率的稳定性, 货币局须持有足够被锚币发行国(anchor country) 接受的储备资产。严格的货币局制度要求外汇储备相对于本币发行量的准备率达到100% , 考虑到外汇资产大多以外国债券的形式存在, 为了防止债券价值下降, 准备率一般略超过100% , 达到105% 甚至110%。因为这样才能保证货币局随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进行操作以保卫本币。在这个意义上, 货币局制度是最为严格的固定汇率制。

1.2.4特征四:货币局没有决定权

对货币局来说, 惟一的任务就是在法定的汇率下随时进行本币与锚币的公开市场操作, 保证法定汇率的稳定。货币局在金融市场上的操作完全是被动的, 这是货币局与中央银行最明显的区别。中央银行的一项重要职能是购买政府债券, 帮助政府弥补支出和收入之间的差额, 并通过这种操作控制货币发行量以及国内利率和通货膨胀率。但是在货币局制度下, 本币发行量只能与外汇储备的数量和法定汇率挂钩, 货币局不能应政府扩张财政的要求增加货币发行量。因此, 政府只能根据税收和向公众发行债券的数额量入为出。理论上, 该国的利率和通货膨胀率水平将最终与锚币发行国一致。

1.2.5特征五:货币局不得持有商业银行的债券

与传统中央银行不同的是, 货币局不能购买商业银行债券, 商业银行运营发生困难时不能向货币局发行金融债券以获得帮助, 即使商业银行面临倒闭, 货币局也不得出手干预。不过在实践中, 许多国家的货币局还保留了一些传统的中央银行职能, 比如,当商业银行面临困难时进行干预, 调整存款准备率等。这种保减轻了银行自负盈亏的压力, 实际上鼓励银行呆账坏账的产生。严格地说, 目前实行的大多数货币局制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货币局制度, 因为在上述国家及地区中, 货币局经常恢复行使传统中央银行的职能, 对国内金融市场进行干预, 而发行货币的倾向就会使储备率达不到100%。例如, 阿根廷的法定准备率是66167% , 尽管储备率达到90% , 货币局仍然可以行使合法权力降低这个比率, 直至66167%。另外需要指出的是, 有些经济学家依据新加坡货币局拥有100% 的外汇储备而把新加坡也列为货币局制度国家, 但新加坡没有固定新加坡元与任何一种货币之间的汇率, 因此不能算是货币局制度。拉脱维亚将货币钉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SDR ) , 并且储备率达到100% , 但是它没有把该货币制度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 而且不需要变动现有的货币体系就可以随时终止该货币制度, 因此, 拉脱维亚也不能算作货币局制的国家。

5

1.3货币局制度之优缺点

货币局制度的优点有两点:第一,管理与操作非常简便。第二,赋予了货币政策高度可信性。这里主要提到它的一些缺点,第一:政府不能控制货币供应和利率,利率由基准货币发行国制定,货币总量取决于收支平衡,以及银行体系中的货币乘数; 第二:政府不能利用汇率来调整外来因素对本国经济的影响,如进口价格的上涨、 资本流通的转移等,而只能调整国内工资和商品价格; 第三:正统货币局制度不会像传统的中央银行那样,帮助周转困难的银行平息危机。 在正常情况下, 实行固定汇率的国家的利率水平遵循“一价定律”而与钉住国的利率相当。如果出现利差, 追逐高息的资本在两国之间流动, 最终使利率趋于一致。经验分析表明, 实行固定汇率或钉住汇率制度的国家相对于汇率浮动的国家有更低的平均利率水平, 因为汇率的相对稳定使货币作为储蓄手段的功能得到加强, 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吸引力也比较大, 所以即使不增加货币供应量, 利率也会下降。但是近年来发生在阿根廷和香港特区的利率大幅度上升给货币局提出了一个难题: 当国际投机商对货币发起进攻时, 货币局必须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以固定汇率卖出储备资产买进本币, 外汇储备大量减少。根据100% 储备金的原则, 货币当局必须削减货币供应量, 如果同时出现国内短期资本外逃, 国内货币供应就大量减少, 利率就会随之大幅升高。1995 年受到国际炒家攻击的阿根廷和1998 年的香港特区都出现了利率上升的情况。利率的突然大幅上升给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阿根廷1995 年利率上升69% , 产出下降015% ,失业率增加18%; 香港特区1997 年利率上升12% , 而且同年第四季度GDP出现负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998)。

1.4阿根廷建立货币局制度之背景

自20世纪70年代起至1990年,阿根廷发生了七次货币危机,每一次危机都伴随着严重的通胀。在1975~1990年的16年间,除1986年的通胀率为90.1%外,其他年份的通胀率均在100%以上。1989年底其通胀率曾高达5000%。在长期恶性通胀的打击下,投资者对阿根廷货币已失去信心,从而导致经济的完全美元化。

阿根廷1991年三月推出《自由兑换法》,即货币局制度,把汇率固定为1比索兑换1美元,中央银行用外汇、黄金和其他外国证券担保每1比索的发行,保证两种货币可以自由兑换。这就是阿根廷行使货币局制度的起源。

6

二、阿根廷货币局制度的独特之处

2.1选择美元作为锚币

这实质上意味着阿根廷将其货币政策的主导权托付给了美联储,美联储成为阿根廷货币的最后贷款人。同时,这也表明阿根廷已经将本国经济绑在美国的战车上,其经济将随着美国经济的运行状况而波动。

阿根廷货币与美元完全固定。阿根廷的有关法律规定: 1美元=10000奥斯特=1阿根廷比索

央行承担维持该法定汇率稳定的义务。从实践上看,阿根廷在其货币局制度瓦解前实行了与美元完全固定的钉住汇率制。这与其他实行钉住汇率制的货币市场汇率有一定的波动幅度不同。这种状况至少表明阿根廷的固定汇率制相对“僵化”。也就是说,当内外经济基本面发生变化时,其汇率不能做出反映,哪怕是短时间微小的反映。

2.2允许本国政府外币债券充当部分外汇储备

阿根廷中央银行发行基础货币所需100%的外汇储备支持,其中20%可由以外币计价、具

政府美元化财证券美元美元化财证券中央银行美元国际国内金融市场有较强流动性和按市场价值计算的政府债券充当。换言之,基础货币发行量中20%可以没有外汇储备作保证,这为货币当局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提供了一定的可操作空间。 知识拓展:美元化财证券操作机制

注:美元化财政券是本国政府用外币计价发行的债券其信誉低于真正的外汇资产。 如果美元化财政券在开始时由外国居民和企业持有,则政府持有美元资产,并且相应地增加了公共部门的外债。如果外国居民和企业到阿根廷国内投资需要比索,他们会将美元化财政券卖给商业银行换取比索,而商业银行在需要时又将美元化财政券卖给中央银行换取比索。这样,货币发行就增加了,中央银行发行基础货币的部分准备金并非是真正的美元资产,而是

7

美元化财政券,即本国政府的一种信誉。而真正的美元资产在政府手中。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起到了创造货币的作用:它创造了一种虚假的美元资产—美元化财政券,从而通过中央银行创造了一部分基础货币比索。因此,中央银行发行的比索并非完全建立在美元上,而有一部分(20%)是建立在本国政府的信誉上。除非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将所得美元全部交给中央银行,买回中央银行所持的美元化财政券,则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比索的发行准备金就全部是美元资产了。政府发行美元化财政券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解决财政赤字。这说明阿根廷的货币局制度从一开始就含有水份。

2.3阿根廷仍然保留了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二级银行体制

在该体制中,货币发行权归中央银行,但其央行只有在外汇储备增加的条件下才能按法定汇率发行相应的本币。因此,在货币局制度下,阿根廷尽管保留了央行,但其货币发行的权力被大大削弱,甚至可以说,其央行对本国的货币供给、利率和汇率的决定权都已丧失。

汇率稳定资本控制货币政策自主权浮动汇率货币局资本自由流动蒙代尔三角模型

上图是开放经济的三难选择,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表示开放经济的政策制定者希望实现的三个目标。不幸的是,最多有两个顶点可以同时存在:只能选择三角形的一条边。三种政策体系中每一种(浮动汇率,货币局和资本控制)与其在图上联结的两个目标一致。因此,货币局同汇率稳定、资本自由流动相一致,货币当局失去了货币政策自主权。由上面的理论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货币局制度下,货币当局失去了用货币供给量、利率、汇率手段调节宏观经济的权力,宏观经济的调控只能倚重财政政策,而财政政策的效力取决于资本流入的状况3。由于货币当局失去了货币供给量这个金融杠杆,那么它就失去了控制信贷规模的能力,也就失去了向商业银行提供最后贷款的功能。

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