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12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有效操作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杨12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有效操作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扬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有效操作的实践研究》

开 题 报 告

仪征市陈集镇第二中心小学 主持人:杨翠珍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理论背景。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具的使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过去教师在讲课中比较注意直观的演示,而不太重视学具的操作。然而直观演示与学具操作是有所区别的,直观演示的操作者是教师,学生只是观察者,是被动地接受学习。学具的操作者是学生,可以人人动手,人人参与,主动地接受学习,教师只是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在教学中运用好学具,要掌握学具使用的技巧和学具使用的时机,熟悉注意事项,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组织、管理和调控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学具有效操作是与发展学生的思维密切相关的,在新课程的改革中,我们更应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动手即动脑,从操作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具有效操作的实践研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发展性,能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2.学校现实背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操作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操作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教学中,往往会忽视师生对教具、学具的实际操作的运用,也淡化了学具操作的作用,在我们农村小学对学具的有效操作更缺少认识,那么研究学具操作的就寥寥无几了,从而也就导致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纵观我校数学课堂学具操作活动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主要弊端:

(1) 教师操作意识不强,淡化了学具操作的作用; (2) 教师指导简单,流于形式;

(3)轻学具操作过程、重学具操作结果; (4)操作过程热闹,缺少反馈。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操作是指人用手活动的一种行为,也是一种技能,含义很广泛。

一般是指劳动;劳作; 或者按照一定的规范和要领操纵动作。

学具操作是指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教师提供的定向指导,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的活动。

有效的学具操作活动是指在数学教学中供给学生足够的学具、时间和空间、创设一定的环境,引导他们按一定的要求和程序,通过自身的实践进行有效操作的活动。

学具的操作者是学生,可以人人动手,人人参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有些的学具操作,把学生动手、动脑和动口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儿童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地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意志品质,又调动了他们多种感官进行学习,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

三、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的现状

《新课标》非常强调学具在课堂中的使用。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把学生的学具操作过程当成一种活跃课堂气氛的手段,流于形式。其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出现学具操作无目的和学具操作形式单一的现象。国外 “做中学”研究比较成功,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发表的《休戚与共——关于数学教育失败向全国作的报告》中指出,数学教学应强调“数学问题解决”,使学生达到能从日常生活中和数学内部找出数学问题;能发展和应用各种策略去解决各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种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可促进学生“数学问题解决”。 四、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主义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一阐述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实质性的理论指导意义。

2.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生理学的研究证明“儿童的智慧集中在手指尖上”。小学生在操作时,手指尖的触觉引起的刺激能迅速传递给大脑,在大脑皮层兴奋的前提下,产生积极思维的欲望。

3.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孔企平教授在《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一书中,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有效教学与学生参与的关系,从中指出了有效教学的特征、原则和研究的具体内容。 基于国内外研究经验、理论积累以及我们教师自身的特点,本课题紧紧扣牢新课程的相关理念进行课堂教学实践。 四、课题研究目的(目标)和意义

1.通过实践研究,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拓展操作学具的内容和形式,建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有效操作活动。

2.通过实践研究,探讨学具操作活动的指导方法,提高操作有效性。

3.通过活泼有趣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提高。

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具的操作与学生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懂

得手、脑、口三者的有机融合能有效地促进思维力的发展,研究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思维特点的不同,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年龄特点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同样学具操作也要根据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他们的认知水平,采取不同的途径与方法,来实施学具的有效操作,从而发挥学具操作的实效性。 五、课题要解决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以教师的课前备课、上课、反思及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动手操作的特点为主。探究实际课堂教学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现自己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策略内容包括:

(1)对教材重、难点的有效处理

(2)结合教材,根据学生实际,确定操作内容 (3)积极创设相适应的操作环境 (4)指导学生有目的、有程序地操作 (5)引导学生有效合作与交流 (6)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有机结合 七、课题解决的策略和研究途径、方法

(一)研究的策略

1、操作活动之前,恰当地选择操作内容和操作工具,明确操作目的,选好操作方法。

2、操作活动之时,要把握恰当的操作时机,进行有效地指导,关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必要时应手把手地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完成发现过程。把观察、操作、思维及语言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还要把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有机结合起来。

3、操作活动之后,进行及时反馈、合理评价,总结分析,引导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研究的方法

(1)个案研究法:从本学科出发,针对某一课例的教学中学具有效操作进行个案研究,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

(2)行动研究法:以学生为研究主体,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反复的实验、反思、总结,去粗存精,取得预期成果。

(3)文献研究法:学习并收集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文献、报刊杂志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