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航空大学共青团工作实践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南昌航空大学共青团工作实践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二节 知行合一,学校共青团主要工作探索与实践

一、凸显航空特色的学校文化活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昌航人不难感觉到,好像并不仅仅是“学校环境”、“学校活动”这些外在的“校园文化”,而是另有更为核心的东西在影响着学校的发展。特别是在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变革的时代,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如果没有自己的“根”,而只是一味地随波逐流,很容易在改革的大潮中迷失自己。显然,这并不是“校园文化”所能单独承担的。而“校园”本身所蕴含的地域特性又限制了我们在新的时代赋予其新的含义,特别是在人们已经对“校园文化”形成思维定势的今天,更是如此。鉴于这样的一种认识,青年朋友应该将思维的视角转向以校园文化为主体的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学校和学校教职工在教书育人和组织管理生活中,为追求和实现共同目标而逐步创造和形成的观念形态和文化形式的总和,它包括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心理趋向以及规章制度、校风校貌、学校精神和学校形象等”①

校园环境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与此相应的学校文化则是高校育人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很大程度上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现代学校文化既要把握时代特征,又要突出学校的传统与特色。南昌航空大学自1952年建校以来,在几十年的办学过程中,逐步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1、物质文化打基础。从校园文化环境看,美育注重在美的环境中陶冶学生的心灵。校园文化环境既包含校园物质环境,也包括由校园人际关系等组成的人文环境。对于校园物质环境,蔡元培先生曾指出,“每个学校的建筑、陈列品,都要合乎美育的条件”。良好的物质环境,

刘学国.《浅论学校文化和学校文化建设》.教育理论与实践,1990年第6期 9

既是一种美的表现,也是一种对美的追求,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塑造美的心灵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校园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形成的和谐融洽、团结友爱的关系,为校园人构筑了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良好氛围,他们在这完美的人文环境之中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既锻炼提高了人际交往的技能,又使校园文化的各种思想和信息得到了交流和传递。而且,这些经过美的环境陶冶和美化了的学生心灵,是校园文化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南昌航空大学自2003年新校区投入使用以来,学校就校训、前湖校区楼路景点名称等从不同渠道共收到方案300余套。其中校训方案200余套,配置释义者40余套。学校有关部门通过各种途径组织各单位进行讨论,并通过校报、校园网广泛征求意见,进行民主投票。经学校研究决定校训、前湖校区部分楼路景点名称投入使用。

学校教学楼总共三个组团,即教学一组团、二组团、三组团,分别以《大学》、《中庸》中的经典词句命名,分别取名明德楼群、博学楼群、至善楼群。各楼群的单个楼名以英文大写字母ABCD等顺序排列命名。依此原则,教学一组团、二组团、三组团楼群的单个楼名分别冠名为:明德楼A、明德楼B、明德楼C、博学楼D、博学楼E、博学楼F、博学楼G、至善楼H、至善楼I、至善楼J、至善楼K、至善楼L、至善楼M、至善楼N。艺术楼、海军楼、外语楼、国际楼等专业性楼栋则不再另外命名。

“明德”语出《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寓意要学到高层次的学问,必须把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与求善求美的人文精神相结合,它同时也主张人要推崇高尚的品格和德行。教学一组团三栋教学楼是学校承担基础课教学较多的楼群,以“明德楼”冠名,寓意学校以人为本,德育为重,这是办学理念的总体要求,反映昌航教育坚持德育为先的理念。

10

“博学”,出自《论语·子张》中的“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礼记?中庸》也告诫学子们,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为学的几个递进阶段。博学之谓为学,首先要广泛地猎取知识。其次,“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唯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收并蓄,使为学者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教学二组团以“博学楼”冠名,寓意广大昌航学子要广泛获取知识,扩大自己的视野,不但本学科的知识广博精深,还要涉猎和掌握更多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中西兼容,百科兼纳;而教师也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

“至善”亦语出《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的“止于至善”,包含了三层意思:首先,为学之道,始终不能离开“止于至善”这一立足点。所谓“止于至善”,一方面表现为将自己本有的明德推至极致,使人心不受一毫私欲之沾染,即“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同时又表现为应事接物之际体察入微,不仅不受事物千变万化所左右而保持吾心之贞定,而且更能将事物之方方面面照管得周匝无遗,无不妥当合理,即“事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其次,要“止于至善”,工夫上要无所不用其极,一节接一节而止于至善。第三,与之相应的是,为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博学多闻,更在于实践领域的止于至善,臻于至善。教学三组团以“至善楼”冠名,寓意昌航学子、学人,求学、治学的目的,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使人革旧更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美的境界。以“至善”为楼名,既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又突出了学校的文化内涵;既体现了时代精神,又突出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从宏观整体来看,“明德”、“博学”、“至善”体现了为学、为教的递进关系。教育以育人为本,是为“明德”;学习以精博和宽容为宗旨,

11

是为“博学”;求学、治学以追求人格完美和穷尽真知为目标,是为“至善”。

学校道路以图书馆为中心,按“人”字形取三条主要路名:从图书馆至东门的路取名“航空大道”。仅此路为大道,其它为路。此条大道停放着歼八飞机,伫立着学校改建学院以来的首任院长陆孝彭院士的塑像,明德楼C楼一楼建航空馆,充分渲染学校航空特色。经图书馆至大学生活动中心的路取名“航天路”。经图书馆通向海军学院的路取名“航海路”。三条大道按“人”字形分布,体现学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体现学校航空、国防特色。

学校北门、东侧门、环图书馆的路取三条路名:北门至第一食堂的路取名“汉口路”。学校肇始于汉口航空工业学校,当时办学条件较差,广大师生员工筚路蓝缕,艰苦创业,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不忘历史,饮水思源,取名“汉口路”以为纪念;东侧门至导流明渠一号桥(与航海路交界)的路取名“中南路”。学校前身汉口航空工业学校原是“中南空军司令部修理厂”(武汉311厂),1953年10月更名“中南第一工业学校”,1954年8月迁至南昌。“中南第一工业学校”处于从汉口迁至南昌、开始第二次艰苦创业的重要阶段,为学校从初创阶段过渡到稳定发展阶段做出了突出贡献,也奠定了学校在整个中南地区航空学校排头兵的地位。恰好此路在前湖校区处于中南位置,以“中南路”命名,既有纪念历史的意义,又有标注地理的作用;环图书馆的环湖路取名“天一路”。以图书馆为中心的景观统一以“天一”命名。其它南北向道路路名主要是以江西的名山大川和风景名胜取名、东西向道路以中外历代文化、科技界名人的名、字、号命名。

学校共有三个广场,东门广场名启航广场。东门是学校的正门,是航空文化的起点;图书馆东侧的广场名天一广场。以图书馆为中心

12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