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第五版)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第五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3. 应有专职或兼职的数据管理员;(2分,资料)(1.59)

说明:1.59需上传数据管理员的相关资料,包括医学相关教育背景、接受ACS培训的证书。

4. 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数据库使用方法和相关制度的培训;(1分,资料)(1.60) 说明: 1.60 需上传 1. 培训课件 2. 培训记录 3. 签到表的扫描件

4. 带时间显示的现场照片(多数数码相机可以设置在照片上显示时间,若无法显示,请在用软件缩图时保留照片的EXIF值,便于查看拍摄时间)

5. 急性胸痛患者的首次医疗接触的人员应及时在数据库中建档,若不能及时进行在线填报,应有纸质版的时间记录表格从首次医疗接触时开始伴随急性胸痛患者诊疗的全过程,以进行时间节点的前瞻性记录,尽可能避免回顾性记录,以提高记录的准确性;(2分,资料+现场)(1.61) 说明:1.61需上传纸质版的时间记录表格。若能及时在PC端或平板电脑端建档的,请上传具体的相关说明(包括设备配置、建档方式、审核方法等)。

6. 数据库的完整性,应满足以下全部条件:

1)所有进入医院的急性胸痛(明确的创伤性胸痛除外)患者的登记比例应不低于75%,应包括各类因急性胸痛就诊于门、急诊或入院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最后诊断;(2分,现场)(1.62)

2)ACS患者的登记比例应达到100%;(3分,现场)(1.63)

3)STEMI患者的录入必须达到100%,且各项关键时间节点的填报应齐全,关键时间节点的缺失率不能高于10%,其中院内时间节点记录的有效率应达到100%。STEMI患者的关键时间节点详见云平台数据库;(5分,现场)(1.64) 7. 数据资料的溯源性:确保STEMI患者的上述关键时间节点可以溯源,其中发病时间、呼叫120、到达医院等时间应能从急诊病历(电子病历或复印件)、入院病历、首次病程记录、心电图纸、检验报告、病情告知或知情同意书等原始记录中溯源,并要求尽可能精确到分钟。(3分,现场)(1.65) 说明:1.62-1.65 均为云平台实时查看及现场核查,无需上传材料。

要素二 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评估及救治

胸痛中心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ACS、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致死性疾病的能力,减少误诊、漏诊,防止过度检查和治疗以便最终改善临床预后。要素二主要包括对急性胸痛患者进行快速临床甄别、STEMI患者的早期再灌注治疗 、NSTEMI/UA的危险分层及治疗、低危胸痛患者的评估以及院内发生ACS的救治流程等,要求将当前专业学术组织制定的指南流程化,通过制订大量的标准流程图来规范和指引一线医护人员的诊疗过程,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诊疗过程中的延误和误诊、漏诊,改善患者预后,并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

为了体现持续改进的过程,此部分要求提交的所有流程图均应包括胸痛中心成立后原始流程图及改进后的流程图。

一、急性胸痛患者的早期快速甄别(25分)

此部分的重点是在急性胸痛患者就诊后早期进行病因的初步判断以及对生命体征不稳定的高危胸痛患者的识别,必须满足以下全部条件。

1. 制订了急性胸痛分诊流程图,该流程图必须包括详细的分诊细节,指引分诊护士或承担类似分诊任务的首次医疗接触医护人员在进行分诊和初步评估时将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快速识别出来并尽快送进急诊抢救室,生命体征稳定的急性胸痛患者尽快完成首份心电图并由接诊医师进行初步评估;(2分,资料+现场)(2.10)

说明:2.10 需上传分诊流程图

2. 所有负责分诊的人员及其他首次接诊急性胸痛患者的医护人员均熟悉上述分诊流程图;(2分,现场+微服私访)(2.11)

说明:2.11 现场核查时打分,无需上传材料

3. 制订了急性胸痛鉴别诊断流程图,指引首诊医师对胸痛的原因做出快速甄别,该流程图中必须包括ACS、急性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急性心包炎、气胸等以急性胸痛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疾病,流程图应能指引一线医师选择最有价值且本院具备的辅助检查方法以快速完成上述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2分,资料+现场) (2.12)

说明:2.12 需上传急性胸痛鉴别诊断流程图

4. 所有负责急性胸痛患者接诊的急诊医师熟悉上述诊疗流程图;(2分,现场+微服私访)(2.13)

说明:2.13现场核查时打分,无需上传材料

5. 制订了相关流程图,指引首次医疗接触人员在接诊急性胸痛患者后10分钟内完成12/18导联心电图检查;(4分,资料+微服私访)(2.14)

说明:2.14上传相关流程图。微服私访最后评分

6. 确保在首份心电图完成后10分钟内由具备诊断能力的医师解读,若急诊医师不具备心电图诊断能力,心血管内科医师或心电图专职人员应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进行确认,或通过远程12导联心电图监护系统或微信传输等方式远程确认心电图诊断;(4分,现场+微服私访)(2.15)

说明:2.15现场核查和微服私访时打分,无需上传材料

7. 所有急性高危胸痛患者应在首次医疗接触(分诊台或挂号)后10分钟内由首诊医师接诊;(3分,微服私访)(2.16)

说明:2.16现场核查和微服私访时打分,无需上传材料

8. 急诊科护士或医师或其它急诊检验人员熟练掌握了床旁快速检测肌钙蛋白的方法,确保能在20分钟内获得检测结果;(3分,现场+微服私访)(2.17)

说明:2.17现场核查和微服私访时打分,无需上传材料

9. 制订了ACS诊治总流程图,当心电图提示为ACS时,该流程图能指引一线医师进行后续的诊疗过程;(2分,资料)(2.18)

说明:2.18需上传ACS诊治总流程图,请注意要包含不同的来院方式 10.所有急性胸痛患者均应录入认证云平台数据库。(1分,现场)(2.19) 说明:2.19现场核查时打分,无需上传材料 二、对明确诊断为STEMI患者的再灌注流程(29分)

要求具有PPCI能力的医院应以PPCI为主要再灌注策略,以下第1-12项及第17项为必须全部满足的条件,若本院开展了溶栓治疗,则13-16项亦为必须满足条件。

1. 以最新的STEMI诊治指南为依据,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订STEMI再灌注治疗策略的总流程图,该流程图应包括了各种不同来院途径(自行来院、经救护车入院、转院及院内发生)的STEMI患者,应以PPCI为首选治疗策略,并且要有明确的实施再灌注的目标时间(比如首次医疗接触到再灌注时间等),只有在特殊情况(比如导管室不可用等)导致不能在90分钟内完成PPCI,或者患者拒绝接受PPCI治疗时方可选择溶栓治疗;(3分,资料+现场)(2.20)

说明:2.20需上传STEMI再灌注治疗策略总流程图

2. 制订了各种不同来院途径的STEMI再灌注治疗的关系流程图,以明确参与救治过程的各环节的具体工作内容和时间限定;(3分,资料)(2.21)

说明:2.21需上传STEMI再灌注治疗策略的关系流程图

3. 制订了本院STEMI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发病后早期用药及长期二级预防方案(2分,资料)。(2.22)

说明:2.22需上传本院STEMI药物治疗常规方案(不需要上传医嘱记录) 4. 制订了明确的PPCI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分,资料)(2.23) 说明:2.23需上传PPCI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列表或说明

5. 制订了相应的流程,使经本地120救护车入院的STEMI患者绕行急诊和CCU直达导管室;(2分,资料+现场)(2.24)

说明:2.24需上传经本地120救护车入院的STEMI患者绕行急诊和CCU的流程图 6. 制订了相应流程,使自行来院STEMI患者绕行CCU从急诊科直达导管室,急诊科及心内科相关人员必须熟悉流程和联络机制;(2分,资料+现场)(2.25)

说明:2.25需上传自行来院STEMI患者绕行CCU方案流程图

7. 制订了相应的流程,使从非PCI医院首诊、实施转运PCI(包括直接转运PPCI和补救性PCI)的STEMI患者能在到达医院前确认诊断、启动导管室,并实施绕行急诊和CCU方案直达导管室。并至少与5家非PCI医院实施了上述流程;(2分,资料+现场)(2.26)

说明:2.26需上传: 1

2

转诊STEMI患者绕行急诊和CCU方案流程图

5家医院实施上述流程的实例(每家医院举一例即可)

8. 建立并落实了PPCI手术的先救治后收费机制;(2分,资料+微服私访)(2.27) 说明:2.27需上传先救治后收费的流程图

9. 有标准版本的急诊PCI知情同意书,其中签字时间应精确到分钟;(2分,资料+现场)(2.28)

说明:2.28需上传本院急诊PCI知情同意书(真实病例的扫描件1份) 10. 建立了旨在缩短知情同意时间的有效方法;(1分,资料+现场)(2.29) 说明:2.29需上传缩短知情同意时间的具体方法(例如采用挂图、培训快速进行知情同意方法、急诊医师预谈话等方式,或其他创新方式)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