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道夫事件的相关比较及其反思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麦道夫事件的相关比较及其反思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麦道夫事件及其反思

麦道夫生平大事记

1960年--22岁的伯纳德·麦道夫创立了麦道夫投资证券公司,他并不避讳告诉别人,这个小公司的5000美元启动资金,是靠他做海滩救生员和安装地下喷淋系统攒下来的。 1970年--麦道夫的公司采用自动化交易的模式,用电脑匹配不同证券交易商之间的报价,生意源源不绝,很快名贯证券业。

1989年--麦道夫的公司掌握了纽约股票交易所超过5%的交易量,并荣登《金融世界》杂志评选的华尔街最高收入人物排行榜。

1990年--极力倡导证券交易电子化的麦道夫当选为纳斯达克主席,成为现代华尔街体系创立的先驱者之一。同时,他以这个身份成立了另一家资产管理公司,从此开始麦道夫基金稳赚不赔的神话。

1992年--联邦调查局对麦道夫进行询问,他们对麦道夫与一桩庞式骗局案件的始作俑者弗兰克·艾沃里诺的密切联系表示怀疑,从60年代起,两人就建立了似乎超乎寻常的友谊,不过调查最终不了了之。

2005年--来自波士顿的竞争对手亨利·马可波罗斯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一份报告,报告中称,麦道夫\极有可能正在进行世界上最大的庞式骗局案\。该委员会的审查结果如90年代一样无果而终。

2008年--麦道夫向两个儿子承认麦道夫基金的骗局,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对麦道夫过去16年的数次调查并确认无罪后,终于从嫌犯口中得知了事实真相。

2009年6月29日之后,71岁的麦道夫将与他的灵魂共同完成150年监禁的刑罚。

什么是麦道夫事件

一位不善交际的老人,一份使人心动的回报,一段令人艳羡的业绩,构成了一个投资的神话。然而,是神话就有破灭的一天,2008年12月11日清晨,美国华尔街传奇人物、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前董事会主席伯纳德·麦道夫因涉嫌证券欺诈遭警方逮捕。检察人员指控他通过操纵一只对冲基金使投资者至少损失500亿美元。《纽丨约时报》说,这可能是华尔街历史上最大的欺诈案。

1960年,麦道夫从法学院毕业后拿着自己在海滩上做救生员赚来的5000美元,创立了麦道夫投资证券公司,并因此闻名华尔街。据说麦道夫把自己搞 的非常神秘,光有钱没人介绍是不能进的,甚至在很多人看来,把钱投给麦道夫已经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麦道夫从不解释投资用做什么,而如果你问得太多,他会 把你踢出局。

据悉,在很多投资老手们看来,向麦道夫的公司投资,他们担心的不是损失金钱,而是损失赚钱的机会。麦道夫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和交易部门分别在不同楼层办公,麦道夫对公司财务状况一直秘而不宣,而投资顾问业务的所有账目、文件都被麦道夫“锁在保险箱里”。 近期,麦道夫向其中一名儿子透露,客户要求赎回70亿美元投资,令他出现资金周转问题;12月9日,麦道夫突然表示提早发放红利。对此,麦道夫的儿子感到可疑。 于是,这场可能是美国历史上金额最大的欺诈案,才暴露在世人眼前。

由于面临高达70亿美元资金赎回压力,无法再撑下去,麦道夫才在12月10向自己的儿子承认,自己炮制的是一个巨型金字塔层压式“庞氏骗局”,前后共诈 骗客户500亿美元。震惊之余,当晚麦道夫的两个儿子将该重大事件转告了律师,律师10日晚就通知了联邦当局。调查人员11日抵达麦道夫寓所时,麦道夫已 知FBI调查人员来意,承认“以不存在的钱支付给投资者”,指自己已破产,已有坐牢准备。 麦道夫欺诈案受害者包括美国多家公司和欧洲、日本众多投资者,其中不乏响当当的大

人物和大公司。更为可悲的是,美国数家慈善机构委托伯纳德•L•麦道夫投资证券公司打理的巨额善款恐怕也将血本无归。

面对麦道夫涉嫌欺诈,许多投资者都感到十分震惊。一位麦道夫公司的投资者说,这会要了很多人的命,实在太可怕了。

世界能源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金融研究院院长何世红称,麦道夫一案反映出证券投资行业监管不力的问题。在近20年的时间里,无论熊市、牛市,麦道夫 管理的投资基金如上了发条一般始终保持每月增长约1%,这并不合情理。不能否认的是,麦道夫广泛的业缘关系,让他轻易取得了众多人的信任。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是美国证券行业最高机构,所有投资公司、投资顾问及在投资领域里从事经营的机构和个人都必须接受委员会监督。但据美国媒体报道,自两 年前麦道夫的对冲基金在委员会注册以来,委员会从未审查过其账务。事已至此,在这个由信任引起的巨大骗局的前因后果基本尘埃落定,造成的恶劣影响也在进一 步的清算中,全世界的证券行业在此事中,都得到了一个深刻的教训,但是这个教训似乎来得太大太重太荒唐了,监管部门将“信誉”作为为监督原则的行事方式再 不加以改进,恐怕比这个更大更重更荒唐的骗局还将出现目前,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Royal Bank of Scotland)、德国曼恩集团(Man Group)和野村控股(Nomura ),英国汇丰银行(HSBC)承认,是伯纳德·麦道夫(Bernard Madoff)500亿美元欺诈案的受害者

背景:投资神话

他被人们亲切地叫做“伯尔尼”。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是美国金融界的神话,是纳斯达克股市的缔造者之一。在金融风暴袭来的这个冬天,他原本是美国人的一道心理防线,一线希望。然而,残酷的现实将人们的希望撕得粉粹:因为这个有些羞涩、不善交际的伯尔尼实际上是华尔街历史上最大的骗子。

伯尔尼,全名叫伯纳德·麦道夫,犹太人,70岁。如果不是12月11日发生的一切,他是美国金融圈里48年来不声不响赚大钱的摇钱树,被称为“犹太人的短期国债”。

“只要你信任我,你就会每月得到至少百分之一的稳定回报。”这是伯尔尼的原话,而且他做到了,几十年来从没变过。

伯尔尼的神话始于1960年。当时,他以5000美元起家注册了“伯纳德·麦道夫证券投资有限公司”。不久,伯尔尼就发现了证券交易的秘诀,那就是以快取胜。于是,他率先采用了电子交易系统,并一举成为纳斯达克、也就是全美证券交易商自动报价系统的五大缔造者之一,而伯尔尼本人也在1991年成为纳斯达克董事会主席。

庞氏骗局

故事截止到这里似乎是个百分之百激励年轻人奋斗的正面教材。只可惜,这美好的一切后来崩塌于一个谎言。

一个充满了诱惑的谎言,延续的却是古老的骗局——“庞氏骗局”。

1903年,意大利人庞兹登上了开往美国波士顿的邮轮,期望在新大陆闯出一片天地。 据说,庞兹在给银行家打工时偷窥到了老板拆东墙补西墙的秘密,就此琢磨出了一个发财的好办法。

1920年2月,他在美国各大报纸上投放广告,承诺以购买国际邮政代金券的方式、在30到45天的时间里,给投资者高达50%的回报。

在人们看来,这种投资方式有一定道理,因为如果在美国低价买进国际邮政代金券,拿到美元汇率高的国家就可以兑换成更多美元。如此套汇可以大赚一笔。

最让投资者心动的是广告中承诺的稳定高额的回报率。在最初几个月尝到所谓利润的甜头后,越来越多的人对庞兹深信不疑。庞兹神话就这样成为了现实:不到6个月时间里有超过四万人投资,总额达1500万美元。 谁也没有意识到,此时庞兹并没有去购买什么代金券,而是将新入场的投资者的资金当做红利付给了早期的投资者。而他自己也花着投资者的钱住进了高级别墅,摇身变成了超级富翁。

俗话说,树大招风。一夜暴富的庞兹自然引起了一些人的怀疑。在庞兹发起他的骗钱生意5个月后,《波士顿邮报》的专栏作家巴隆经过精确计算,确认各国发行的国际邮政代金券数量有限,根本无法实现套汇获利的宏伟计划。

人们惊恐地意识到一切可能只是个谎言,开始纷纷撤资。192丨0年8月13日,庞兹被美国联邦调查局逮捕,以欺诈罪被判刑9年。他的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骗术此后被称为“庞氏骗局”。

“庞氏骗局”之所以能成功的核心还在于人心的贪婪。在“只有受到邀请才能加入”的虚荣心的光环之下,在每年稳定的高回报的利诱之下,即使是成熟的机构投资者们也放松了应有的审慎,多问几个问题?不合适吧。尽职调查?免了吧。而一涨再涨的牛市让人们更是唯恐漏过了错过了任何一个可以赚钱的机会。

人性不变,骗子总是在我们的中间。今年以来,中国的VC、PE界也爆出了一些丑闻。有的公司在上市聆讯时被发现财务作假,商业模式在被仔细推敲后发现不堪一击。更有的公司刚刚登上境外市场即因造假而被勒令退市。而有的私募股权基金之间为了抢项目而闹上了法庭……而这些事情的发生大都在过去一、两年市场最疯狂的时候。喜欢购物的女人们都会有这样的经验教训,在全场打折的刺激下抢购而来的东西往往被发现并不是自己最喜欢的或最合适的。而当市场过热的时候,即使是投资人高价抢来的东西也往往未必物有所值。 有人喜欢在办公室挂上“慎独”的匾子,以警示自己在独处时也要审慎,但人在狂热的环境下可能更难做到审慎。拒绝贪婪,保持平常心,一个简单的道理,一个不易达到的境界。

骗局揭穿

骗子们之所以得逞,利用的就是人们的贪欲。而伯纳德·麦道夫玩的更是心跳,他吸纳的资金多达170多亿美元,而造成的损失则接近500亿美元。

然而,2008年12月,一切变成了噩梦。据美国媒体报道,月初,担任公司总经理的小儿子安德鲁向伯尔尼求援,说公司的欧洲客户要求紧急调用70亿美元以应对金融危机。而伯尔尼的回答让儿子大吃一惊:拥有数百亿资产的麦道夫金融帝国已无钱可用。

两个儿子震惊不已,向律师求助。律师告诉他们无药可救,只能将案件交到监管部门。11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接到律师举报后提请联邦调查局逮捕了伯尔尼。一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庞氏骗局”就此浮出水面。

原来,和庞兹一样,伯尔尼投资的所谓债券根本不存在,他承诺的稳定回报都来自投资者不断投入的资本。但和庞兹简单的广告诱惑不同,伯尔尼不仅向投资者展示复杂深奥的投资组合和自己“白玉无瑕”的从业记录,更利用了自己在犹太人社区里的私人关系,将一群期待财富不断增值的金融权贵首先套牢。几十年来正是他们源源不断地给他送来新的资金。 除同为犹太人的大导演斯皮尔伯格等社会名流外,伯尔尼的客户多为世界知名的投资机构。如美国的菲尔费德投资基金、瑞士金融服务机构、日本的野村证券、英国的汇丰银行等等。他们把募集到的资金交给伯尔尼一手打理,自己向客户收取手续费和收益提成,稳收红利。

随着伯尔尼的陷落,这些投资机构的好日子也随之终结。而其波及之广,使得半个世界都在跟着震动。

如果不是金融危机袭来切断了伯尔尼的资金链,也许这场持续了至少2丨0年的庞氏骗局还会继续。不过,早在16年前,伯尔尼创造的惊人业绩就已经受到过质疑。1992年金融监管部门曾将负责伯尔尼客户的两名证券交易师告上了法庭,理由是他们投资的所谓证券纯属子虚乌有。但伯尔尼本人以不知情为由安全脱身。2002年,美国股市接连下跌,在其他投资公司一一亏损的情况下,伯尔尼依然只赚不赔。他的竞争对手提请监管部门进行调查,但无果而终。另外的几次调查也都以证据不足为由草草收场。

对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如此草率地对待金融诈骗,声讨声不绝于耳。有人担心,连如此明显的骗局都查不出来,在这起丑闻背后是不是还隐藏着更多的丑闻?是不是真像伯尔尼所说,他和监管者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软禁骗子

伯尔尼,曾经是华尔街秘密投资模式的一面旗帜。如今人们明白,所谓秘密本身就是孕育诈骗的温床,而这起史上最大诈骗案的曝光再次重创了人们对经济和监管的信心。2008年美国的冬天格外冷。

美国纽约曼哈顿联邦法官19日修改保释条件,勒令涉嫌欺诈的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前董事会主席伯纳德·麦道夫从当日起,除出庭受审外每天24小时不得离开他位于曼哈顿的公寓。就在法院对麦道夫发出“禁足令”的前一天,联邦法官路易斯·斯坦顿18日签署命令,要求麦道夫在12月31日前列出资产清单,向美国证券和交易委员会详细说明他个人及公司的资产和负债情况,以便当局查明他还有多少剩余资产可赔偿给投资者。18日的命令还规定,麦道夫名下所有艺术品、地产、汽车、珠宝等财产均由法院指定的“接收人”李·理查兹律师接管。但据传,他的公司有好几个版本的账目,要查个水落石出恐怕还有待时日。

美股评论:麦道夫欺诈案祸及全球

美国《华尔街日报》13日报道,麦道夫欺诈案受害者包括美国多家公司和欧洲、日本众多投资者,其中不乏响当当的大人物和大公司 报道称,纽约“大都会”棒球队所有人弗雷德·威尔彭在麦道夫公司投资数千万美元,其中既有私人资金也有球队资金。接近威尔彭的金融专家告诉《华尔街日报》记者,威尔彭过去经常赞扬麦道夫投资技巧高超。 J·埃兹拉·梅尔金原为通用汽车公司旗下金融机构GMAC的主管,现在是纽约阿斯科特合伙人证券公司的资金管理人。这家公司投入全部资产与麦道夫合作。梅尔金在11日晚致阿斯科特客户的信中承认,作为公司最大投资人之一,他个人“在灾难中损失巨大”。 “阴沟翻船”的还有知名金融机构费尔菲尔德·格林尼治集团、特里蒙特资本管理公司和马克萨姆资本管理公司。马克萨姆公司12日公布,与麦道尔合作致使公司亏损2.8亿美元。 除美国,麦氏欺诈案还波及英国、法国、瑞士、西班牙、日本等国的金融、投资机构。 《华尔街日报》报道,英国布拉姆丁公司将总资产的9%以上投给麦道夫基金。总部在瑞士日内瓦的贝内迪克特·亨奇银行因麦氏基金亏损4750万美元。西班牙媒体报道,西班牙金融业巨头桑坦德银行因麦道夫欺诈案损失惨重,西班牙投资者亏损可能达到30亿美元。 日内瓦《时报》报道,瑞士金融业可能因麦案亏损50亿美元。其中,主要经营对冲基金的联合私人金融公司可能亏损10亿美元。联合私人金融公司拒绝评价《时报》的报道,但称日内瓦的资本管理公司中90%在麦氏基金有投资。

麦道夫骗局的启示

之后,华尔街又一件大事发生。12月11日,华尔街的传奇人物、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