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级必背古诗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1-6年级必背古诗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41

月夜 唐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作者】

刘方平,唐代诗人,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 【注释】

阑干:纵横交错,参差错落。偏知:出乎意料地感觉到。 【译文】

深夜里,月光洒满半座庭院,北斗星和南斗星都已经横斜。虽然是在夜里,却能感受到春天的暖意,虫儿清脆的叫声第一次透过了绿色的窗纱传到屋子里。 【赏析】

这首诗写得自然流畅,生趣横溢,洋溢着诗人对春天、对生命的赞颂。“虫声新透绿窗纱”一句,展现诗人捕捉物象的敏锐能力和独特的审美视角,特别是一个“透”字,写出了“感觉”,可谓传神。

42

秋夕 唐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作者】

杜牧,见《山行》的注解。 【注释】

秋夕:秋天的夜晚,指七夕,农历七月七日。银烛:白色的蜡烛。冷:指烛光幽弱,显得寒意袭人。画屏:饰有彩绘的屏风。轻罗小扇:用一种很薄的丝织品做成的小扇子。流萤:萤火虫。天阶:皇宫中的石阶。 【译文】

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一位宫女手执绫罗小扇,轻盈地扑打流萤。天阶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的清凉,卧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着织女星。 【赏析】

古诗描写了失意宫女孤独的生活和凄凉的心境。

43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作者】

范成大,南宋诗人,号石湖居士,最著名的是田园诗,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农村生活和风土人情。 【注释】

杂兴:随性而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耘田:除草。绩麻:把麻搓成线。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未解:不懂。供:从事。傍:靠近。 【译文】

男人们白天下田除草,妇女们晚上搓麻线,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在茂盛成荫的桑树底下学种瓜。 【赏析】

这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田园诗之一,用清新的笔调,描写农村初夏时紧张劳动气氛,读来妙趣横生。

44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作者】

杜牧,见《山行》的注解。 【注释】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历代有踏青扫墓的风俗。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借问:请问。 【译文】

清明节这一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向人询问酒家哪里有,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村。 【赏析】

这是一首情景交融、意境优美,千百年来传诵不衰的诗。这首诗以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