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可行性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五味子可行性研究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xxxx五味子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柴胡生产基地。中药种植已经成为农户主要经济收入支柱产业之一。

但xxxxxx县中药材种植散户行为突出、技术水平低,管理不规范,北五味子种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散户种植,没有形成统一规模。目前,xxxxxx县从事五味子种植的农户多为散户种植,没有形成统一的规模,他们主要以销售种苗为主,不能带动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是技术水平低下,质量无保障。 由于五味子种植没有完善的技术管理水平,产出的五味子在个头、产量、商品率等方面都差异较大,难以突破,只有部分个人试验结果能达到高产水平,但没有很好的进行推广,没有被广大种植户所接受,在一定程序上制约了五味子的发展。

三是销售渠道无序,农户种植存在风险。目前,最让农户头疼的事就是由于种植的规模小,以农户分散种植,总产量小,种出的五味子无法找到销售渠道,只有部分规模较大种植的用户才能找到统一的销售渠道,外销渠道很难把握。

这些问题和存在的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xxxxxx北五味子种植产业的发展。

3.2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分析

3.2.1有利条件

一是有适宜北五味子野生和人工栽培的生长的独特自然环境。这一区域是秦岭最佳野生和人工种植北五味子分布最适区之,气候属北亚热带山地气候,无霜期约210天,拟建区山地背阴坡的林上、林缘及疏林地,地面光照条件好,土壤属黄棕壤呈微酸性或酸性反映,具有通透性好、保水力强、排水良好、腐殖质层厚,有机养分含量高。利于五味子生长。

二是五味子适应性强,不但适合人工栽培,而且效益十分可观,是一个低投入高产出;一次投入,永久受益的好项目。

●抗性强,易管理。对土质要求不太严格,平地、坡地、荒山、杂树林地均可栽植;极抗寒,冬季不用下架和埋土防寒,在-40℃ 的严寒中也不会发生冻害,病虫害少;其修剪、施肥等,也都比管理葡萄省工省钱;

13

xxxx五味子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其果实易晒干,耐储运。

●一次投入,永久受益。一年生五味子幼苗定植后第二年结果,第三年进入丰产期。对结果植株采取循环更新复壮措施进行修剪,可使结果植株长久保持旺盛不衰。数十年内不必重新栽植。

三是市场前景广阔,效益显著。五味子是常用医药的高级保健品的重要原料。不仅国内市场需求量年年增加,而且更受东南亚各国,特别是韩国、日本、新加坡和香港客商的青睐。有专家预测,五味子在未来十年内不会出现市场销售问题。摘自《中国特产报》第677期。

四是北五味子栽培技术日益成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在商洛等地建有科学研究基地,有盘龙医药五味子研究所和制药企业,制定了采种、育苗、移栽、管护、采收、晾晒等规范标准,五味子的药源基地GAP认证,已经报到国家在待批之中,可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在产品流通体系上,成立五味子协会3个,建立了xxx、xxxx县石镇等五味子生产集中地的专业销售市场,销售率达100%。目前,商洛已经引进盘龙医药生态产业园五味子深加工项目一个,投资1500万元,预计在明年的五味子成熟季节运行生产。拟在xxx县xxx镇xxxxx工业园区建设年精选原料中药材3000000公斤、加工符合GSP要求的中药材饮片1200000公斤的生产线和年产中药材保健浓缩汁150000公斤生产线各一条。制药企业已有三家通过GMP认证,三家企业的主导产品均含有五味子的成份。五味子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广阔。

五是政府支技。陕西省政府《关于加快陕南中药产业发展的意见》、《陕南中药产业“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县委县政府充分利用中药材资源大县和省上确定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县契机,动员广大农户、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广泛参与,发展五味子等秦岭品牌中药材产业,扶持和发展区域农村经济,力争把中药材打造成xxxx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政策支撑和群众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xxxx县中药材发展强县奠定了基础。

14

xxxx五味子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2.2不利因素及解决方案

★不利因素

如上所述,主要不利因素有:一是散户种植,没有形成统一规模;二是技术水平低下,生产质量无保障;三是种植管理水平低,产出的五味子在个头、产量等差异较大,商品率;高产技术没有很好的推广,还未未被广大种植户所接受,在一定程序上制约了五味子的发展。四是销售渠道无序,农户种植存在风险。

★解决方案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发展意识。为消除农民对发展北五味子产业的顾虑,xxxx县科技局、中药材产业发展办公室、县中药材协会印发宣传资料,选派业务骨干,深入村屯及时向农户传递北五味子种植信息和关技术,为农户提供咨询服务,分析北五味子的市场前景。

二是强化技术培训,提高种植水平。组织农民进行集中培训,重点传授北五味子的育苗、栽植、施肥、浇水、防病等方面技术。对种植户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难题,派专人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或建立1对1帮扶户,使农户在中药材种植过程中等到技术的有力支持,逐步实现中药材GAP种植和中药材质量 “安全、稳定、可控”性,提高产品的品牌效应。

三是坚持订单生产,解决后顾之忧。中药材产业发展办公室、协会应严格规范标准,推广五味子优质、丰产种植技术,将规范种植模式介绍给农户,并与农户签订种植协议和产品回收合同,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牵线搭桥,让制药企事业或经销商统一回收产品,给药农吃上定心丸。

15

xxxx五味子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4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4.1市场分析

4.1.1市场调查

五味子为我国特产之一,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五味子的药理及其作用逐渐凸显,不仅广泛应用于临床,还多用于食品、饮料、保健、纺织染料等诸多领域,引起国内外医药专家和药商的普遍重视,是药材市场重点关注的品种之一。据悉,国内外医药保健品集团(厂)用其开发了十几种滋补、强壮等功能的高级保健品,年创产值十几亿美元。

据全国17家药市和《中国药材市场》网站的报道),2004—2007年北五味子市场的轨迹是:2004年销量减少,市价下滑,由2003年的55—62元(千克价,下同),下降至36—50元。2005年后,东北三省总产(以野生品为主)较正常年份减产50%以上,由2200—2500吨,减少至1100—1250吨,是高产年份的30%,创下历史新低。市场供不应求,缺口加大,价格开始反弹,统货价格上涨至55—58元,佳品由50—55元,上涨至65—75元。2006年野生产量继续减少,家种产量微乎其微,供给缺口继续拉大,市价持续大幅上涨,统货与佳品价格分别上涨至85—90元和115—125元。2007年在全国药市涨声一片的拉动下,北五味子涨势不停,统货价与佳品价再分别上涨至125—135元和170—180元。

进入2008年后,随着世界金融危机发生和由部分北五味子质量下降,再加之主要出口国(日本,韩国)近两年经济萧条,采购量极度下降等原因,使北五味子价格下滑,产销曾呈现出市场人气低迷时期,2008年10月统货与佳品价格保持在55—60元和65—70元。全国社会存量为5500—6500吨左右,与国内外医药市场的需求量基本平衡。 4.1.2市场预测

2008年北五味子市场现状调查表明,产量有所增加,价格有所下滑。但值得注意的是,东北三省主产野生北五味子因连年无序滥采滥摘,导致野生资源枯竭而产量递减。中国国内保有量一般会维持在5000-6500吨左右。随着世界经济的恢复和东亚中药市场的恢复,出口量可在现有基础上

16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