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4 财务管理案例资料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6.4 财务管理案例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战硝烟弥漫,随后在价格无法再降的情况下,又逐渐为技术、质量、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竞争方式所取代。

经历了1995年至1997年的高速发展之后,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市场环境,以及公司经营管理暴露的一些问题,长虹开始进入了调整期。就是在长虹发展的鼎盛时期— 1997年,有关财务数据已经预示着长虹未来的隐患。1997年长虹年报显示公司应收账款余额较上年底增加23.95亿元,增幅为14.71倍,说明长虹产品市场销售前景已不太乐观,公司该年增加的主营收入大部分是靠赊销策略拼来的。

1998年,长虹销售收入开始减速,拉开了四川长虹走入衰败、调整的帷幕。长虹1998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6.03亿元,同比减少25.6%;实现净利润20.04亿元,同比减少23.28%。在主营收入减少的同时,其营业费用却大幅增加,同比增加50%。这说明面对困难,长虹在拓展市场中殚精竭虑,费尽心力。该年年报披露的信息表明,长虹在全国六百多个县市遍布网点,增设专卖店,全面扩大长虹彩电的销售和售后服务体系的覆盖面,即使这样,仍难以避免收入滑坡的局面。在1998年末的资产负债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存货的巨额增长,期末余额达77.0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6.6%,占流动资产的47%。虽然数额巨大的存货对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并无很大的影响,流动比率为2.08,速动比率为1.11,但如何消化这块“巨无霸”,却成了长虹的一个心病,使公司未来发展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从现金流量表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1.8亿元,高于该年净利润,但主要归功于1997年巨额应收账款的回笼。

面对彩电行业残酷的市场竞争,长虹在1998年也是全力积极应对。立足于彩电产品,不断开发高科技数字彩电,推出了红太阳新品系列、红太阳21世纪系列和红双喜系列。同时,长虹开始战略调整,一是向信息产业进军,把数字视听产品、计算机、通讯产品、网络产品等列为支柱产业,积极向相关产业渗透;二是推出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模糊控制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空调;三是推出最新一代数字影碟机CVD,即中国视盘;四是投资于无汞碱锰电池、高频三期工程及花垓工业园等。

为适应国际国内的环境变化,度过困难期,更为未来的发展,长虹在建业40周年庆典上提出了铸造“百年长虹”的目标,追求企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作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第一步,长虹将1999年定为“调整年”,借鉴众多世界一流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开展自下而上的革新运动,提出了“调整、充实、巩固、提高,扩大市场,人有我新”的经营指导思想,更注重公司今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就在长虹着手调整时,无情的市场却进一步恶化。1999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了通货紧缩状况,消费者对未来预期不一,持币观望情绪比较明显,彩电市场消费有效需求不足,导致彩电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国内彩电市场三次降价,长虹不得不被动应战,经营业绩急剧下降,1999年主营业务收入实现100.95亿元,与上年的116.03亿元相比,下降并不是很多,但净利润只有5.25亿元,同比下降达70%,价格战使长虹产品的毛利率迅速缩水,由上年

33

的27%下降到1999年的15.5%。主营业务利润率近乎萎缩一半。而1999年末的存货却仍高达70多亿元,巨额的存货拖累着长虹的发展。

1999年长虹也在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谋求新的出路。在这一年中,长虹全面启动“数字阳光”计划——与国内有线电视台联合开通有线数字网络,成为中国电子业独家进入电视媒体传播服务和多媒体增值服务业的企业;还相继开发“世纪源”、背投、纯平等彩电产品和数字机顶盒等高附加值的产品占领市场。同时,长虹积极开拓海外市场,通过各种方式与国外公司建立各种业务关系,长虹系列产品成功进入沙特阿拉伯、埃及、澳大利亚、英国等地,并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如印度、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美国等地,建立了营销服务网络,为长虹国际化多元业务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999年为了配合公司调整战略的实施,长虹第三次增资配股,共计募集资金171 142.097102万元,主要用于数字视频网络产品项目、数字通讯项目、激光读取装臵项目、技术中心实验室及中试线项目、绿色环保电池项目(无汞碱锰电池项目、镍氢电池项目)和市场网络建设项目。

2000年,长虹依然止不住业绩下滑的趋势,报告期利润实现数较利润预测数低了53%。该年度,虽然国家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刺激居民消费,但消费者持币观望情绪比较明显。城镇居民家用电器消费市场日趋饱和,农村消费环境有较大的改善,但农村收入近年来增长缓慢,制约了农村彩电市场的发展,彩电市场严重供大于求。彩电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在“限价”峰会破产后,更是迎来了全面价格战,其程度为彩电价格战有史以来最为惨烈的一次,价格竞争愈演愈烈,导致长虹产品利润空间进一步下降;另外,长虹加大了营销网络建设,有效地细分市场,使营业费用又在上升。2000年,长虹主营业务收入10707213930.95元,与上年基本持平,但只实现净利润2.7亿元,同比下降了48%,毛利率下滑至14%,可见长虹深受价格战之苦,经营业绩如跳水般滑落。

为了应对困境,2000年长虹采取了以下重大措施:(1)调整公司产品结构,用配股资金和自有资金收购第一大股东国营长虹机器厂的空调、数字视听产品、激光读写产品及网络产品项目的经营性资产;(2)为扩大空调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斥资6930万元收购广东中山南头镇原三荣空调器厂有限公司,成立了广东长虹电器有限公司。(3)为了进出口产品的反应速度加快,开拓国际市场,2000年12月,长虹投资控股、绵阳市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参股组建了“虹兴公共保税仓库”。该保税仓库是海关总署批准设立的首家西部公共保税仓库。(4)2000年7月,长虹企业资源系统(ERP)正式上线,加强了公司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公司资源得以合理配臵,全面提高了长虹的管理效率。(5)长虹与中国建设银行四川分行达成26亿元的综合授信额度,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资金实力。同时长虹充分发挥在资金信用方面的优势,与招商银行合作,同部分商家进行银一企一商合作试点,与中国工商银行建立起全国资金结算网络,有效地控制风险,加速资金回笼,提升销售业绩。

2001年,家电行业竞争更加激烈,长虹原有彩电产品的销售价格进一步降低,赢利空间再度缩小,毛利率只有10.03%。长虹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51 461.85万元,同比下降

34

11.14%,实现净利润88 535 874.77元,只有2000年的1/3还不到。长虹的境况依旧令人堪忧。但是,该年度长虹也出现了一些亮点,一是出口收入77 594.38万元,同比增加71 072.63万元、增长达1 089.78%,说明长虹海外市场开拓已经开始取得收获。二是长虹推出的新型数字变频(8倍精密显像)精显彩电,以及以世界首创60/75赫兹逐行扫描为核心特征的精显背投产品的销量不断攀升,市场占有率屡创新高。“精显王”背投影彩电成为长虹新的希望。三是长虹空调、视听产品、电池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稳步上升,在长虹主营业务收入中,彩电产品收入已经下降到74.67%,空调产品收入则上升到16.89%,这些新的产品开始成为长虹新的利润创造点。

2004年由于与美国APEX公司的应收账款事项,公司计提了30多亿元的坏账准备,导致当年净利润为-367 238.27万元,每股收益-1.7010元。

(四) 未来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和全球市场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中国加入WTO后,会相应降低进口产品的关税,从而加剧国内市场的竞争,而且,从全球范围来看,彩电行业已进入成熟期,市场竞争激烈,技术较为成熟,行业利润率逐渐降低,厂家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成本。但从长虹公司产销情况来看,彩电销量虽然不断提高,彩电的毛利率却逐年下降,到2001年仅为10.03%,可见,长虹彩电的成本已很难再下降了。所以,长虹未来的发展只有依赖于新产品的推出,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最近几年以来,长虹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推出高附加值的产品占领市场,积极填补市场空白点,并创造新的消费热点。长虹还适应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和变化趋势,从长期发展战略考虑,加大了电子与网络产品的开发和市场拓展力度。

在长虹未来几年的发展中,精显背投彩电将是主角。精显背投彩电技术含量、附加值较高,毛利率可高达20%。据《中国电子报)有关数据表明,1998年,我国背投影彩电销售量仅为4795台,2000年则达到了20万台,到2005年,国内市场需求将达到500万台,国内背投影彩电市场已经进入了快速增长期。背投彩电将在未来几年保持50%的市场增长率。长虹在背投彩电上下了很大的气力,建立了背投电视研究中心,成立了长虹投影公司,2001年底背投生产线建成,一些电视台上也频频出现“长虹精显王特约播映”的字样,许多报纸上也在反复刊登长虹如何拿到海外“金钥匙”的消息,生产、销售、宣传,全部启动。长虹背投的目标是在未来2—3年内实现100亿元的销售收入,争取做全世界的背投大王。目前,长虹背投影彩电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了10%,明年将达到50%。2001年9月26日,长虹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与某外商达成2002年出口40万台精显背投影彩电产品的意向协议。目前国外的电视巨头们都还没有在背投上显露明显的扩张计划,都对背投这个过渡性产品持审慎的态度。国内其他家电巨头也都在一旁观望,尚未决定是否跟进。长虹率先发动背投攻势,有利有弊。利者,可以成功地树立背投领袖的形象,品牌价值难以估计;弊者,前期市场的开拓和培育风险很大,可以说长虹正在背投上做一次冒险。

35

此外,长虹内部也正在进行积极的改革。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长虹主动积极进行内部体制的调整,加强了分配与激励机制、资本运营、人力资源培训等工作,加快ERP项目进度,通过主动战略调整,来适应市场的变化,为下一步的发展储备了较强的潜能。长虹还大刀阔斧地进行机构缩减,管理机构由原来的72个压缩到现在的61个,压缩了15.3%;中层及以上的管理干部由原来的337人压缩到181人,减少156人,缩幅46.3%。

2006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 875 731.81万元,净资产收益率达到3.41%,每股收益为0.161元。

长虹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创业,到高峰,再转入低谷的过程,目前公司尚未完全走出调整期,长虹的未来可以说在目前看来还不是十分明朗。

三、“四川长虹”历年股利分配情况

我们收集了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上市以后各年(即从1993年到2006年)股利分配(包括有关年度配股)方案的资料,以此作为分析其股利政策的基本依据之一。

(一) 1993年度股利分配方案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度分红派息的方案如下:

根据1993年度股东大会决议,公司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2元(含税),另送2股红股;除权登记日为1994年6月10日,凡该日收市时在上海证券中央登记结算公司登记在册的公司股票持有者,均享有现金股利和送股权;除权除息基准日及新送红股上市交易日为1994年6月13日;社会个人股持股者现金红利的派发,按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中央登记结算公司制定的新办法执行,即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场内的“现金红利权”交易方式和上海证券中央登记结算公司结算系统组织实施;社会个人股送股由上海证券交易所计算机网络自动转入股东账户;法人股持股单位持购股原始凭证、单位介绍信及领取人身份证于1994年6月27日以后到在公司证券管理办公室办理分红送股手续;本次送股后公司总股本将变为23 781.88万元,其中个人股将变为599.84万元。

(二) 1994年度股利分配方案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度分红派息的方案在1995年8月15日由公司正式公告,公告主要内容为:

公司于1995年4月18日召开了1994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199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公司1994年实现税后利润707 222 988.03元,提取1.0%法定公积金70 722 298.80元,提取10%法定公益金70 722 298.80元,提取45%任意盈余公积金318 250 344.61元之后,加1993年未分配利润5 137 276.72元,1994年度可供股东分配利润为252 665 322.45元。分配后剩余部分未分配利润结转下一年度。具体分配方案为:全体股东每10股送红股7股,派发现金红利1.00元;股权登记日为1995年8月18日,除权除息基准日及送股上市交易日为1995年8月21日;本次送股委托上海证券中央登记结算公司根据股东持有的股份,按比例自动计入其股东账户;社会公众股现金红利委托上海证券中央登记结算公司在上海证

36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