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4 财务管理案例资料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6.4 财务管理案例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财务管理案例

【案例1】亚信公司的创业融资与发展

一、 亚信公司及创始人简介

(一)亚信公司简介

亚信于1993年底由几位中国留学生创建于美国达拉斯,并在1995年开始发展在中国的业务。在进人中国的近五年里,亚信为用户提供了近百项计算机网络工程和大量的应用软件产品,其中包括中国四大骨干网:中国电信ChinaNet、中国联通 UnitNet、中国网通 CNCNet 以及中国移动IP骨干网CMNet。这些工程项目为中国Internet产业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确立了亚信在中国Internet建设领域的领导地位。为此,亚信被誉为中国的Internet建筑师。1999年,亚信被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全球500家高速成长的企业之一。2000年3月,亚信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成为首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Internet企业。

(二)亚信的主要创始人简介 1、田溯宁

田溯宁1987年获得中科院资源管理学硕士学位后赴美留学,1992年在德州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田溯宁先后曾在ICF、TSTC等公司任过职。1993年年底,田溯宁与丁健等几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达拉斯创建了亚信公司。田溯宁担任亚信的首席执行官(CEO)兼总裁。1999年5月,田溯宁被聘请为新组建的中国网通公司总裁,离开亚信管理层,但田溯宁仍担任亚信公司的董事。

2、丁健

丁健于1986车毕业于北京大学,获理学士学位。之后于1990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就读信息科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后来,他还获得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Hass商学院的EMBA学位。

丁健是亚信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在公司曾先后担任过高级副总栽兼首席技术官、业务发展副总裁等职。并自1995年以来,一直担任公司董事。1999 年5月,丁健开始担任亚信公司首席执行官,领导亚信公司于2000年3月I自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2003年4月,亚信公司聘请职业经理人张醒生先生担任CEO,丁健改任公司董事长。

二、 亚信公司的创业融资

以下研究亚信的发展与创业融资,每一部分均包括4项内容。 1.融资背景和目的 2.融资历程

3.投资中的激励、约束机制 4.融资后企业发展变化 (一)天使投资

1、发现Internet商机,希望创办企业

2

亚信公司的成立和发展与其总裁田溯宁博士的经历和努力是分不开的。田溯宁的父辈是从前苏联留学归国的学子。在田溯宁的心中从小就树立了爱国报国的信念。1987年田溯宁去美国留学,其间开始按触和了解到最新的Internet技术.有机会深入了解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少的新技术革新如何推动了美国甚至世界经济的发晨,在田溯宁心中日益升腾起创办一个以中国人为核心的世界级民族高新技术企业的渴望。

1993年,“信息高速公路”概念在美国一经出现,长期在美国大学应用网络的田溯宁博士就敏感倒了Internet对于整个杜会经济的战略意义,他立即在《光明日报》上刊发长文《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对中国现代化的意义》,提醒大家重视Internet。

不久,田溯宁和他的伙伴看到一个商机——利用Internet技术,将中国企业及中国经济发展的信息介绍给美国,同时将美国经济及美国企业的信总传递给中国。

田溯宁久居美国,深知美国人不了解中国,美国人会惊讶北京有地铁,更不用说和他们谈北京有大企业,需要什么样技术了。另外.美国企业也有非常多的信息,在中国看不到。田溯宁知道Internet能做这些事情。此为亚信缘起,这个主意在今天叫ICP。因为是信息服务,除了中国,以后还想拓展到整个亚洲,所以公司取名AsiaInfo(亚洲信息)。

2、寻找创业资本的简要过程

决心创业后.田溯宁奔波于华尔街一些投资公司之间,向这些投资公司介绍发展中国高新技术所带来的光辉前景,但希望得到资金支持的要求总是被拒绝。但这些丝毫没有减损田溯宁的信心和决心。 后经人介绍,田溯宁与著名华侨、地产开发商刘耀伦先生结识,一直有让祖国高新技术产业跟上世界水平的心愿的刘耀伦朱生慨然允诺,欣然同意为田溯宁办公司投资。

3、刘耀伦先生同意投资,同时提出相应的几个要求

刘耀伦对田溯宁等提出了投资的几个要求:一是将来必须回国工作;二是只能做高技术而不能搞房地产。实标上,另外还有一个要求鲜为人知,刘耀伦要求创业者以家产作为担保,以至于田溯宁I998年在清华大学的演讲回忆到,“当时,我们已经下决心要创业,为了防企创业失致牵连家人,我回家后只好向妻子提出将家产一分为二。”

1994 年,以刘耀伦先生50 万美元的创业基金为基础,由田溯宁等几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达拉斯创建的Internet公司—亚信公司正式成立了,刘耀伦担任董事长。

(二)不规范的一次创业融资(从万通国际融资)

亚信做信息服务的想法根好,也争取到了包括道琼斯(道琼斯现在还有一个栏目叫“亚信每日新闻”,不过现在已经不是亚信做的了,亚信做到1996年)在内的2000 多个信息服务商作为用户,但往下做,才发现没办法做下去,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中国没有Internet,亚信收集的美国信息只能打印,寄到中国;

第二,没有Internet,中国的信息收集非常困难,要读所有的报纸,进行信息筛选,然后录入,时效性大打折扣。

因此,所有的焦点集中在了中国没有Internet上。

3

而美国当时的情况是:1995年,美国Internet主干网业已铺设完成,大学和企业已经开始使用Internet, WWW也开始流行,很多人在谈Internet商业化。

公司内部的原因和美国外在的Internet氛围,使得亚信毅然离开美国,放弃经济信息服务业务,回到中国投身中国Internet基础建设。这也是亚信第一次改变商业模式。1995年3月,亚信公司移到北京,希望率先将Internet网络技术引入中国。

亚信的创业者回国后不久,遇到了一个好机会.美国Sprint公司正在负责建设ChinaNET,考虑到亚信公司在美国曾做过一年的Internet信息服务,便把北京、上海的两个节点工程转包给亚信公司,这使亚信公司从此楔入Internet系统集成领域不可多得的切入点。以后,国内的深圳证券所网、ChinaNET骨干网、各地省网以及上海热线等工程纷纷找上门来。从此奠定了亚信在中国做Internet网络集成服务的地位。

亚信业务开展起来后,公司开始聘请更多的人,资金需求增大,第一笔50万美元的投资基本上花得差不多了。亚信便遇到任何一家公司高速发展时普遍碰到的难题,这就是资金非常紧张。虽然田溯宁等人终于在归国后的一年签了200多万美元的合同,但流动资金仍严重短缺。

于是,他们想到去融资。首先他们想找银行贷款,但遭到拒绝。原因是亚信没有什么可以作为担保的资产。在被逼无奈之下,田溯宁等人想将公司合同抵押给银行来贷款,没想到银行还是以没有固定资产担保为理由加以拒绝。

他们只好去找朋友借钱,他们认识了当时的万通实业集团总裁兼万通国际集团董事长王功权(现在是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的合伙人),王功权对亚信的创业者很支持,同意万通国际给亚信投资25万美元,并占8% 的股份。

但是,在投资给亚信之后,王功权随即就遇到了一个难题,就是万通董事会对创业投资概念并不理解。当时,董事会中就有人质疑;投资亚信每年无分红,而亚信除了几台电脑外没有什么资产,这不是相当于拿钱给别人玩嘛!

在董事会集体的压力下,王功权要证明这次投资有利可图的惟一办法就是把这个股份卖掉,看看它是否能增值。当时董事会也希望王功权卖掉股份:既然赚钱了,王功权又不懂技术,那为什么还不快卖?这样王功权在投资8个月乏后,不得不提出撤资,亚信也只好同意。当时亚信还不起钱,又借了一年。最后亚信一共花了50万美元回购万通国际在亚信的股份。

这件事对亚信打击很大。由于这次融资整个过程的不规范性,导致亚信的创业者自己也不清楚公司到底有什么问题。他们感到很困惑:为什么找不到那种认可他们所做事情同时又愿意与他们共担风险的人?

(三)正式的创业投资引入及相应的制度安排 1、背景

亚信在国内的业务开展起来后,很快碰到了资金紧张的问题,而亚信找银行借贷却处处碰壁。更为重要的是,亚信作系统集成业务,常常需要垫付大量的设备款。流动资金占用很大;同时,亚信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很多管理上的问题,急需外部的帮助。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