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壳活性炭吸附甲基橙的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核桃壳活性炭吸附甲基橙的性能研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官方网址:http://www.dnhxt.net

核桃壳活性炭吸附甲基橙的性能研究

染料废水是目前最主要的水体污染源之一。

因其色度深、有机污染物含量高、性质稳定、不易生物降解,且染料组分排入水体会造成透光率降低而导致水体生态系统被破坏,因此,染料废水成为难处理的工业废水。

活性炭在水处理领域应用广泛,尤其适用于工业废水处理、污水深度处理等领域。然而,传统的活性炭主要以煤或木材为原料,不利于石油和森林资源的保护,且价格昂贵,其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核桃壳是一种固定碳和挥发分含量较高而灰分较少的含碳物质,用核桃壳制备出高性能的活性炭,是很有价值的事情,一方面让核桃壳不再只是农林废弃物,有了它的利用价值; 另一方面也为活性炭找到了新的大量的原材料,可以节省木材和煤资源,缓解能源问题。

本文以核桃壳为原料,采用氯化锌化学活化法制备活性炭,研究活性炭对甲基橙的吸附性能,为废弃核桃壳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为核桃壳活性炭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1 实验部分

1. 1 材料与仪器

甲基橙,指示剂; 氯化锌、盐酸、NaOH 均为分析纯; 核桃壳,市售。 FA2004B 型电子天平; DHG-9070 型电热恒温干燥箱; WFJ7200 型可见光光度计; SHA-B 型恒温振荡器; SXL 型程控箱式电炉; DS-7250 型高速多功能粉碎机。

1. 2 核桃壳活性炭的制备

核桃壳洗净、烘干、粉碎,与质量浓度40% 的氯化锌溶液按料液比1;2.5g /mL 混合,充分搅拌,浸泡活化14 h。

官方网址:http://www.dnhxt.net

将料液移至坩埚中,放在程控箱式电炉中烧制, 300 ℃炭化80 min,600 ℃活化50 min 后立即取出,冷却。用质量浓度1% 稀盐酸除灰,再用蒸馏水洗涤至pH 值为7。

随后倒入干净的烧杯中,在电热恒温干燥箱内120 ℃下干燥至恒重,研磨,过200 目筛,即得核桃壳活性炭。 1. 3 吸附实验

取模拟废水200 mg/L 甲基橙溶液50 mL,置于150 mL 锥形瓶中,加入0.15 g 核桃壳活性炭,密封。将锥形瓶置于恒温振荡器中,在40 ℃以120 r /min振荡吸附90 min。

过滤,滤液用3 cm 的比色皿于波长459 nm 处测定吸光度( 当吸光度> 1 时进行适当的稀释) ,通过甲基橙标准曲线确定滤液中剩余甲基橙的浓度,计算吸附率。平行3 次,取平均值。

吸附率=(( C0- Ct)/C0)× 100%

式中 C0———吸附前甲基橙溶液的初始浓度,mg /L;

Ct———吸附后甲基橙溶液的浓度,mg /L。

1. 4 标准曲线绘制

1. 4. 1 绘制甲基橙吸收曲线

称取50mg甲基橙于小烧杯中,加水溶解。转移至500mL容量瓶中, 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配成0.1g /L 的甲基橙溶液。使用3 cm 比色皿,以蒸馏水为参比溶液,用分光光度计在420 ~ 560 nm 波长区间测定甲基橙溶液的吸光度( 当吸光度> 1 时进行适当的稀释) 。间隔20 nm 测一个点,在吸光度较大的波长附近每间隔2 nm 测一个点。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

官方网址:http://www.dnhxt.net

为纵坐标,绘制甲基橙吸收曲线,见图1。

由图1 可知,波长459nm有甲基橙的最大吸收。在459nm处绘制甲基橙标准曲线。

1. 4. 2 绘制甲基橙标准曲线

准确称取10 mg 甲基橙于小烧杯中,加水溶解。转移至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得甲基橙浓度20 mg /L标准溶液。

分别吸取甲基橙标准溶液1.0,2.0,3.0,4.0,5.0,6.0mL 于6 只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使用3 cm 比色皿,蒸馏水为参比溶液,在波长459 nm 处测量各溶液的吸光度。以甲基橙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甲基橙标准曲线,见图2。

由图2 可知,在0.4~2.4 mg /L 范围内,甲基橙浓

度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标准曲线方程为:

y =0.214 1x + 0.008,R2 = 0.9999。

2 结果与讨论

2. 1 吸附剂用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在25 ℃下按1. 2 节的条件进行实验,吸附剂用量对吸附率的影响,见图3。

官方网址:http://www.dnhxt.net

由图3 可知,吸附率随着核桃壳活性炭用量的增加显著增加,吸附剂用量0.15 g 时,吸附率达93.67%,此后继续增加吸附剂用量,吸附率增率趋于平稳。因此,吸附剂用量以0.15g( 3g /L) 为宜,过量加入吸附剂会造成浪费。 2. 2 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实验条件同2.1节,吸附时间对吸附率的影响见图4。

由图4 可知,吸附率随吸附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吸附时间90 min 时,吸附率达98.82%; 超过90 min后,吸附率趋于平稳。因此,最佳吸附时间90 min。

2. 3 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实验条件同上,温度对吸附率的影响见图5。

由图5可知,温度低于40℃时,吸附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温度> 40℃时,吸附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小幅度减小。温度过高,吸附-解吸平衡向解吸方向移动,故使得吸附率下降。

因此,最佳吸附温度40℃。

2. 4 正交实验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