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汽车消费信贷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浅议中国汽车消费信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浅议国内汽车消费信贷 姓名:任真真 学号:10211037

图2-1 2002年—2008年我国汽车消费信贷余额(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消费信贷发展报告》

图2-1显示了我国2002年-2008年汽车消费信贷余额情况:2003年汽车消费信贷余额达到近几年的峰值1800亿元,从2004年开始至2006年,汽车消费信贷余额逐年下降,分别下降11.83%、31.51%、7.27%,2006年,成转折的一年,汽车消费信贷余额由低谷反弹,2007年增长率9.82%,2008年增长率高达43%。

图2-2 2002-2008年我国汽车消费信贷余额/消费信贷余额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消费信贷发展报告》、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公布数据整理

图2-2中2003年汽车消费信贷占消费信贷的比率达到近年来的最高值11.41%,之后各年汽车消费信贷占比逐年下降,2005-2008年一直维持在4.3%左

6

浅议国内汽车消费信贷 姓名:任真真 学号:10211037

右,比最高值下降了一半多, 可见近年来我国汽车消费信贷业务较之前萎缩,发展并不顺利。

2.1.3竞争阶段 (2002年末—2003年)

从2002年末开始, 中国汽车信贷市场开始进入竞争阶段,其最明显的表现为: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已经由汽车经销商之间的竞争、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上升为银行之间的竞争,各商业银行开始重新划分市场份额,银行的经营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由过去片面强调资金的绝对安全,转变为追求基于总体规模效益之下的相对资金安全。一些在汽车消费信贷市场起步较晚的银行,迫于竞争压力,不得已采取“直客模式”另辟蹊径。这一阶段银行直客模式和间客模式并存,银行不断降低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延长贷款年限,放宽贷款条件、范围。竞争导致整个行业平均利润水平下降,风险控制环节趋于弱化,潜在风险不断积聚。保险公司在整个汽车信贷市场的作用日趋淡化,专业汽车信贷服务企业开始出现,中国汽车消费信贷开始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由图2-1和2-2可知,在此阶段汽车消费信贷占整个汽车消费总量的比例继续攀升,由2002年的15%提高至2003年上半年的20%左右。

2.1.4有序竞争阶段(2003年—至今)

目前,长期以来积聚的信贷风险在一些地区已表现出集中爆发的态势,纵观整个中国汽车信贷市场,正在逐步由竞争阶段向有序竞争阶段发展,产业趋于成熟,平均年增长率稳定为5%--8%。产品设计更具有市场适应,风险率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汽车信贷市场实现分工分业,专业经营,专业汽车信贷服务企业己成为整个市场发展的主导者利各方面资源的整合者及风险控制的主要力量。银行成为上游资金提供者,汽车经销商利汽车生产厂商成为汽车产品及服务的提供者。

2.2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2.2.1传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的束缚

在我国历史上延续了几千年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也形成了人们自给性,封闭性的消费观念,“量入为出”、“无债一身轻”是我国人民多年以来形成的消费理财观念。量力而行,有多少钱办多大事历来是传统的理财原则,崇尚“收支相抵,略有节余”,即期收入是当前消费的最大限度。宁愿省吃俭用,也不愿“负债消费”,“负债”是到了万不得已才做的事情。我国人民当前收入水平、收入预期已远非过去可比,但这种传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仍沿袭着。

7

浅议国内汽车消费信贷 姓名:任真真 学号:10211037

2.2.2历史经济文化的影响

从建国开始,我国选择了以重工业优先发展道路,通过限制消费增加积累,集中全国有限的物力,财力,在较短的时期内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逐步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在诸多领域的运行仍是计划与市场模式并存,长期计划经济制度下所形成的重视财富积累而并非是信用的积累仍有其深刻的影响。

2.2.3消费者缺乏必要的金融意识和理财技巧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消费者与银行的关系长期以来一直停留在单纯的储蓄关系层面上,我国居民的信贷意识薄弱。消费者对推出的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了解的不够,了解汽车消费信贷的大多数消费者是在金融系统工作的年轻人。而大多数的消费者都不能充分认识“花明天的钱,享今天的福”的含义。就因为消费者对汽车消费信贷了解不够,金融意识不强,心存疑虑,从而影响了他们参与汽车消费信贷的积极性。目前中国人的理财意识还处于朦胧状态,缺乏相应的理财意愿。

2.2.4居民预期收支不确定

根据国外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的经验,居民家庭是否具有负债消费的经济承受能力,主要取决于其收入水平。居民家庭收入水平越高,对汽车消费信贷的经济承受能力越大,消费信贷所能发挥的扩大需求的作用就越明显。现阶段,中国贫富差距加大,我国相当一部分居民不具备负债能力或者说负债能力较低。在居民家庭经济承受能力较弱的情况下,期望通过汽车消费信贷来启动和扩大汽车消费,其影响将是有限的。据调查,现阶段,受美国金融危机、全球经济下行影响,对经济发展和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消费者贷款消费意愿受挫,超前消费更加审慎,暂不想贷款购车,另外是对汽车销售价格变化趋势的不确定性担忧,(担心降价损失,等待价格探底),等待贷款购车。

2.2.5个人信用制度不健全的制约

消费信贷的发展以社会个人信用机制的完善为前提的。目前我国信用机制还不够完善,国内大多数城市和商业银行刚开赛建立个人资信管理体系。各种服务标准还没达到应该标准的水平,因此在信贷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难题,所有的这样,不得不让金融机构在发放汽车贷款时会谨慎再三。同时,我国传统的消费习惯使得人们不愿意贷款消费,也不愿意去了解个人贷款产品,并认为贷款会增加心理压力。

2.2.6产品种类单一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的汽车贷款无论产品种类还是服务质量,都与国外相差甚远。首先,

8

浅议国内汽车消费信贷 姓名:任真真 学号:10211037

贷款的种类单一。在国外,专业的汽车金融公司提供丰富的车贷种类,其提供的的汽车消费信贷品种有标准贷款;弹性贷款;弹性租赁和一些推出学生购车计划等专门针对学生群体的信贷品种,以培养对其品种的忠诚度。由此,国外汽车财务公司的细化程度可见专业。而在中国,商业银行只为客户提供一种偿付品种,即在一定首付后,分期偿付。我国的现状就是,僵化的业务种类无法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其次,金融机构的服务意识有待提高。商业银行是我国现阶段汽车信贷业务的主角,其长期以来的信贷业务面向企业,传统的信贷 模式已经形成一种定向思维,认为汽车消费贷款本小利薄、直接收益小、手续复杂、管理成本高,从而不予重视。对于汽车金融公司 ,由于没有银行雄厚的经济根基和社会关系,导致贷款利率搞、审批时间长、班里手续复杂、后期服务跟不上等现象,由此引发了贷款客户的诸多不满。

2.2.7政策的不配套和法律的不健全

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在我国上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法律还没进行够修改和补充,更没有与汽车消费贷款相关的立法、司法、执法的成套法规。这样不仅使个金融机构在开展汽车消费贷款业务是法律依据模糊,而且一旦借款人违约,各部门巨响推脱责任、抵押物变现困难、法律判决执行难的局面。汽车消费信贷不只是金融机构的一家之事,它涉及到社会各个部门,由于部门各有规定,缺乏相互的理解和支持,再加上某些部门工作效率低下、服务意识低劣、收费不合理、给消费者带来诸多不便,导致原来有即期购买欲望的客户望而止步。

9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