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18 七八九年级古诗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2013.03.18 七八九年级古诗词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13.03.18 七八九年级课内古诗词

目 录

七上

观 沧 海 (东临碣石)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头两句“( 观 )”字统领全篇。三四句一个“何”,一个叠词“澹澹”表达了作者(惊讶、赞美)的感情。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采用了怎样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由实到虚的手法。绘画了海上波澜壮阔的景象 3、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B.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诗里洋溢者饱满的激情,意思又很含蓄。

C.每章都有最后一句,卒章显志,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D.这是一首四言乐府诗,既总写了沧海全景,又进行了分写

4、“澹澹”是形容 的样子,“竦峙’是写 (山岛巍然屹立)的形象。”丛生”、”丰茂”给人以 ( 生机蓬勃) 的感受。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 B ) 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7、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观 ”字统领全篇的写景。写景的十句中,前 (六)句是实写,后( 四)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树木百草,次写海面上的 秋风洪波,最后写天空中 日月星辰 。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 海水呈青苍色 。

8、这首诗的主旨是 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9、对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皆为观海所见。

B.“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D.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10、本诗中哪些诗句是虚写的?有什么作用?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诗人丰富而奇特的想象,虚写,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壮丽景象,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第 1 页 共 32 页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2分

在残夜未尽将尽之时,一轮红日正在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海日升于残夜将驱走黑暗,春意闯入旧年将驱走严冬。)(大意相近即可)

2、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A. 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 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 ,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与字里行间。 C.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时候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 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3、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 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5、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示例: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天上。

6、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表达了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故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示例:①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涵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②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④“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方法,富有情趣。

8、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答:(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

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同时也写出了春天一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9、本诗的颈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既描绘出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 答: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10、(理解)本诗是如何把小景与大景互相映衬的? 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之大景的深韵。春潮涨平之后,江面十分开阔,这是眼中大景;一片白帆顺风而来,这是眼中小景。小景与大景互相映衬,

11、(理解)诗人在诗中为什么用“风正”而不用“风顺”呢?

第 2 页 共 32 页

答: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全诗和谐优美。

12、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答:“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13、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绘出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答案: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

14、本诗的题目是“送别”但从诗歌的内容看,却看不到送别的是谁,联系诗歌的意境,其实作者是写故乡水送别诗人自己表达了怀念故乡,热爱故乡的感情。诗歌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景方法,其中颈联是虚景,颔联是实景。

15、颔联中的“平野”是指诗中的 荆门外 ,“大荒” 是指诗中的 楚国 。

16、“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请对“阔”发挥一下想象。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

17、“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这两句给人以怎样的感受?

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第 3 页 共 32 页

钱 塘 湖 春 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中有一个词语直抒作者胸臆,请你指出来并说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爱(最爱) 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钱塘湖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2、“乱花渐欲迷人跟,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请你从具有表现力的用词上加以品析。(2分)

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只要能分析出其中一点即可)

3、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D ) A.诗歌以“春行”为题眼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B.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并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绘。

D.诗歌在景物的描写中还重点突出了白沙堤的美。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如何表现初春的特点的?请作具体分析。 描写的景物和表现出的春的特点。两句诗写莺和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几处”“谁家”“早”“新”突出了初春季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特点。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 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

C. 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早春深深,绿色醉人的景旬。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歌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6、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子中的“争”字用得好,是因为

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早春的蓬勃朝气。

整体感知:本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思想感情。本诗不是着眼一点描绘景物,而是从整体描绘湖上春意,在行进途中展示蓬勃的春意。诗中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选取典型景物,加以准确而极富表现力的词语描绘,用“渐欲”、“才能”两个字眼表现了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孤山寺北”和“贾亭西”是固定的落脚点,点明诗人观景的游踪。“水面初平云脚低”写湖上风光。“莺”暖树,“燕”啄泥,写出了早春的一派生机。“乱花”“浅草”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透露出诗人游春的舒畅心情。“行不足”,看不够,诗人流连忘返,陶醉于美好的湖光山色之间。

问题设计:从《钱塘湖春行》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

析: “水面初平”交待出春水新涨的特征。“早莺争暖树”用“早”、“几处”、“争”展示初春独有的风貌。“新燕啄春泥”写出燕啄泥衔草,营造新巢的情景,准确传达出春的消息的同时,也传达出人们初春之时,乍见新燕的愉悦之情。还有那迷人眼的繁花,才没马蹄的嫩草,这一切都展示出初春的动态美。

1、本诗写了什么?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

答: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

2.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

第 4 页 共 32 页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