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与民俗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中国文学与民俗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松、仙乐、传说中的仙人,构成了神奇梦幻的境界,写出了作者的飘然欲仙之感。李朴《中秋》:“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在作者的想象中,明月幻化成了圆圆的神奇的仙界宝镜。它是天街的一只明灯,照亮了千里云衢,而整个天上仙界静谧清亮。下面四句运用典故,围绕一系列神话传说,极写秋月明净圆满的形象,末二句,诗人进一步驰骋想象,打算约伴同游银河,更使诗中清辉漫空的月色显现出新的境界。唐人对中

秋明月的钟情和奇瑰浪漫的想象孕育出了唐明皇游月宫的浪漫奇丽故事。托名柳宗元所著的志怪小说集《龙城录》就记载了“明皇梦游广寒宫”的故事:

开元六年,上皇与申天师、道士鸿都客八月望日夜,因天师作术,三人同在云上游月中,过一大门,在玉光中飞浮,宫殿往来无定,寒气逼人,露濡衣袖皆湿。顷见一大宫府,榜曰“广寒清虚之府”,其守门兵卫甚严,白刃粲然,望之如凝雪。时三人皆止其下,不得入,天师引上皇起跃,身如在烟雾中,下视王城崔峨,但闻清香霭郁,下若万里琉璃之田,其间见

有仙人道十,乘云驾鹤,往来若游戏。少焉步向前,觉翠色冷光相射目眩,极寒不可进。下见有素娥十余人,皆皓衣乘白鸾,往来笑舞于广陵大桂树之下。又听乐音嘈杂,亦甚清丽。上皇素解音律,熟览而意已传。顷天师亟欲归,三人下若旋风,忽悟若醉中梦回尔。次夜上皇欲再求往,天师但笑谢而不允。上皇因想素娥风中飞舞袖被,编律成音,制〈霓裳羽衣舞曲〉,自古洎今,清丽无复加于是矣。 自此,唐明皇中秋之夜游月宫的故事就成为一个重要题材,如宋代赵文曾作《明皇游月宫歌》:

铁龙一掷九万里,银桥冉冉行秋

水。霓裳不是世间音,只有嫦娥似妃子。恍然一梦酒初醒,依然玉座云丹屏。明朝写出天上曲,却笑羯鼓羊皮腥。人间万事如秋草,离别苦多欢乐少。崎岖万里锦官城,此身曾作银桥行。

就是以此传说为歌咏题材。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7卷“唐明皇好道集奇人 武惠妃崇禅斗异法”就继承增衍了这个故事。

4中秋节的文学表现功能。在明代的小品散文作家中,就开始把中秋节作为重要题材,如潘之恒《秦淮看月记》和张岱的《虎邱中秋夜》,前者是作者对往昔美好生活的回忆,后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