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思考题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自然地理思考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自然地理学思考题(2007级)

一、名词解释

自然地理学、生物放大作用、河流阶地、地域分异规律、水体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海陆风、山谷风、净初级生产率、地域分异规律、城市热岛、城市风、焚风、季风、造陆运动、沼泽、风暴潮、水循环、洪积扇、沙尘暴、风化作用、风化壳、林冠截流作用、河漫滩、河流阶地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8分) 1、简要说明碳在地球表层环境中的循环。

2、简述为什么黄土地貌的发育与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相互作用的产物? 3、简述为什么温度分异和湿度分异的方向不同? 4、简述地形对土壤发育的影响?

5、自然界食物链通常最多有几层?简述其原因? 6、试述地表系统中的碳循环的途径与机理。 7、简述固体地球表层结构的特征?63 8、试说明海水盐度水平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9、地质构造在外力配合下可形成那些构造地貌类型? 10、简要回答水量平衡的概念及其研究意义? 11、简要回答表层洋流与大气环流的关系?

12、怎样理解土壤是生物与岩石相互作用的纽带? 13、变质作用及其类型? 14、简述径流的形成过程 15、简述变质作用的类型?

16、简述板块构造理论对地震或上分布规律的解释?61 17、怎样理解土壤是生物与岩石相互作用的纽带? 18、简述碳循环、氧循环

三、读图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看图说明焚风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山地自然环境的局部差异有什么重要意义。

当流经山地的湿润气流受到山地阻挡时,被迫沿坡绝热爬升,这时按照干绝热递减率降温。当达到水汽凝结高度时,形成云,此后按照湿绝热递减率降温,逐渐形成降水,空气继续沿坡上升,降水也不断发生。当越过山顶以后,空气沿坡下沉增温,水汽含量大为减少,按照干绝热递减率下沉压缩升温。由于干绝热温度变化率比湿绝热温度变化率大。过山后的空气温度比山前同高度上空气的温度要高得多,湿度也小得多,形成了沿着背风坡向下吹的既热且干的风,称为焚风。(P93)

2、看图回答海陆风的形成过程和对沿海地区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海陆风是指发生在沿海地区的、白天吹海风、夜间吹陆风、以一日为周期的周期性风系。它也是由于海陆的热力性质的差异引起的,但影响的范围仅限于沿海地区。在沿海地区,白天,陆地增温快,陆面气温高于海面,近地面空气上升形成低压,气流从海洋流向陆地,形成海风;夜间相反,陆地降温快,陆面气温低于海面,形成陆风。

海陆风对沿海地区的天气和气候有着明显的影响:白天,海风携带着海洋水汽输向大陆沿岸,使沿海地区多雾多低云,降水量增多,同时还调节了沿海地区的温度,使夏季不致过于炎热,冬季不过于寒冷。

3、请看下图简述海平面升降、海岸侵蚀堆积与海岸线进退之间的关系。

? 相对海平面上升与海岸侵蚀作用组合在一起,肯定是海侵(海岸线向陆地迁移) ? 相对海平面下降与海岸堆积作用组合在一起,肯定是海退(海岸线向海洋迁移)

- 1 -

? 相对海平面稳定时,海岸侵蚀将导致海侵,海岸堆积将导致海退

? 如果相对海平面上升与海岸堆积作用同时出现,是海侵还是海退决定于两者的作用大小 ? 如果相对海平面下降与海岸侵蚀作用同时出现,是海退还是海侵决定于两者的作用大小 4、看图说明岩石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

(P185) 岩石圈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大气环流,改变了气候的格局与性质。实际上,改变了的大气圈,反过来又作用于岩石圈,对岩石圈施加影响。岩石圈与大气圈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5、看图说明湖泊效应的原理。

(P281) 由于比热与热容量的差异,在太阳照射时,湖泊周围的地面升温比较快,导致大气的加热上升;而湖区由于水体热容量大,温度升高缓慢,温度相对于周围地面比较低,空气在这里下沉,从而产生了湖泊及其周围地区的局部的大气环流。 6、看图说明干旱气候区的山坡地形演化及岛山的形成。

(188)干旱气候区,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植被稀疏,物理风化强烈而化学风化较弱。盐晶的胀裂作用是干旱区岩石风化破碎的主要过程之一。大量的碎屑风化产物,在重力作用下沿坡向下移动,聚集山脚。一旦暴雨发生,便由洪水将之运走,堆积在山麓带外围,形成扇状堆积体-洪积扇。而山坡重新出露,重新遭受风化剥蚀。在风化作用、重力作用和洪水作用下,山坡不断地平行后退,即山坡在退缩过程中坡度保持不变,即平行退缩。这是干旱区山坡演化(地形演化)的特征。由于山坡的不断后退,在山麓形成一种缓缓倾斜的平整基岩面,上覆薄层松散堆积物,称之为山麓剥蚀面。

山坡的进一步后退,山麓面不断扩大,山体愈益缩小。最后许多山麓面连成一片,成为山前夷平面,其上残留的孤立的山丘即为岛山。 7、以厄尔尼诺现象为例说明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234) 以环赤道太平洋地区最为显著。在厄尔尼诺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亚次大陆和巴西东北部均出现干旱,而从赤道中太平洋到南美西岸则多雨。许多观测事实表明,厄尔尼诺事件通过海气作用的遥相关,还对相当远的地区,甚至对北半球中高纬度的环流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厄尔尼诺出现时,将促使日本列岛及我国东北地区夏季发生持续低温,有的年份使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有偏少的趋势。 8、地形起伏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182)

(一) 气温随高度的变化。

(二) 对局部地区气候的影响。 (三) 对区域和全球气候的影响。 ⒈ 高原隆升导致北半球晚新生代气候变冷。

⒉ 高原隆升,加强季风环流,使气候的季节差异增大。 ⒊ 高原的隆升导致北半球中纬地区干旱气候的形成。

⑴ 高原与山地的形成,导致西风带的分叉,水汽运移不再经过这些地区,而气流变为下沉气流为主,尤其在亚洲中部和美国西部内陆;

⑵ 高大地形阻挡了来自附近海洋的水汽进入内陆地区;

⑶ 在高大地形的上游地区,风暴发生频率较低。

⒋ 高原隆升加强亚洲季风的强度,改变季风的风向,改变季风影响的范围。 9、看图8-6说明岩石圈对大气圈的作用?

由于负荷的减少,导致山地或高原的隆升。气候的冷暖变化,冰期和间冰期的交替,引起海面的升降与冰川的积累与消融,从而导致岩石圈的均衡调整。当冰期来临,冰川(冰盖)消融,原来被冰盖覆盖的地面,由于负荷减少而均衡上升;冰盖融化的水回到海洋,海面上升,海水厚度增

- 2 -

大,海底由于负荷增加而均衡下沉。在大陆架地区,由于增加的水层厚度由岸外向岸边逐渐减小,因而由不等量的均衡下沉导致了大陆架地区的地面(地壳)掀斜。当冰期来临,中高纬地区冰盖扩展、厚度增大,被冰盖覆盖的地面,由于负荷增加而均衡下沉;而与此同时,海平面下降,海水厚度减小,由于负荷减小而导致海底的均衡上升。在均衡调整过程中,岩石圈不仅会发生变形,而且有时发生破裂。 四、论述题

1、请利用所学自然地理学知识,解释城市热岛、城市风现象,并论述产生热岛效应的成因及防止热岛效应的措施。

2、请论述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上划分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和东部季风区的成因及其联系。 3、试述青藏高原隆升对中国地表环境分异的作用与影响。 4、论述地形起伏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5、简述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减轻其危害? 6、论述黄土地貌与水、气、岩三圈的关系

- 3 -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