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考试范围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国际贸易考试范围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一章 基本概念

一. 总贸易、专门贸易区别

世界上通行的两种统计标准

总贸易以国境作为统计标准 专门贸易以关境作为统计标准 二. 直接(没有第三方参与)、间接(有第三方参与)、转口贸易(对第三方来讲)

三. 现汇贸易(货币交换)、易货贸易(以物换物):定义、特点、优缺点

四. 贸易额(反映贸易规模)、贸易结构(地位)、贸易地区分布(方向)、贸易依存度、贸易条件(最基本最核

心的一个)

1、对外贸易额 = (一国)进口额 + 出口额,对外贸易额一般以美元表示

国际贸易额:又称国际贸易值,统一货币单位表示的世界各国出口或进口总额,通常以美元表示 2、国际/对外贸易结构:

国际货物贸易结构通常以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来表示。国际服务贸易结构是指各类服务在全球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对外货物贸易结构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各类进出口货物的构成情况。对外服务贸易结构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各类服务项目的构成情况。(在一国总进出口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3、国际贸易地理方向指各个国家(地区)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通常以它们的出口额(进口额)占世界出口额(进口额)的比重来表示。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经济贸易联系):这些国家或贸易集团在该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4、对外贸易依存度也称为对外贸易系数,是指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的依赖程度,是以本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来表示。

5、贸易条件:净贸易条件又称商品贸易条件

净贸易条件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它表示一国每出口一单位商品可以获得多少单位的进口商品。用公式表示为: T=(Px /Pm) ? 100 Px代表出口商品指数 Pm代表进口商品指数 理论

第二章 理论阐述

一. 国际分工——利益 二. 影响国际分工的因素

? 社会生产力 决定性因素 ? 自然条件 基础因素 ? 人口 、生产规模与市场 制约因素 ? 跨国公司发展 重要条件 ? 国际生产关系 性质

? 上层建筑 推进和延缓作用

三. 国际贸易的静态(利益源泉:来源于生产、交换为条件)、动态利益(表现在很多方面、实施条件)

? 国际贸易的静态利益是如何形成的?(利益源泉) ? 贸易利益主要来源于生产

1

? 贸易利益的获得必须以国际贸易为条件 ? 动态利益是多方面的。

? 刺激企业素质的提高,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 有助于社会产品的实现

? 激发企业的创新机制,推动技术进步 ?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 加速资金积累

? 贸易利益实现的限制条件 ? 市场经济发展条件

? 经济主体参与国际贸易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 产业结构调整的代价与时间 ? 分配格局的变化

? 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影响 第三章 古典贸易理论:前提不用记

一. 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国际贸易产生于各国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 一个国家把自己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集中到具有绝对优势产品的生产上,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去与其他国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交换,则各国资源都能被充分有效地利用,贸易双方都能获利。劳动价值论是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国际间商品价格的差异完全由劳动生产率来决定 二. 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基石、本身的含义)

李嘉图认为国家之间应该按照 “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权取其轻”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工 所谓比较优势就是更大的绝对优势和更小的绝对劣势,在各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占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资源生产优势相对更大的产品,而在各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只居绝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资源生产劣势更小的产品。 第四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赫克歇尔·俄林(资源富裕状况))和比较优势理论(劳动生产率)分析问题的出发点(结论)有什么不同,他们是一种发展关系还是一种另辟途径?实际上是从不同方面阐述的。

要素供给比例理论

要素价格不同一国将专业化地生产并出口较密集地使用本国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地使用本国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要国本要品生的同同丰两素要差素在产差种产裕国价素异价两成异产品度要格禀国导本格品的的素不赋的致差差在比差密同不价国异异不较不同格导际异集优导同同,差贸形度致势致国导异易成和同生家致发了要种产价两生不素产国成格 第五章 战后国际贸易理论(最接近国际贸易理论实际,从一个侧面分析国际贸易形成发展发展的原因,分析新

情况)

技术差距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一. 前两者的本身观点怎么阐述,要能用这些理论分析问题,这个理论到底说什么,能解释什么现象,例如通

过什么来解释这个现象。

技术差距理论:先进国家通过技术创新,保持领先地位,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比较利益。

2

?

技术创新有两种:

工艺创新:能够以更节约的方式生产现有的产品。

产品创新:能够对已有的产品进行改进或者能够生产全新产品的技术。

随着新技术向国外转移,其他国家开始模仿生产并不断加以扩大,创新国的比较优势逐步丧失,出口下降,以至最终退出出口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贸易国家的分类:

技术创新国家 工业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产品生命周期的三个阶段

新产品创新阶段 产品成熟阶段 产品标准化阶段 技术创新国家(比如美其他发达国发展中国国) 家或地区 家 产品生产阶段 特点与比较优势 新产品、新技术的在国内生产和销售(因开发阶段,产量小,少量进口并新产品创新阶为市场熟悉)以满足本成本高,是技术密开 无进口 段 国市需求,对外少量出集型产品,依靠技始模仿 口,收入弹性高 术比较优势竞争 规模日益扩大,并达到适度规模,是出口增加,技术扩散,大量进口并产品成熟阶段 资金密集型产品,竞 竞争 垄断优势丧失,品牌竞产品高度标准化,争让位于价格竞争,于大量进口, 模 少量进口 依靠规模比较优势争加剧,需求弹性提高 仿生产 出口增加,技 并在国内产品标准化阶生产成本下降,是是根据比较成本原则,术进一步扩开始建立段 劳动密集型产品,停产,从国外进口,产散 生产基地,依靠价格优势竞争 品生产周期在创新国模仿生产 结束 二. 什么是产业内贸易?其产生原因?

产业间贸易是各国之间的贸易是不同产品之间的贸易;产业内贸易是一国同时出口和进口同类型的产品。 产生原因:规模经济说 需求偏好相似说 公司内贸易理论

1、追求规模收益递增是产业内贸易发展的重要原因。

2、跨国公司内的贸易,相当一部分属于国际贸易。跨国公司内贸易产生的直接动机是试图绕过成本

高的外部市场,变市场上的买卖关系为公司内部供需关系

三. 竞争优势理论:四个基本变量、两个附加变量含义

基本

生产要素:指适于一国在某一产业竞争中获胜的生产要素状况 需求状况:指本国市场对该产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情况。

相关产业和支柱性产业:指共用某些技术、共享同样的营销渠道或服务而联系在一起的产业或具有互补性的产业。

3

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指企业在一个国家里的基础、组织和管理形态以及国内市场竞争的表现。 附加

机遇:重要的新发明、新技术变化、突然出现的需求等。 政府:有利的政策等

第六章 贸易保护理论

一. 李斯特幼稚产业保护论基本思想

求得生产力发展比财富本身重要

各国发展阶段不同,所采取的对外贸易政策不同 选择保护对象是有条件的,保护是有期限的 保护贸易政策的主要手段是关税 二. 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投资量的变动给国民收入带来的影响要比投资量实际变动本身大得多

新增加投资会引起对生产资料需求的增加,从而引起从事生产资料生产的人数和工资的增加;人们收入的增加会引起对消费品需求的增加,从而又引起从事消费品生产的人数和工资的增加。其结果是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将为新增加投资的若干倍,而增加倍数的多少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 △Y= K× △I △Y= [△I+(△X- △M)] ×K △Y:国民所得的增加 △X代表出口的增加额 K :乘数 △M代表进口的增加额

△I:投资的增加量

三. 战略性贸易理论的前提和主要内容 理论基础:

利润转移理论:

垄断竞争是当今国际竞争的根本特点。在许多情况下,商品的国际市场是由少数几家大企业控制的。这些企业能够利用他们在市场上的一定垄断力量将产品价格定在高于其边际成本的水平上,并获得超额利润。

外部经济理论:

某些产业或厂商能够产生巨大的外部经济,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如果政府能对这些厂商或产业提供适当的帮助与支持,就能够促进这些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其国际竞争力,以获得长远的战略利益。

主要内容:

战略性贸易政策认为,由于国际市场上的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存在,一国政府可以通过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的手段,扶植本国战略性工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获取规模经济的收益,并夺取市场份额。

政策 第七章

一. 一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依据

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 经济发展战略 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各种利益集团力量的对比

政府决策者倡导的经济理论与贸易思想 本国与别国的政治经济关系 国内的政治和社会因素 第八章 关税

一. 什么是关税?关税是指进出口货物通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本国进出口商所征收的税收。

海关征收关税的领域称为关境或关税领域。 二. 关税的特点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