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辩 理想人才应以仁为主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一辩 理想人才应以仁为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谢谢主席!

各位老师同学、对方辩友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理想人才应以仁为主。 首先,开宗明义,据辞海解释,仁即为同情、爱护和帮助人的思想感情。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它包括孝、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也就是说,“仁”指一种极高的道德与品质。智,指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处理的能力。而一般认为这种能力基本不变。人才,指德才兼备,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长的人。理想人才,指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能为国家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才。

下面,我从三方面陈述我方观点:

第一,从仁与智的关系来看。仁是智基础,更是智的保障。不论你是学渣学弱学霸学神,也不论你是普通的人、人才还是理想人才。“仁”也就是道德和品质始终走在先行地位。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已告诉我们。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有德无才也不过是次品,但有才无德呢?可就是社会的危险品了。

第二, 从个人发展角度来看。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每个人的人生过程中都会遇到种种的困难和挫折,欲望与诱惑。许多人在此时怀疑自己,不抵诱惑,走向迷茫。而另一些却能够自我肯定,坚持不懈的追求自己的信念,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成为理想人才。难道说这是因为智的原因,使得他们之间拉开差距吗?当然不是!是仁的道德品质,促使他们成为理想人才。

第三,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汉武帝为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正是为了传播仁爱的思想使更多的人才拔地而起吗?钱学森视金钱如粪土,毅然回国,为我国两弹一星的发射做出重大贡献,而这也源于他对祖国的热爱,对“仁”的不懈追求。由此可见,只有以仁为本,不断深造,勇于探索,才能壮我中华之靓丽江山,圆我伟大复兴中国梦!

小成于勤,中成于智,大成于德.综上所述,我方认为:理想人才应以仁为主!谢谢!

一、新时代对我们的要求是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我国历来重视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设。从1957年到1995年 我国先后五次修改教育方针,但每次都把德育放在首位,请问对方辩友对此作何解释?(难道人才就不需要受到教育了吗?)

二、对方 辩名为宋嘉禾,嘉言善行,嘉言懿行。对方 辩名为孙艺毓,“禀道毓德,讲艺立言”。连对方辩友的名字都告诉我们要修身养性,养成良好品德,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那么对方辩友又何来“理想人才应以智为主”呢? 三、希特勒能够成为国家元首,在军事方面确实是个人才,可是对方辩友您能说他是一个理想人才吗?肯定不是!就是因为他缺少“仁”。这难道不足以说明我方的观点吗?

四、刚刚我方已经陈述过,“仁”的落脚点是一种道德品质,“智”的落脚点是一种能力,那么请对方辩友回答是能力重要还是品质重要呢?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