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大地测量学基础》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w-《大地测量学基础》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80km, 地球平均半径R=6370341m。1.求改正后的斜距d; 2.斜距化算至椭球面S; 3.化算至高斯平面边长D。

提示:计算气象改正先将测站与镜站气象参数取平均值,计算中mmhg化为mb时应除以0.75006;计算两点高差以及高程平均值应顾及仪器高。

16、计算一测站水准观测数据,判别是否合乎限差

测自 徐宁I 03 至 徐矿II 01 仪器:DS1 日期:2010年3月15日

后 测 站 编 号 后距 视距差d (1) (2) (9) (11) 1328 1 1181 尺 下丝 下前 尺 丝 上丝 前距 累积差 Σd (5) (6) (10) (12) 1345 1195 后 前 后-前 h中 后19 前20 后-前 h中 方 尺 及 向 号 基本分划 (一次) (3) (4) (15) 126.049 127.403 -1354 辅助分划 (二次) (8) (7) (16) 427.635 428.970 -1335 (14) (13) (17) (18) -36 -17 -19 标尺读数 基+K 减辅 (一减二) 备注 上丝 第五章 地球椭球与测量计算

1、名词定义:地球椭球、椭球定位、法截线、子午圈、卯酉圈、相对法截线、大地线、垂线偏差改正、标高差改正、截面差改正、大地问题正解、大地问题反解。

2、写出N、M、R及子午圈弧长、平行圈弧长的计算公式,说明式中符号的意义。

3、大地线微分方程的意义。

4、地面观测值(方向、距离)归算至椭球面应加哪些改正? 5、参考椭球定位的意义是什么?

6、椭球面上的大地问题解算主要内容有哪些?

7、对于克氏椭球,已知图幅I-50-67中A、B点的大地纬度B=34°20′、

17

34°,求相应的M、N、R。

8、对于克氏椭球,计算图幅I-50-67图廓长度。

34°20′

A B I-50-6D 117

°

C 34°00′

117°00′

9、地面观测方向值、地面观测距离值化算至某一椭球面的计算。(方向值的化算包括垂线偏差、标高差、截面差改正计算,距离花色包括空间直线化算至椭球面弦长、再化算至椭球面弧长的计算)

第六章 高斯投影及其计算

1、高斯正形投影的特性有哪些?

2、椭球面上三角网归算到高斯平面上计算内容有哪些? 3、说明长度比、长度变形、距离改正的意义? 4、不同投影带坐标换算的方法步骤。

5、高斯投影坐标正、反算、平面子午线收敛角、方向改正、距离改正的计算公式中各符号的意义。

6、已知某点BJ54大地坐标B=32°24′57.6522″、L=118°54′15.2206″,计算中央子午线为117°时的高斯平面坐标X=?Y=?

7、用间接换带法进行坐标换带计算。已知P点在3带第41带(L0=123)的高斯平面坐标X1=3589644.287m,Y=179136.439m。求P点在3带第42带(L0=126)的高斯平面坐标X2=?Y2=?

8、椭球面上的起算元素(P1点的大地坐标B、L,P1至P2的球面边长S和大地方位角A12)化算至高斯平面(L0)的方法步骤。

第七章 大地测量坐标系统的转换

1、我国目前采用的大地坐标系有哪些?

2、同一大地坐标系统中大地坐标与三维直角坐标之间的关系。 3、不同大地坐标系统坐标转换(主要学会三维直角坐标之间的三参数

18

法、七参数法)。

4、不同平面直角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四参数法)。 5、矿区局部坐标系统的建立方法有哪几种? 6、什么是GPS水准高程?

7、(1) 表7-1中,如果只有1号点为公共点,求坐标转换参数,并将其余2,3,4号点的X1,Y1,Z1转换为X2,Y2,Z2。(提示:三参数法)

(2) 表7-1中,如果有1,2号点为公共点,求坐标转换参数,并将1,2,3,4号点的X1,Y1,Z1转换为X2,Y2,Z2。(提示:按7-10式七参数法,保留三个平移、三个旋转角共六个参数转换。)

(3) 表7-1中,如果有1,2,3号点为公共点,求坐标转换参数,并将1,2,3,4号点的X1,Y1,Z1转换为X2,Y2,Z2。(提示:按7-10式七参数法。或保留三个平移、三个旋转角共六个参数按7-11式进行转换。)

8、表7-2中,选取1,2两个点作为公共点,求坐标转换参数,然后将3,4两点的X2,Y2转换为X1,Y1。

9、某矿区范围为东经117°15′~117°30′,,北纬33°30′~33°45′,测区内地面高程最高为300m。井下高程为-800m。为测图方便是否需要选择独立坐标系?如何选择?

19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