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尔梅游历考(简化)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阎尔梅游历考(简化)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按:据张《谱》,阎于崇祯十二年尚居沛,知阎必然是一月始北上京师,而又据诗《云间遇同年殷伯岩》中首句云:“庚辰二月集燕京,别后中原楛矢鸣”知阎尔梅二月已至北京。按当时实际交通情况,用一月左右时间便至北京必定去时也是沿运河北上。

第九次游历

本次游历起于崇祯十四年(1641)至崇祯十五年(1642)返。主要途经淮安、金陵,后转入京师,崇祯十五年秋抵家。详考如下:

崇祯十四年(1641)秋,阎尔梅离开沛县,移家淮上。

《全集》卷四七律《南直隶集》卷九之一上有《移家淮上有感》诗,题下自注云:“辛巳年事。”

张《谱》载:“辛巳崇祯十四年,山人三十九岁,三月二十九日,率所练乡兵破贼。秋,携家避乱淮上,访羽士陶震寅。《潜丘札记》:‘《移寓杂兴》诗注:‘余六岁时见家古古先生。’’相文按:‘潜丘生崇祯九年十二月,至是年为六岁,正山人避乱淮城时也’”。

在淮安住至崇祯十五年(1642)四月,阎尔梅开始向南游历,至金陵遇顾扑。 《全集》卷二杂体五古卷四上有《书扇祝张端甫》诗,题下自注云:“讳我襄,山阳人。”

鲁《谱》载:“壬午十五年,四月,山人游金陵,过黄石斋,论流寇事,间与王穆如、周吴舫、王衡之辈一同按:山人《读楼山堂遗稿》诗:‘忆昔金陵岁在壬,秦淮箫鼓集同人。’则是时,与会者有吴次尾。饮于秦淮酒楼,有妓顾眉者,闻山人名即赞曰:‘天下何人不识君。’其为时所慕如此。”

夏秋之交阎尔梅又至京师,九月份离开京师,返乡。

张《谱》载:“壬午崇祯十五年,夏秋间,至京师。九月,出都。相文案:‘集中《秋夜塔儿头即事》诗自注:‘地在淮城东南六十里,再彭葬其先府君处。’据《南雷文定·参议阎公神道碑》:‘再彭父磻礎,卒于崇祯壬午二月,葬于淮上之蛟龙沟。’丁俭卿《柘塘脞录》:‘潜丘先生葬郡城东南之学山墩。’盖蛟龙沟、学山墩皆其地支垅之名,土人则总谓之塔儿头也。又据《流寇议》引谓:壬午夏秋间至京师,九月二十七出京,则送磻礎之葬应在九月出都之后矣’”。

第十次游历

本次游历起于崇祯十六年(1643)春至秋,往来京师与沛县间。详考如下: 鲁《谱》载:“癸未十六年,四十一岁,邑大水,山人复请于令如甲戌时。是年,倪鸿宝学士。一同按:《列传》:倪元璐为温体仁所忌,落职闲住。十五年,起兵部右侍郎。明年春,抵都。五月,起拜户部尚书。方仁植中丞、李映碧黄门、

涂印海侍郎应诏入都,过夏镇,山人酌之西园,为竟夕谈。寻至京师,秋还沛。”

第十一次游历

本次游历起于顺治元年(1644)十二月至顺治二年(1645)四月。主要途经淮安、白洋河、徐州、丰沛间。详考如下:

顺治元年(1644),十二月朔,阎尔梅离开沛县至淮安。

张《谱》载:“甲申崇祯十七年十月朔为清顺治元年。十二月,清以胡谦光摄沛令,山人绝之,将加害,适史公聘至,山人遂行。”

第十二次游历

本次游历起于顺治二年(1645)四月十八日至顺治三年(1646)春。主要途经徐州、下邳、淮安、庙湾、海上再返至庙湾、安东、坝头、清河、宿迁、马兰屯等。

十八日,阎尔梅举家南迁至桓山,游桓山洞,白云洞。

第十三次游历

本次游历顺治四年(1647)至顺治五年(1648)秋。主要途经泗水、曲阜、衮州、钜野、范县、冠县、虞城、开封、西华、少林寺、扶沟、夏邑、虞城、淮安。详考如下:

顺治四年(1647)清明前后,阎尔梅尚在沛县。

《全集》卷二杂体五古卷四上有《看花南阁同叶润山分赋》诗,题下自注云:“讳廷秀,濮州人,时以廷杖谪居。”

按:据诗中“寒食后三日,发兴寻花圃”句知,清明左右阎尔梅尚陪叶润山在沛。

后,叶廷秀入山东榆园军,不久阎尔梅也跟至。

张《谱》载:“丁亥永历元年,鲁监国二年,清顺治四年。??叶润山入山东榆园军,山人亦走山东,联络四方诸豪杰。”

具体行迹当为:阎尔梅先由山东泗水(今为山东泗水县),经曲阜(今为山东曲阜市),古庐城遗址至衮州(今为山东衮州)。

《全集》卷四五律《山东集》卷八之三上有《泗水道中》诗。 ??

秋,阎尔梅携子炅至淮安,匿吴珊家。

鲁《谱》载:“戊子五年,??山人既屡却公车,四方多故,恐卒有不测,

携其长子炅至淮,匿吴嵩三家,以嵩三之父与山人有连故也。有《题万年少隰西草堂》诗。”

后,过万年少隰西草堂,归沛。

第十四次游历

本次游历起于顺治八年(1651)至顺治九年(1652)。具体行迹当是沿运河来去。详考如下:

顺治八年(1651)中秋后,至京师,寓真空寺。

鲁《谱》载:“辛卯八年,至京师,寓真空寺。《戊申禊日》诗注:‘辛卯冬,孝升携酒酌余真空寺,时偕谈长益、韩圣秋、赵友沂’”。

《全集》卷四七律《南直隶集》卷九之一上有《中秋张崇者李玉弢见访》诗。 按:由诗中前两句“村居衫履半蒙戎,削枣南园八月中。花社久荒生翠薜,草堂新构植青桐”可知作此诗时时间地点,可见中秋时还在家中。

《全集》卷五七排卷十上有《燕市吟》诗。

按:据诗中首句“别久真空寺,重游满目悲”知此非初至京师所写,而是在明亡后阎尔梅首次入京师所作,故内容多能正确分析明亡之因。

《全集》卷四七律《北直隶集》卷九之二上有《京师杂咏》诗。

按:王汝涛、蔡印生撰《白耷山人诗集编年注》将此诗编入康熙四年十二月阎尔梅入都所作,但据诗中丑诋清廷内容,且与《燕市吟》结尾流露出的反感清廷的感情相似,故应也作于此时。张《谱》亦载:“辛卯永历五年清顺治八年。??除夕,与谈长益共卧真空寺。见本集《除夕与谈长益同宿雨若署中分韵》诗自注。相文案:山人此次入都,殆欲以觇清廷动静,非徒为免祸而来,观集中《京师杂咏》八首、《燕市吟》长律皆此时所作也”。是年除夕,与谈允谦居京师真空寺。

《全集》卷五七律《江西集》卷九之八上有《除夕与谈长益同宿雨若署中分韵》诗,诗中自注云:“辛卯除夕与谈长益共卧京师真空寺,今辛丑矣,可叹。”

顺治九年(1652)春在京师四月,复沿运河返沛。

《全集》卷四五律《北直隶集》卷八之二上有《韩圣秋谈长益丁野鹤公酌饯余于真空寺作此别之》诗,题下自注云:“壬辰四月。”

《全集》卷四五律《北直隶集》卷八之二上有《潞河庞家嘴僧舍偶作》诗。 按:据诗中“千场黄麦打,两岸白盐铺”和“画船皆逆上,南去一人无”知此时正麦收时节,阎尔梅离京沿运河南返,潞河指北运河,庞家嘴(今为天津市武清区杨村南入天津界处)在北运河旁。

第十五次游历(山东多些)

本次游历起于顺治九年(1652)八月于顺治十一年(1654)八月返沛。主要途经徐州、夏镇、珠梅闸、大名、高唐、禹城、齐河再至济南,逾一年,由济南南游,经方山、泰山、姚庄、莱芜、汶上,后抵家。详考如下:

顺治九年(1652),八月朔,阎尔梅被捕,鲁《谱》壬辰九年载:“先是山左起事者兵败亡命。漕督沈文奎捕得之,词连山人,并仲弟尔羹父子,俱被逮”。

《全集》卷三五律《南直隶集》卷八之一有《发难》诗,题下自注云:“壬辰八月初一日。”

八月十二日阎尔梅被押解至徐州,交总河杨芳兴。张《谱》壬辰永历六年,清顺治九年,鲁《谱》壬辰九年皆载:“十二日移檄,总河杨方兴以八县兵拥山人北去”。

十三日,以八县之兵拥阎尔梅北去。

《全集》卷三五律《南直隶集》卷八之一有《沈文魁移檄总河杨芳兴以大军拥予北去》诗,题下自注云:“八月十三日。”

按:据此诗当知张《谱》、鲁《谱》所记:“十二日移檄,总河杨方兴以八县兵拥山人北去”有误,当为十二日,阎尔梅由沛县被押至徐州,十三日,起程,方以八县之兵“拥山人北去”。

随后,至夏镇(今山东省微山县)。

《全集》卷三五律《南直隶集》卷八之一有《过夏镇山东微山县山人在此建家园别亲友北去》诗。

在珠梅闸(夏镇北不远运河上)与马镇山、杨太和告别。

《全集》卷三五律《南直隶集》卷八之一有《马镇山杨太和携酒珠梅闸相送竟夜乃别谢之》诗。

后至大名(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下大名狱。鲁《谱》壬辰九年载:“十二日,移檄,总河杨方兴以八县兵拥之北去,过夏镇,送者阗咽,无不流涕。山人骑一驴,破帽布衣,意气自若,抵大名下狱”。

《全集》卷四七律《北直隶集》卷九之二上有《大名府杂咏》诗,题下自注:“此旧在大名狱中诗也。今录之,凡二首。”

《全集》卷四五律《北直隶集》卷八之二有《魏郡冬吟》诗,题下自注:“壬辰事。”

按:大名:古魏郡。该诗其三有“一阳初返舍,百物尽知时”知秋天将尽,“冬至”即将到来。

十二月初七,阎尔梅被移下济南狱。

《全集》卷四五律《南直隶集》卷八之三有《从大名抵济南道中作》诗,题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