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新生代杂志社简介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西南科技大学新生代杂志社简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当前社会热点舆论,制定专题进行探讨,以此提高读者对刊物的参与度。

在风格上,《新生代》参考全国高校媒体校园刊物,同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改革。无论是杂志的封面还是版面设臵,都有一定的独创性和“新颖性”,给读者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形式上,《新生代》的出版发行并不局限于纸质媒体上。通过借鉴和学习,现在实行报纸、杂志、电子杂志多向发行模式,从而突破了时间、空间、数量、技术上的限制,让更多的大一新生获益。

四、办公室、外宣部——办好刊物的“两翼”

杂志社除了将重点放在杂志和报纸的质量和数量的提升上,并没有放开办公室和外联宣传的建设。办公室的硬件设施齐全美观,并在日常的维护下整洁有序,为杂志社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办公室人员在一年中制定和完善了《稿费发放制度》、《值班制度》、《杂志

社奖惩制度》、《杂志报纸发行制度》、《杂志社年终优秀社员评选办法》等各项日常工作制度,使杂志社的各项制度趋于完善,使杂志社日常运行有章可循。并建立了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保证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办公室人员尽全力丰富社内人员的课余生活,办公室里陈列着社内人员自愿捐出的各类刊物近300本,供值班人员在值班时间翻阅,并且刊物可以在社内人员中向外借阅。

外宣部在上一年中同四川,甚至全国的多所高校建立了相互联系的良好平台,通过寄送杂志报纸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5月成功举办四川高校传媒论坛,为《新生代》杂志社实现川内领先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

工作人员的学习交流 传播青春文化 - 5 - 服务校园学子

以情动人,以情系人,新生代人一家亲。杂志社以老带新,通过运动会大练兵、新闻写作培养、参加报/刊评会、临摹排版、进行学习交流会、

学习其他优秀刊物、一对一指导海报绘制和电子书制作等方式,建立起了相互学习相互进步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使人尽其才,带动全社人员始终走在校园文化的最前沿。

杂志社每一位成员在人情味十足的工作氛围中做到任劳任怨,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而且对同学们将来的学习生活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新生代每年会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获得奖学金。

而从新生代走出去的老成员们同样显示出了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新生代创始人王晓龙现任攀枝花市纪委公务员,第一届副社长杜永军现任甘肃诺亚教育公司行政总监,第二届社长张冲正准备出国留学事宜,副社长白文娟已考取山东公务员选调生,第四届社长张文君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川大研究生。这充分证明了新生代人的培养机制是健全而合理的,同时新生代人无论在校内还是踏入社会都是优秀的!

五、成果总揽——三年工作情况

《新生代》在一届又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之下,07年4月到10年6月一年多时间里,对内积极加强社内机构和人员建设,形成了日益完整健全的日常机构。对外开展各色的主题活动,为杂志社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并打破了杂志社的工作限制,为杂志社全方位,多角度的发展奠定基础。从总体上看,《新生代》杂志社在新工部领导、校团委老师的关怀和广大师生的的大力支持下,在过去一年中取得了较突出的成果。现将成果整理如下: 一.

在10年6月换届以来,新的领导班子致力于杂志社内部的机构整合建设,

形成了以社长为核心,副社长为左右手,总编为刊物核心的领导骨干四人团队。下设编辑一部,编辑二部,办公室,外宣部,图文中心五部,整合过程之中,对办公外宣部分进行了细化到小组。将办公室分为综合组,资料组,内务组三组;外宣部分为宣传组,通讯中心,外联中心三组。把责任到人的

传播青春文化 - 6 - 服务校园学子

分组管理模式,使办公外宣的工作细化,量化,提高工作效率。在人员建设中,摒弃过去的人员各部交叉分配,做“兼职”的工作方法。固定人员的工作部门,以此提高各部人员的专业能力,也有利于人员的定向培养。

二.

在这一年里,《新生代》杂志和报纸均发行四期。杂志仍然实行通讯员班

级发放,报纸发放改由社内人员一寝室为单位进行逐一发放进行,以提高报纸的传阅度,也能及时反馈读者的信息,以便对下期的刊物进行改进。

三.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刊物的实力,逐渐改变以往紧紧依靠新生工作部拨发

经费的“纯输血”模式,加强自身系统的“造血”功能,外宣部门不等不靠,积极发展商务外联业务。经过不懈努力,最终与中国联通绵阳分公司、绵阳金龙摄影器材公司建立赞助合作关系,为新生代的正常业务的运营提供了支持,从而使得刊物的质量在内容和形式上大幅提升,实现了刊物数量上的首次突破,杂志有原来的700本增加到1000本,报纸有原来的1500份增加到3000-8000份。极大的扩大了杂志和报纸的发行范围并加大了发行密度。 四.

以往外宣部图文中心为核心的电子杂志制作团队,做出的第一期、第二

期、三周年专刊共三期《新生代》电子杂志作品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肯定,电子杂志将成为杂志对外高校寄送的又一选择。制作此类电子杂志也将作为杂志社的另一亮点长期坚持下去。现在图文中心又加以发行简讯,现共计20期。为《新生代》的宣传做出了做大贡献,在此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五.

4月,以杂志社图文中心成员为核心提供的摄影照片为主,邀全校师生

参加的“校园〃青春摄影展”,将照片摆设于展板上,臵于新区老区人流集中地,供全校师生参观,进一步宣传了杂志社,提高了杂志社在广大师生心中的形象。 六.

杂志社的社徽社旗的制作完成,使《新生代》有了自己的标识。统一的

工作证,使新生代人的采访和工作更加正规。社徽是一只乘风破浪、昂首向前的小船,充分展现了杂志社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扬向上的不懈斗志。

传播青春文化 - 7 - 服务校园学子

我们的社徽

当然,杂志社的发展壮大,不仅体现于其质量、数量上,建立一个较大范围的“泛新生代文化圈”,则更有利于扩大新生代的影响范围。为了打造“泛新生代文化圈”,通过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杂志社以今年成立五周年为契机,我社组织了“新生代杂志社五周年庆典暨四川高校传媒论坛”,邀请了川内各校兄弟校园媒体,绵阳作协,文化馆相关负责人参加。活动大举成功得到校领导,媒体朋友的一致好评!

同时,本着人文主义关怀精神,“结识新同学、不忘老同学”,杂志社相关部门筹划“欢送杂志社老同志”活动。从而使得杂志社的影响范围从“大一新生”的局限中解脱出来,发展到大二、大三、大四同学当中。

为了使杂志、报刊走出校园,走到其他高校,宣传部门积极工作,通

刊物的对外交流 过多种渠道,实现了杂志的首次对外寄送。寄送单位如黑龙江哈尔滨工程大学《基石报》、北京科技大学《贝壳》、贵州大学《贵大青年》、成都理工大学《理工之光》等数十家高校媒体,从而大大提高了杂志的知名度。

《新生代》曾在2009年1月接受校宣传中心专访。校报记者对杂志社的发展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详文见于2009年1月《西南科技大学报》第三版之“科大新人”。)

传播青春文化 - 8 - 服务校园学子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