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技术交底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涵洞技术交底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边墙厚度均大于30cm时采用中埋式,若止水带与涵节钢筋有干扰时,可刺穿止水带,但不得截断涵节内钢筋。 ② 背贴式:即止水带敷设于涵身外侧,当涵身顶底板或边墙的厚度小于等于30cm时,采用背贴式,其中底板下的止水带可在浇筑涵身混凝土之前将止水带铺设固定于涵身沉降缝处的垫层(或出入口涵节的基础)上,然后浇筑混凝土即可。边墙和顶板止水带在涵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用膨胀螺栓、钢板条固定于涵节端部框架外缘呈环形布置。止水带中间圆环部分应位于沉降缝中心线上,施工时注意准确定位。止水带宜用整根尽量减少接头,接头应粘接牢固密不透水,接头应粘接牢固密不透水,接头宜设在沉降缝的平直部位,不得设在涵身边墙与顶底板转角处。 ㈡防水层 ⑴ 防水层施做,第一层M10水泥砂浆三角垫层,第二层铺设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第三层采用C40细石聚丙烯腈纤维砼保护层,面层喷涂聚氨酯防水涂料。 ⑵ 聚氨酯防水涂料总涂膜厚度不得小于2.0mm。采用喷涂设备涂装。 ⑶ 喷涂和涂刷应分2次进行,做到喷涂均匀,喷涂后应随即洒砂一层,砂粒直径20~40目为宜。配置好的涂料应在20min内用完,随配随用。 ⑷ 气温高于35℃或低于5℃时不得施工,喷涂后4h或涂刷后12h内应采取措施防止霜冻、雨淋及暴晒。防水层完全干固后,方可浇筑保护层。 ⑸ 顶板顶部防水采用防水卷材上覆3cm厚C40细石混凝土,边墙防水采用涂两层聚氨酯防水涂料处理。 10、出入口铺砌施工 ⑴ 入口铺砌全长一律采用铺至锥体坡脚端部外加垂裙厚度。 ⑵ 入口垂裙深度为出口垂裙一半,但不小于85cm。 入口垂裙厚度表 入口垂裙深度≤1.2 T1(m) 入口垂裙厚度0.4 d1(m) 0.5 0.6 0.7 1.2<T1≤1.5 1.5<T1≤0.8 1.8<T1≤2.4 (3) 铺砌宽度:采用入口铺砌宽度为两锥体外缘之间宽度每边加0.5m;出口锥体坡脚端部以外按20°扩散。 (4) 铺砌高度:涵洞入口的路基边坡铺砌高度按路基设计洪水频率相应的涵前积

- 5 -

水深度加0.25m来确定;涵洞出口边坡铺砌高度按路基设计洪水频率相应的洞内临界水深加0.25m来确定。且铺砌高度均不得低于出入口锥体顶点。 (5) 铺砌厚度:路堤坡面铺砌、锥体铺砌采用预制混凝土块拼装,厚20cm。出入口沟床铺砌采用现浇混凝土或预制混凝土拼装。其中:现浇混凝土铺砌厚20cm,并设上下两层15cm×15cm。直径8mm HPB235钢筋网;采用预制块铺砌时,入口厚度采用20cm,出口厚度根据流速确定,当流速≤4m/s时采用20cm厚,当流速为4.0m/s~5m/s时相应采用30cm厚。 (6) 出入口的铺砌工作安排在最后进行。铺砌在按照设计施工的同时,力争与地形自然顺接。挖填后铺砌,基底及侧面夯填密实。 (7) 翼墙以上的坡面铺砌,坡面应夯实拍密实兼顾坡面结构翼墙顶,使坡面平顺。 11、涵背回填 涵背回填作业前报监理工程师检验,符合施工要求后方可进行。采用级配碎石掺3%水泥回填。回填作业必须两侧对称分层夯实,分层厚度不超过20cm。采用压路机压实,墙背及拐角部分用冲击式打夯机夯实,箱涵顶部填土前涵身顶板铺设防水材料,第一层填土最小厚度不小于30cm,静压压实,填级配碎石50cm后方可行驶其它施工机械,大型机械压不到的部位或距涵洞2m范围内应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分层压实,小型压实机械压实厚度不宜超过15cm。 路涵过渡段填料示意图 12、混凝土浇筑 ㈠混凝土拌制与运输 (1) 混凝土在搅拌站统一拌制,使用机械拌合,完毕后检查混凝土的各项指标。塌落度满足设计要求。

- 6 -

(2) 混凝土的拌制时要严格进行计量工作、按配合比进行拌制,搅拌要均匀,时间充足(不得低于2分钟),一旦发现混凝土质量有问题时要坚决倒掉,不得使用。 (3) 混凝土的运输应满足现场施工要求,使用搅拌运输、当气温20~30℃时运输时间不能超过60分钟。混凝土运输时,不得出现离析现象,如发现有离析现象时,必须进行二次搅拌后方能进行浇筑,离析现象严重时,必须倒掉,不得入仓。 ㈡混凝土浇筑 (1) 浇筑前先对支架、模板、预埋件进行检查,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应清理干净,模板如有缝隙必须填塞严密,混凝土浇筑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制、混凝土罐车运输,溜槽或吊车提吊施工,浇筑前充分做好准备,清除基坑中的杂物,平整清理罐车使用场地。 (2) 混凝土振捣采用50型振捣棒进行振捣,振捣时要坚持快插慢拔的方法,并在插捣过程中慢慢地上下抽动,以带出更多的气泡和水泡。振捣棒插点间的距离是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时间约为30~40秒,并以混凝土不再下落、表面无较大气泡、表面泛出浆来判断混凝土振捣质量。振捣棒应与水平面成45°角进行振捣,一棒挨一棒,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约5cm左右,以保证上下层混凝土之间的紧密结合,振捣棒严禁靠近模板表面进行振捣。 (3) 混凝土必须进行连续浇筑,不得中途停止,如中途因机械故障不得不停止时,要马上组织人力进行抢修机械,使混凝土间隔时间不得超过3小时。如因机械不能及时抢修完成,必须在所施工位置下找到一个水平位置下找到一个水平模板缝进行施工缝处理。 (4) 涵身分两次浇筑完成,第一次施工缝留在箱涵底板以上30cm,且两侧边墙的施工缝不得在同一平面上。第二次混凝土一次性浇筑到完成(包括涵身与顶板)。 (5) 浇筑混凝土分层厚度为30cm左右,前后两层的间距在1.5m以上,上层混凝土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成。 (6) 混凝土浇筑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高于2m时要用流槽配合浇筑,以免混凝土产生离析。混凝土的振捣使用直径为50cm的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得超过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10cm的距离;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振捣密实后徐徐提出振捣棒;应避免振捣棒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造成模板变形,预埋件移位等。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面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平坦、泛浆。

- 7 -

(7) 浇筑过程中,项目实验员对对混凝土的塌落度进行检测,塌落度一般控制在160mm~200cm。浇筑混凝土期间,设专人检查支撑、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的稳固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进行处理。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对混凝土面应及时进行修整、收浆抹平,待定浆后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再进行二次抹面收浆。 ㈢模板拆卸 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损坏的情况下方可拆除,一般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2.5MPa时方可拆除侧模。 ㈣混凝土养生 ⑴ 覆盖土工布浇水养护 ① 在一般情况下(+10℃~25℃),混凝土灌筑完毕10~12h内就要加以覆盖并浇水。遇气候炎热(+25℃以上)和风干天气,应在灌筑后1~2h,即混凝土初凝后即行覆盖浇水。 ② 浇水养护天数,应根据水泥品种、气候条件和养护条件而定:采用普硅水泥、较潮湿的环境(相对湿度大于60%)养护天数不少于7天;干燥的环境(相对湿度小于60%)养护天数不少于14天。 ③ 浇水次数。每天浇水次数应以能保持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为度:在正常气温下,一般最初3天,白天每隔1.5~2小时浇水一次,夜间浇2次;三天以后每昼夜至少浇水4次,如气候炎热干燥,浇水次数应增加一倍。 ⑵ 混凝土养护好的标准 浇水养护好的混凝土,表面看不出裂纹,颜色均匀,呈浅绿色,小锤轻敲检查发出清脆声;浇水少养护不良的混凝土,表面可见裂纹或呈起皮、颜色发白深浅不均匀,小锤敲检查发声阴沉或发酥。 五、涵洞质量标准 本段涵洞施工质量标准见下表: 框架涵各部位允许偏差 序号 1 2 3 4

项 目 边翼墙,中墩距设计中线位置 孔径 墙顶、拱座顶面高程 涵长 - 8 -

允许偏差(mm) 20 ±20 ±15 +100,-50 5 6 涵身厚度 涵身接头错台 +10,-5 10 编制人 接受人 审核人 . 交底人 日期 本技术交底书一式三份:工程管理部、安全质量部、架子队各一份。

- 9 -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