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压轴题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中考化学压轴题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图1中 Y 形管左侧管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右侧管中加入浓氨水,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 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这一现象: 分子的不断运动 .

(2)图2中 Y 形导管平放于桌面,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 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色,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无明显变化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结论: H2O+CO2=H2CO3 ;若把 Y 形导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如图3),a 管位于上方,b 管位于下方,两石蕊试纸均湿润,可观察到 b 管中试纸变色比 a 管明显,原因: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主要从b管中通过 . 考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实验性简答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 (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分子极易溶于水,形成氨水且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另外,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也是解题的一个关键的知识点. 解答: 解:(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分子极易溶于水,形成氨水且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从微观上来理解就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答案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分子的不断运动;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另外,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位于下方的 b 管中试纸变色比 a 管明显,故答案为: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色,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无明显变化;H2O+CO2=H2CO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主要从b管中通过. 点评: 此题综合考查了酸碱指示剂遇酸碱的变色情况、分子的性质以及二氧化碳的性质,题目设计新颖,是一道好的中考试题. 6.(2013?厦门)如图 是某种热水器示意图.

(1)若使用时所在空间不通风,会产生一种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是 CO . (2)下表是燃烧 1kg 不同燃料所产生两种气体的质量: 燃料 产生的CO2气体的质量/g 产生的SO2气体的质量/g 5.0 A.石油气 2900 0.1 B.天然气 2500 2500 11.0 C.煤气 ①写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

②等质量上述燃料燃烧,产生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最多的是 A (填编号),产生导致酸雨的气体最多的是 C (填编号);例举一种不产生以上两种环境问题的能源: 太阳能 .

(3)热水器长期使用后产生水垢,写出稀盐酸与水垢中的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

考点: 一氧化碳的毒性;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 压轴实验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 (1)空间不通风时,燃气发生不完全燃烧,生成CO,CO极易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而窒息; (2)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是CH4,在点燃的条件下,甲烷与氧气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②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导致酸雨的气体是二氧化硫,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的新能源; (3)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后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解答: 解:(1)空间不通风时,燃气发生不完全燃烧,生成CO,CO极易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而窒息,故答案为:CO; (2)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是CH4,在点燃的条件下,甲烷与氧气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答案为: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②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导致酸雨的气体是二氧化硫,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的新能源,故答案为:A;C;太阳能; (3)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后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 点评: 此题是一道综合题,所考知识点联系生产生活,是考试的重点和热点内容. 7.(2013?张掖)碘元素对青少年智力发育影响很大,加碘盐通常在食盐中加碘酸钾(KIO3).如图所示: 超市销售的一种加碘盐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碘酸钾中钾、碘、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 39:127:48 . (2)每袋该食盐中碘元素的质量 10 mg.

(3)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一个18岁的青年每天摄入碘元素的质量为0.15mg.假设碘的来源仅靠这种加碘食盐,该青年每天摄入这种食盐应为 7.5 g.

考点: 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专题: 压轴实验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1)根据碘酸钾的化学式(KIO3)可知,碘酸钾中钾、碘、氧三种元素质量比=(钾的相对原子质量×钾原子个数)):(碘的相对原子质量×碘原子个数):(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氧原子个数); (2)根据“每袋该食盐的质量×含碘量”计算即可;

(3)根据“碘元素的质量÷加碘食盐的含碘量”计算即可. 解答: 解:(1)碘酸钾中钾、碘、氧三种元素质量比=39:127:(16×3)=39:127:48; 故答案为:39:127:48; (2)每袋该食盐中碘元素的质量=0.5kg×20mg∕kg=10mg, 故答案为:10; (3)0.15mg÷20mg∕kg=0.0075kg=7.5g. 故答案为:7.5.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8.(2013?岳阳)称取铜、锌混合物10克置于烧杯中,慢慢加入稀硫酸使其充分反应,直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此时用去49克稀硫酸,剩余固体3.5克, (1)该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所用的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 压轴实验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分析: (1)根据金属活动性可知,金属铜不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而锌与稀硫酸放出氢气;固体质量不再减少,可判断锌已完全反应,反剩余固体为不能反应的铜;由铜和混合物的质量可以计算出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和锌的质量. (2)由锌和稀硫酸的质量根据锌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3)利用生成的硫酸锌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解答即可; 解答: 解:(1)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为×100%=35% (2)固体中的锌的质量是10g﹣3.5g=6.5g; 设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生成硫酸锌的质量是y,生成硫酸锌的质量是z Zn+H2SO4=ZnSO4+H2↑ 65 98 161 2 6.5g 49g×x z y x=20% y=0.2g z=16.1g (3)所得溶液的质量为49g+6.5g﹣0.2g=55.3g,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9.1%; 答:(1)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为35%.(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9.1%; 点评: 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分析题中所发生的反应,判断出所余固体为铜,此为本题的突破口. 9.(2013?烟台)工业上侯氏制碱法得到的纯碱产品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杂质,化验员要对每批次的纯碱产品进行检验.在实验室中取27g纯碱样品,平均分成五份依次加入到盛有100g稀盐酸的锥形瓶中(锥形瓶的质量为60g),每次充分反应后都进行称量,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5.4 5.4 5.4 5.4 加入纯碱样品的质量/g 5.4 163.2 166.4 169.6 175 180.4 电子天平的示数/g (1)第一次加入纯碱样品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2.2 g. (2)计算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计算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 压轴实验题;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分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反应前后烧杯及所盛物质总质量的差,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根据完全反应后所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由碳酸钠质量与样品质量比计算样品中碳酸钠质量分数进行解答; (3)根据完全反应后所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即可进行解答. 解答: 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第一次加入纯碱样品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100g+60g+5.4g﹣163.2g=2.2g 故答案为:2.2; (2)第三次加入纯碱样品充分反应后与100g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共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5.4g×3+100g+60g﹣169.6g=6.6g 设前三次样品中含有碳酸钠的质量为x,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44 x y 6.6g x=15.9g y=10.95g 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100%≈98.1% 答: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约为98.1%. (3)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100%=10.95% 答: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是10.95%. 点评: 根据第三次实验数据加入稀盐酸后剩余物质质量不再改变可知得,此时所加入的稀盐酸不再反应,碳酸钠完全反应,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总质量可由质量守恒定律求得. 10.(2013?宜昌)某纯碱样品中含有杂质NaCl,为测定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称取样品6g,放入20g水中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稀盐酸26.2g,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为50g.试计算:(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 压轴实验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分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