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区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B区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坑底排水沟在基坑开挖至设计深度立即进行,每个作业段挖至坑底后应在2天内完成相应部位的坑底排水沟,同时将坑底集水沟至喷锚面之间的范围用厚80mm的C15混凝土护面。

3.集水井按设计要求进行布置挖至坑底后立即开始施工,坑底排水沟与集水井相连,集水井中架设抽水泵及时将积水抽除。

4.排水沟(集水井)施工工序:测量放线→挖槽(坑)→砌侧砖墙→铺设沟(井)底垫层→水泥砂浆抹面。

5.排水沟及集水井均采用砖砌12墙,底部铺设厚60的C15素混凝土,为了避免漏水,应采用1:2.5的水泥砂浆进行抹面。

19

第六节 施工监测

基坑监测是深基坑施工过程中一种重要的安全保障措施,在基坑施工期间,设立合理有效的监测系统,并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观测,能及时了解基坑的位移、沉降等变化情况,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研究,及时发现基坑位移、沉降量过大或变化速度过快等异常现象,从而能及时与设计等有关单位进行研究并采取快速有效的加固处理措施,真正做到信息化设计与施工,确保基施工安全。

1.监测内容

本基坑工程设计了详细的监测方案,施工过程中除业主委托第三方进行基坑监测外,我司也将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全程进行监测,我司拟进行监测的内容如下表所示:

我司拟进行的监测项目表

序号 量测项目 位置或监测对象 靠近基坑边线 测试元件 监测精度 测点布置 设18个观测点 1 基坑顶面沉降和位移 2.监测点的布置 水准仪,经纬仪 1.0mm 本基坑监测点的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布置,详见设计图。 3.观测方法与要求 坑顶位移、沉降观测

(1)坑顶位移观测点采用全站仪进行观测,坑顶沉降观测点采用北光N2水准仪进行观测,观测精度均为1mm。

(2)坑顶位移、沉降观测点必须在基坑开挖前测定并施工安装,坑顶沉降观测点应在基坑开挖前测出原始标高。

(3)坑顶位移、沉降点每周进行一次观测,并在每层工作面开挖前、后加密观测,如发现位移、沉降量较大时还应加强观测。

4.监测资料整理

(1)将每次测得位移量、沉降量等数据填写在相应的记录表中,观测结果记录必须做到真实、准确、全面、整洁。

(2)每次观测的结果应及时报设计、甲方及监理等有关单位。

(3)发现超出警戒值时,应加密监测并及时向设计等有关单位反映,随时准备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5.注意事项

(1)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好坑顶位移、沉降观测点,尤其是观测基准点,避免因人为

20

的破坏而造成测量误差;

(2)监测时注意将测得的数据与第三方监测单位测得的数据相对比,发现出入较大时,应及时分析原因,如确属自身测量误差应及时修正;

(3)观测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向设计等有关单位反映,并共同分析研究,采取快速有效的处理措施,真正做到信息化设计与施工。

第七节 钻孔桩

钻孔灌注桩施工

选用8JD冲击钻机1台套和GPS-20HA型钻机2台套,采用泵吸反循环回转钻进成孔。 1、钻机安装

钻机就位前,应对钻孔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检查,包括主要机具设备的检查和维修。采用枕木、钢轨作为钻机运行轨道,钢轨枕木连接紧寄存牢靠,确保钻机在钢轨上运行平稳。钻机安装就位必须做到天车中心、转盘中心、钻孔中心在一垂直线上。钻机安装就位后,底座和顶端应平稳,不得产生位移和沉陷。

2、泥浆及泥浆循环系统

本工程地层上部为松散的中粗砾砂层,地层造浆困难,孔壁不易稳定可能出现漏浆,故施工中孔内泥浆应始终保持良好的性能指针。施工中孔内泥浆以黄粘土或膨润土人工造浆为主。钻进泥浆性能指针一般为:粘度20-26s,比重1.20-1.35,含砂率小于4%。根据本工程特点,拟采用抽砂筒捞渣、粘土造浆后立泵回灌循环组成泥浆循环系统,并需在墩台围堰中设一个约10m3的滤渣池,以便钻渣及时清除,还可以备漏浆时能及时补充泥浆。

3、钻进成孔

根据本工程及地层特点,拟采用冲击钻成孔为主要施工工艺。钻孔前应有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技术和安全交底后方可开始钻进。开钻时应稍提冲击钻头,在护筒内加入黄粘土打浆,并开动泥浆泵进行循环,待泥浆均匀后方可开始钻进。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水头高度在1.5-2.0m之间;在钻进过程中,要严防各类事故,并要防

止异物掉入孔内,损坏钻机钻头。冲击锥每冲击一次应转动一个角度以保证成孔时得到圆桩孔。在砂层和园砾层中使用较大粘度和比重的泥浆,以防止垮孔和漏浆等事故。操作人员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操作规程和施工规范,随时填写钻孔施工记录,交接班时应详细交待本班钻进情况及下一班需注意的事项。

4、成孔后的清孔、下笼、灌注 (1)清孔

21

钻孔至设计标高后,稍提起钻具,离孔底20厘米处反复冲击,采用正循环进行换浆清孔,并保持一定水头高度,以防止塌孔。砼灌注前进行二次清孔,确保孔底沉碴和泥浆参数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清孔后的孔底沉渣应小于5cm,泥浆指针:相对密度为1.03-1.1,粘度为17-20s,含砂率小于2%。可利用压风机配合风管清孔,以满足嵌岩桩设计和规范要求。

(2)钢筋笼制安

钢筋笼采用在岸上分节制作,孔口吊装准确定位后焊接成整体。焊接采用单面焊,焊缝长度须满足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钢筋笼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制作,各项指针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为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在钢筋上设置“耳环”,串上混凝土滚轮,焊接在钢筋骨架上,每隔四米设置一组,每组四块对称安装。护筒内的上部钢筋骨架,由于与护筒间隙较大,必须在其顶圈上对称焊四个与之间距相匹配的“耳环”以保证钢筋骨架定位准确。钢筋骨架在下放时应注意防止碰撞孔壁,如放入困难,不得强行插入,应查明原因,排除阻力后再下入。钢筋骨架安放后的顶面和底面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

(3)水下砼灌注

A、根据现场条件及水上施工方案,水下砼采用砼运输车或拖式砼泵输送至孔口漏斗的水下导管灌注成桩工艺。

B、现场采用直径275mm壁厚5mm的法兰连接导管灌浆。下管时,做到导管内涂油光滑,导管之间连接处放置橡胶密封圈,确保密封。导管使用前必须做水密试验和抗拉试验。

C、砼的搅拌应均匀、和易性好,其塌落度满足设计规范及现场施工要求。砼的灌注应快速连续进行,避免中断。灌注前,必须充分做好准备工作,保证用电供应及各种机械设备的运转等均处于正常状态。砼的初灌量约6m3。

D、灌注过程埋管深度必须严格控制在2~6米之间,经常用测绳量取桩砼面高度,以便控制埋管深度。起拨导管时,速度不宜过快,防止导管提出砼面而造成断桩。砼灌注完毕及时清除桩顶浮浆。

(4)钢筋制作

钢筋在加工场地集中加工,钢筋原材进场要通过试验,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钢筋焊接试验室要按频率进行抽检。严格按图纸下料,加工成型好的钢筋按规格、长度堆放整齐,并注意防雨、防锈。最后集体运至现场绑扎、成型。钢筋加工时,还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钢筋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应将表面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

◆应避免在结构的最大应力处设置接头,并应尽可能使接头交错排列,接头间距互错开的距离大于50cm;

22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