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第五章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2015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第五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遵纪守法。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在社会生活中,每个社会成员既要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也要遵守特定公共场所的有关规定。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公共生活领域中的各项法律法规,牢固树立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公共生活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每个人都应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大学生是宣传和践行社会公德的重要力量,更应该在遵守社会公德方面作出表率。

认真学习社会公德规范。认真学习社会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是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前提和基础。大学生要通过学习明确社会公德规范的基本内涵、要求,在公共生活中自觉规范、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以良好的风范和人格影响他人。

自觉培养社会公德意识。一个具有社会公德的人,不仅要熟知社会公德规范,更要有自觉遵守、维护社会公德的意识。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要在形成正确道德认知的基础上,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养成履行社会公德的行为习惯。

努力提高践行社会公德的能力。“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社会公德需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践行。大学生参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可以真切地体会到什么是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什么是不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他人。 三、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开始构筑起一种全新的工作、学

习和生活方式,成为重要的信息平台与交流工具。从本质上说,网络交往仍然是人与人的现实交往,网络生活也是人的真实生活,因而也必须遵守道德规范。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而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大学生应当坚持文明上网,养成健康的上网习惯,成为净化网络空间的积极力量。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网络是一个内容庞杂、覆盖面广的信息共享平台,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便利地浏览新闻、查询资料、下载数据。随着网络技术特别是无线网络的发展,网络工具从计算机等传统的固定终端,日益转为手机、平板电脑等新的移动终端。人们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便捷、渠道更加多样,大部分人特别是年轻人越来越依靠网络获取信息。但与此同时,网上也充斥着越来越多的虚假、低俗甚至反动、淫秽和暴力等信息内容,特别是一些有组织的网上恶意攻击和思想渗透行为,更是严重影响了网络生活秩序。大学生应当正确使用网络,提高对网络内容和信息的鉴别力,积极运用网络传播正能量,使网络成为开阔学习视野、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工具。 , 健康进行网络交往。网络已成为人际交往的重要媒介和工具。QQ、飞信、’微信、微博、陌陌等为人们提供了邮件收发、即时讯息、实时聊天、网上交友、网络购物等途径。大学生应通过网络开展健康有益的人际交往,积极参与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进行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和品德培养的网络交往。同时,要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相信网友、与网友约会,避免受骗上当,避免给自己的人身和财产

安全带来危害。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适度上网对学习和生活是有益的,但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人的身心健康有极大损害。现实中存在着一些青少年上网成瘾、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进而导致耽误学业甚至放弃学业的现象。沉迷于网络尤其是网络游戏,已成为近年来青少年刑事犯罪率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学生应当从自己的身心健康出发,合理安排上网时间,理性对待网络。

养成网络自律精神。网络的虚拟性以及行为主体的隐匿性,不利于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使道德规范所具有的外在约束力明显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个体的道德自律成为维护网络道德规范的基本保障。大学生应当在网络生活中培养自律精神,做到自律而“不逾矩”,促进网络生活的健康与和谐。

近年来,互联网在成为信息传播和交流的便捷手段的同时,也成为不法分子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新型工具。我国已经出现了各种以互联网为工具的新型违法犯罪行为。为促进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我国出台了许多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大学生应当自觉学习和遵守有关互联网的法律规定,坚守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和信息真实性底线,这也是遵守网络道德的要求。

第二节职业道德

职业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活动方式。随着现

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不仅对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具有引导和约束作用,而且也是促进社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主要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内容。

爱岗敬业。爱岗敬业反映的是从业人员对待自己职业的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内在的道德需要。它体现的是从业者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对工作极端负责、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道德操守,是从业者对工作勤奋努力、恪尽职守的行为表现。爱岗敬业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益求精,尽职尽责。

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既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它不仅是从业者步入职业殿堂的通行证,体现着从业者的道德操守和人格力量,也是在行业中扎根立足的基础。职业道德中的诚实守信,要求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信守承诺、讲求信誉。 办事公道。以公道之心办事,是职业活动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要求。办事公道,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做到公平、公正,不损公肥私,不以权谋私,不假公济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从业者之间以及从业者与服务对象之间都是平等的。他们的职业差别只是所从事的工作不同,而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