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度之竹林七贤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魏晋风度之竹林七贤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一、大家好!我是新闻传播学院的张博,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对魏晋风度的理解。 二、今天我讲的主题是魏晋风度之竹林七贤。今天就让我带大家一起走进魏晋易代之际,揭秘魏晋世人的真实生活。

三、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或不拘礼法,我行我素;或逍遥山林,终身不仕;或谈玄醉酒,长歌当哭,他们就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文人群体—竹林七贤。

四、竹林七贤有哪些人呢?我们点一下名。有山涛、阮籍、嵇康、刘伶、向秀,阮咸,还有一个王戎。 五、

六、提起竹林七贤,大家眼前可能会浮现出这么一副画面。在名山秀水之间,在茂林修竹之下,有这么七个风采出众的隐士,聚集在一起。他们有的坐,有的卧,姿态各异。有的在那弹琴赋诗,还有的呢,在那仰天长啸。可以说,这样一幅画面,让人很羡慕。如果这时候何仙姑也加进来,那么“七贤”这个名字就要改成“八仙”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日子好像过得和神仙一样了。而事实是否如此呢?今天我们就还原一个比较真实的竹林七贤。

七、在中国历史上,竹林七贤几乎集中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安身立命的所有选择。他们后做官,或隐居,或亦官亦隐。而与以往的读书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隐逸”是他们主要的生活态度。那么以修、齐、治、平为夙愿的读书人来讲,为什么选择隐而不仕?

八、而要走进真实的竹林七贤,就要抓住一个关键,就四个字—曹马之争。曹马之争中的曹指的是曹氏家族,马指的是司马家族。在三国末期的魏晋交替之际,也就是从曹操的孙子—曹叡统治末期一直到西晋建立司马炎称帝这二十多年期间,曹氏家族和司马家族进行过一场长时间的、非常激烈的政治斗争,后来的研究者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如果没有曹马之争,政治环境相对比较安定,也就不会出现竹林七贤了。要说曹马之争就不得不提曹叡托孤,曹叡临死前说曹芳这个小皇帝就由司马懿和曹爽两个人去辅佐,史书上把这种结构叫“夹辅”,就是两个人夹着辅佐年幼的皇帝。而曹叡最大的失误就是用人不当。就是因为曹爽的专权独断、飞扬跋扈、奢侈腐化,最终给司马懿他这个家族夺取曹魏的政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口。 曹叡托孤这件事把司马集团和曹魏集团的矛盾和斗争提上了日程。从此以后曹魏的天下便再无宁日。我们的主人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政治非常动荡,环境十分险恶的一个乱世里边。

九、那么竹林七贤之中谁最先受到曹马之争的冲击呢?现在我告诉大家,是山涛。

十、山涛是竹林七贤中年龄最长的一位,他性好老庄学说,一生两次出仕为官,是竹林七贤中,官做的最大的一位。为何他在曹马之争中他首当其冲,因为他和司马懿有两层关系。一层是同乡的关系,司马懿的老家是河内郡的温县,山涛的老家是河内郡的怀县,可以说两个人是同郡的老乡。一层是姻亲关系(具体说就是表亲戚的关系),司马懿可以说就是山涛的表姑父,正因为有了这层裙带关系,山涛的人生就具有戏剧性,一生处在政治斗争的风口浪尖。在古代历史上,竹林七贤是隐士的代表,他们以远离官场,淡薄名利而被后人传颂,单山涛是个例外,他虽然隐居多年,但最终还是为官终老,山涛一生两次为官,其为官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作为一位有出众才华的文人,他为何隐居不仕,安贫乐道?我认为他在等待时机,时机成熟了,他还是会出来做官的。因为他是一位有政治抱负的人。为什么这样说呢?史书上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说山涛的妻子叫韩氏,很有才华,很有见识,但是由于跟了山涛这样一个穷丈夫,生活潦倒,有一次她跟山涛发牢骚了,这个时候山涛就说了一句

话,老婆,你就暂且忍耐一下眼前的贫寒吧,你放心我将来一定能坐上三公的高官。然后他话锋一转,又开玩笑的说:“只是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够格做三公夫人呢?”通过这件事我们不难看出山涛他相当的有政治抱负,而且他很有自信心。他相信不是自己将来坐不了官,而是时机未到,“天生我材必有用”等时机一到,我不仅要做官,还要做高官。到了244年,也就是正始五年,山涛已经四十多岁了,在他看来,曹马之争的局势日渐明朗,司马懿的这块蛋糕被曹爽分的越来越小,至少从外部来看,曹爽在与司马懿的争权中占据了绝对优势。于是他选择了出仕为官,而他第一次做到部河南从事的时候,问题出现了。这个职位就是为曹爽集团服务的,等于投了曹爽一票。还有这年的五月,司马懿称病不朝。以他对司马懿的了解,不久的将来在曹爽集团和司马懿集团之间一定会有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有着强烈政治敏感的他猛然醒悟,自己已经站在了火山口上。那么就有了后边的山涛夜半弃官。果然在他弃官两年后,曹马之争就发生了一个惊天大逆转,司马懿屠刀一举,几千人人头落地。山涛是很有先见之明的。而山涛所处的这种环境就是当时“竹林七贤”所处的环境,在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很多有识之士很难实现自己的一种抱负,无用武之地,于是只好隐居山林。所以竹林七贤就在这样一个“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政治局面中相遇了。

十一、在山涛隐居期间,他邀请了可以说是一代天骄的嵇康。

十二、凡是记载嵇康的一些文献,都会提到他的外貌和他的风度。《世说新语》里记载: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七尺八寸约合现在的一米八八。有个小故事,有一次嵇康去深山采草药,(他是很信仰道教的)。有的砍柴的樵夫,在黄昏的暮色之中,突然看到了嵇康,于是惊为天人。

十三、应该这么说,嵇康不但长得好,还是当世一个超一流的艺术家。我们都知道嵇康被钟会诬陷入狱,行刑当日,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赦免嵇康,临刑前,嵇康神色不变,他顾看了日影,离行刑尚有一段时间,便向兄长要来平时爱用的琴,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嵇康把琴放下,叹息道:《广陵散》于今绝矣!每每读来,总令人唏嘘不已、荡气回肠、感人至深!

十四、嵇康之死令竹林七贤中的人深为震撼,面对司马氏的威逼利诱,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委屈求全的出来做官。嵇康死后,竹林之游风淡云散。竹林七贤作为魏晋时期一个特殊的文人群体,经过千百年岁月的洗礼,依旧光彩照人!山涛的忠厚、嵇康的伟岸、阮籍的狂狷、刘伶的嗜酒、向秀的好学、阮咸的放达、王戎的多变。竹林七贤就像七个音符一样,音色不同,长短不一,但是组合在于一起,就成了一首美妙的音乐,至今余音绕梁、久久不绝。

十五、正所谓“曲终人未散!”

十六、竹林七贤的故事让我想起了一句诗:此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