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建筑及建筑的秩序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古罗马建筑及建筑的秩序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3月2日

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比较性阅读,古罗马建筑在建筑和场地的关系,本身的空间特征,建筑类型都是学习古希腊的,尤其是神庙,但同时有自己的特征。

古希腊不是无序,通过深入研究,发现古希腊是建筑与场地的对话,不是无序。 古罗马:中心和轴线,更体现人工环境的秩序。围合,多样,复杂的内部空间,柱式。 古罗马城衰亡后受到很大破坏,有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十九世纪,各个时期的改造。

古罗马深受古希腊建筑的影响,也吸收古西亚的内容,但又发展出自己的特征。古罗马建筑的特征是他对城市空间的展开是密切相关的。

古罗马将文化传播到了很大范围。历史学家称古罗马——第一次的国际式建筑。“国际式建筑”其实是一种建筑文化的广泛的传播。

希腊:建构了一个神话世界,神庙的建造是把自然环境与场地的意义联系起来,意义是建构出来的,建筑是守护神的场所。通过神庙的建造,人与大地、天空、神建立一种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把握自然环境。现在是很难理解神庙的意义。历史的阅读是为了解释建造现象,对现在的建筑发展产生意义,进行批判。 一、城市-建筑-空间秩序

历史背景的不同,导致建筑规模远超过希腊。

1、 Genius Loci场所的精神(人和场地的精神联系):

古罗马也有自己的神和纪念性场所。

Palestrna,near Rome 80B.C.(古罗马的圣地)从建筑学角度看,同样是圣地,古罗马人工组织的秩序非常清晰,场地和自然仍有对话关系。重点区别在于人为秩序的建立。空间秩序序列化,有轴线,有中心,在轴线上展开空间。逐渐从建筑和自然环境古希腊式的同构发展为古罗马式的,即古罗马人对场地的控制。

A、场地的意义被人建构,实则是人和大地和天空和神,通过神庙的建造而建立了一种联系。他们认为这样才是对自然环境的把握,具有人和场地相关联的精神意义。

B、逐渐从建筑和自然环境的沟通状态发展到一种有序的状态,开始形成有序的轴线,能看出其对场地的征服和控制。 C、围绕仪式来塑造空间。不仅阐释自然特性,并且在自然特性的场地上建立更有秩序更有控制力的领地。从单体建筑到连续空间有秩序的统一。

古罗马人力物力的强大的背景使其远远区别于古罗马人。古罗马除了信奉神,更显示了一种其帝国性质的统治与征服的力量,这是与古希腊的不同之处。

古罗马对希腊建筑的学习:是长期的过程,源于古罗马对古希腊的征服。亚历山大大帝崇拜古希腊文化,因此古希腊文化得以广泛传播(希腊化时期)。

古罗马受古西亚文化的影响:伊特鲁里亚文化,拱券技术。 古希腊建立城市是建立神的场所。

古罗马建立城市是种对宇宙秩序的解说。古罗马更强调人工的秩序。不过分依赖对环境的强调,而是体现建筑的完整性。 城市建设上的区别:古希腊是建立神的生活的场所;古罗马的城市建设体现出它对世界宇宙的认识,古罗马人要建造一个它可以统治的世界; 中世纪是为了建造崇拜上帝的场所,以及文艺复兴;到巴洛克,教皇有强大的野心,他的世俗统治,使城市为天主教服务;资本主义时代,土地开发,房地产;meaning 完全不同。 2、城市对场所的选择:

占卜师按太阳的轨迹定轴线。城市中心的广场在轴线的中间,同时确定了街坊的位置,城市的布局也是对宇宙的认识。拥有能用神话解释的格局,同时也能满足军事的需要。Eg:北非的Timgad 清晰、典型的代表古罗马时代的城市格局:带有太阳轨迹的轴线和大地轨迹的轴线,中间是Forum。

古希腊的剧场,是和场地的关联,对场地的神话的解释来建立关系,山为背景,是空间的一部分。 古罗马的剧场,Roman Theater:强调人工秩序,剧场表演的认为环境的控制,建筑更完整、围合、完整、 罗马城汇集了古罗马建筑最高的艺术成就 城市供水系统

古希腊最典型的神庙是列柱围廊式,神是在神庙里守护圣地,人围绕神庙崇拜神,举行仪式。

古罗马的神庙是城市里的纪念性建筑,广场中的主宰建筑。空间是单向的。古罗马并不是很在乎柱的独立性。

在古罗马从共和国到帝国的发展过程中,对于神庙,形式上是为神建造,实质上是为皇帝歌功颂德的纪念性建筑。最早的是纪念凯撒大帝的神庙。

广场为柱廊围合的广场,具有强烈的轴线空间形式。空间序列也更为有秩序。

古罗马最大的广场建筑:图拉真广场Forum of Trajan. 古罗马广场的基本格局是相同的:强烈的轴线控制空间序列,都有柱廊围合的广场。

巴西利卡空间(古罗马建筑最有代表性的一种空间形式),受古希腊围廊式广场的影响,很有秩序的空间,两边是半圆形的空间,两侧有柱廊,中间有核心的大厅。非常隆重、世俗的空间。公共建筑的仪式性的空间,法庭、议事厅;基督教时代,作为宗教的仪式性场所——教堂。

广场序列:凯旋门→中心广场→市场→巴西利卡Basilica→图书馆Library→图拉真纪功柱→神庙 柱廊式广场受古希腊影响。古罗马对空间清晰、完整的秩序的建立。 古罗马人对空间的序列以及每一个空间的秩序性都有很好的把握。 3、建造技术:对空间扩展的建立与古罗马的建筑技术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拱券穹窿(来源于古西亚,小材料获得大空间,很有智慧,但古西亚没有用其进行空间塑造),天然混凝土(粘结砖)。发展了很多拱券穹窿形式:石头和砖。

古罗马人真正开始用拱券穹窿进行建筑空间艺术的塑造,发展了丰富的拱券穹窿的砌筑技术。 可以组织复杂的空间序列。用最小的尺度来实现大空间是罗马的开创.

拱券穹窿技术一直在西方建筑历史中延续,文艺复兴、巴洛克、手法主义直到古典主义建筑的穹窿的建造方式。可以形成非常复杂的建筑空间。 Eg古罗马斗兽场Colosseum

(筒形拱),可容乃5万人,用拱券来组织空间,组织和建造及秩序的组织的能力。 拱券和柱式的运用达到巅峰,券柱式——形成最初的观演模式 椭圆形:轴线:189 X 156 三层看台,按照等级区分

结构体系:底层:环形通道 + 竖向通到 + 竖向交通 表演平台之下为野兽和斗兽人的准备区 外立面的结构和艺术特征:柱式(古希腊柱式)——加入券的运用 为了整体的完整和功能的使用以及整体的平衡从下到上分别为:

塔斯干券柱式——爱奥尼券柱式——科林斯券柱式——科林斯壁柱(叠柱式) 柱式从此开始并不是完全的结构的特征,而成了装饰的一部分。

万神庙Panthenon 背景介绍

古希腊人没有发展出非常丰富的室内空间,而古罗马人创造出了有丰富性和连续性的空间,最早的开拓性的塑造或者是现在所能看到最早的例子就是万神庙。

古罗马大部分建筑都是废墟状的,而万神庙是奇迹般的完整的保存下来的。它是古罗马阿德良皇帝在位时期建造的。 一般的神庙都是沿续古希腊的神庙的特点形成的,而万神庙也是沿续这个格局,但是它的广场没有了,现在看到的喷泉是巴洛克式的。

空间解释

万神庙是众神的居所,所以要作圆形,将诸神都供奉在同一空间里,但是它的入口和广场仍然要作一个门廊,开始有复杂的空间组织:一个古希腊式的门廊和一个完整的圆形的空间。完全不同性质的两种空间序列的连接处理和扩展。门廊和圆形空间连接的地方有组织,形成进入内部空间的引导空间,这种转折称为Shaping Space.这个在古希腊建筑中没有这么复杂的。进入神庙后,最后一个轴线的端部有一个半圆形的空间,是极其宏大而强烈的的中心空间。

震惊人的两个方面:广大及光从天顶上照下来(天窗直径9米,无任何遮挡)。

最惊叹的地方---跨度43米,中间没有任何支撑体,尺度极具有震撼力, 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才把这个记录打破。支撑的墙体厚6米,墙上作神龛,上部穹隆厚1.6米。地面上黑白大理石。 Gosic教堂?

(多方面阅读---技术上研究它是如何支撑砌筑起来的,从空间上研究它的意义及它连接方式,及当时的仪式活动等) 拱券穹窿最根本的原理就是起拱的原理。

这种光的利用不仅是正好照到这里所供奉的神,而且是对宇宙世界一种诠释。古罗马人进入这个空间时是对诸神的崇拜。

卡瑞卡拉浴场 背景

从万神庙开始,很多建筑把一系列非常复杂的空间进行组织,这其中包括古罗马的浴场,它不仅仅是一个洗澡的地方,还是竞技活动和演说活动的一个公共空间,也是一个仪式空间。(关于洗浴文化的研究也是一个专题研究,空间组织非常复杂,空间之间有连贯的方式,使使其有记念性) 特点

1、 它依靠的是以轴线来展开序列空间的秩序的建立;

2、 它的结构形式---拱券穹窿(拱的形式:十字交叉拱,筒形拱或不同拱的组合)三个十字交叉拱连接起来,一个大的空间

就打开了,

所有的空间界面如何连贯:用柱式的语言来连接,形成一个建筑的整体。

虽然这种建筑的语言和技术的语言,都不是古罗马人发明的,但是它们将其组织的非常复杂。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如此宏大的建筑空间是古罗马人创造出来的,一直到现在,我们纪念性建筑的连续性室内序列空间的作法还是离不开这种方式。 从功能上讲,古罗马人生活奢华,洗浴分为—冷水浴、温水浴、热水浴。

洗浴的一套非常复杂的活动以及一系列社交活动。根据卡瑞卡拉浴场废墟来复原它当时的空间,它的大部分宏大空间依靠拱券,其拱券形式非常多,建筑界面的连续都要靠柱式的语言,此处用的很灵活。 不断由十字交叉拱来支撑后,可以开敞很大的空间,(温水浴废墟复原),大拱还在。 1500人

其室内非常复杂的空间都是靠拱券系统覆盖以及柱式的系统的运用;形成作为建筑语言的艺术,而不是一片墙。另外,它的供水系统也非常高明。其下架空作了一层取暖的,上面有陶瓷管道送热水。

戴克里先浴场Diocletians therme 规模更大,能容纳3000人。

建筑结构特点:运用连续的十字交叉拱来获得复杂的内部大空间

后来在其废墟上建造由米开朗基罗设计的教堂,即我们今天讲的历史建筑再利用。我们可以看到其复杂的、秩序的、有规划的、连续的空间

阿德良离宫---承德避暑山庄(结合城市规划、个人认为可仔细看看) 整体来讲比较自由,很有智慧:与山区的地形有很巧妙的契合;

复杂的组群,不同的空间自身有自己的秩序,每一个空间组团之间有灵活的关联性,而且局部到局部有过渡设计。(圆形空间) 海的剧场:

单体本身的理念也很复杂,复杂的屋顶,每一个组团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的景观有呼应。 长长的水池端部有一个会客、交流的空间,端部远处有一个小的围廊。

窟窿空间的组织复杂,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师在这种空间组织的复杂性方面影响很大。 西方建筑是塑造连贯空间的建筑,跟中国建筑完全不同的语言的,单体建筑,连续空间的塑造。 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对阿德良离宫的研究,一直到21世纪的后半叶才多起来,任何历史研究都有其当代背景。过去我们只拿古罗马建筑的解读及拱券窟窿来解读建筑,这样我们是不会对阿德良离宫有兴趣的,而后来是一些作城市研究的学者对它产生了兴趣。它是针对20世纪现代的规划理念对城市空间的设计的批判。焦点在现代建筑的规划理念就是建立一种合理的、有秩序的城市空间组织,比如城市公共空间、绿化、交通等,以及工作与居住空间分离,交通畅通,就可以获得一个合理的城市生活,而事实

上,人们在上世纪50-70年代开始反思现代建筑对城市的破坏,对我们的人为的一种很宏大的工业化的城市开始质疑。规划不是你可以完整设想一种秩序它就是能表现出这种秩序,城市是有历史的,城市不同的部分是有其特殊性,城市各局部的组织也有其特殊性,不是完全人为可以决定的秩序。

阿德良离宫的布局

它在局部都是有秩序的,局部之间也有一定的关联性而又很灵活,每个局部都有更自主的发展。对待城市的态度,不是强有力的规划就能带来美好的东西的,它有其生长性,用这样一种阅读来针对非常人为的秩序化的一种规划,现在的错误还在继续,破坏历史城市的破坏,开扩很大的宏伟空间,不是很有品质的城市空间。

阿德良离宫空间发展的历史阅读,转化为当代城市的发展来阅读。我们可以研究离宫中当时的生活是怎样的,具体的空间是怎样组织的,或者其复杂空间的结构系统,或者群落和自然环境如何组织。

历史是很有用的,可以告诉你经验,也可以告诉你错误,还有是哪些人误解的。

古典建筑本质的特征就是其秩序。

所谓的古典建筑并非只是五种柱式的拼凑,也不是一种样式上的概念,而是它内含的秩序。我们看到的现象是多立克柱式的柱身、凹槽、柱头,如此的精致,精确,更本质在古典建筑所遵行秩序原则,这是它的精神实质,而非样式的东西。

如何认识古典建筑的秩序?

我们需要借用西方学者的研究----《古典建筑:秩序的诗学》(Alexander Tzonis) 多立克的直径与高度的比1:6

古典建筑形式规则的系统分为三个层次的方式: Taxis----法式、布局、配置:不同部分的合理安排 Genera----属群:有关柱式的整套语言 Symmetry----均衡,组成构件的节奏处理

古典建筑神庙平面形制(依据维特鲁威) 按正立面的柱子数分为:1、2、3、4、5、6

按平面形式分:端墙式、前廊式、前后廊式、列柱围廊式(隆重)、假围柱式(古罗马较多)、双围柱式(更隆重)、假双围柱式。

一、Taxis----法式、布局、配置:不同部分的合理安排

① Tripartition三分法(简单):任何一种布局里都有种隐含的三分法。(前廊式、前后廊式、列柱围廊式)

“整体,是三分的,有一个开始、中间和结束。”亚里士多德——《论诗》,不仅应用于建筑,音乐,诗歌等也有。三分法的图解区分了一个作品的内部和外部,把一个建筑分成三个部分,两个边缘和一个中间部分。 对最根本的宇宙的认识和解说(万物归结为看到的和听到的)对当时的、历史中的人的想法的理解 1、万物的根本秩序都是数的秩序----毕达哥拉斯 2、建筑的数的秩序是在几何的形式里完成----柏拉图

例:帕提侬神庙。最典型的三分法的秩序--列柱围廊式。(不是最强调轴线)

阿波罗神庙Temple of Apollo,三分法。

② Grid网格(复杂):任何古典建筑布局里都隐含着布局和网格的概念。几何的划分以网格形式,更为复杂。

我们现在作设计是和古代完全不同的思维,我们今天作建筑一般是先画出功能气泡图、基地分析、再根据面积大小进行排布组织,而古典建筑的设计是作一个整体,然后决定怎样划分, 更多的是体现一种空间的秩序。

二、Genera:属群——有关柱式的整套语言(推动产生的东西)

每一个部分都是有秩序的。从形式看古典建筑的灵魂就是柱式。最终还是划分到一种数的关系。

柱式Order的构成:(从檐部到柱子全部包括)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