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复习资料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复习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复习资料

第一章 导论

单选

一、 素质是个体完成任务、形成绩效及继续发展的前提。

二、 素质测评主要是对主体工作前条件的分析与确定,而绩效考评主要是对主体工作后结果的

分析与审定。 多选

一、人们把素质限制在个体范围内,指个体完成一定活动(工作)与任务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

特点,是行为的基础与根本因素,包括生理素质与心理素质两个方面。 二、 文化素质包括:学校教育程度、自我学习程度、社会文化程度。 三、 知能素质包括:知识、智力、技能、才能。

四、 人员素质测评按测评的标准分:无目标测评、常模参照性测评、效标参照性测评。 五、 选拔性测评的原则:公平性、公正性、差异性、准确性、可比性。

六、 配置性测评与其它测评类型对比具有的特点:针对性、客观性、严格性、准备性。 七、 开发性测评与其它测评类型对比具有的特点:勘探性、配合性、促进性。 八、 诊断性测评与其它测评类型对比具有的特点:

1)测评内容或者十分精细,或者全面广泛。 2)诊断性测试的过程是寻根究底。 3)测评结果不公开。

4)测评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九、考核性测试的原则:全面性、充足性、可信性、 权威性、公众性原则。 名词解释

一、 人员测评:狭义解释就是人员素质测就评;人员测评的内核就是人员素质测评。

二、 素质测评:是指测评主体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被测评者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表征信息,针

对某一素质测评目标系作出量值或价值的判断过程;或者直接从表征信息中引发与推断某些素质特性的过程。

三、 绩效考评:是指考评主体对个体或组织活动成果及其价值的考查与评定。 四、 选拔性测试:是一种以选拔优秀人员为目的的素质测评。 简答

一、素质测评的特性:

1、原有基础作用性。它对个体行为发展与事业成功仅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2、稳定性。素质是高度统一的个体行为与特定系统中的稳定的结构因素。

3、可塑性。个体的素质是在遗传、环境与个体能动性三个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并非天

生的。

4、内在性。素质虽然是个体之上的一种客观实在,但它看不见、摸不着、说不清的,具有隐蔽性

和抽象性。

5、表出性。素质虽然是个体之上的一种客观实在,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6、差异性。个体间的素质是存在差异的,这种差异表现在每个人的行为方式、行为产品与工作前

绩效之中。

7、综合性。同一个体的各种素质、同一素质的各种成分作为高度统一的有机体存在于个体之中,

它们互相联系,难分难割。

8、可分解性。素质对个体行为辐射的综合性与全时空性并不排斥认识上对它的可分解性。

9、层次性与相对性。每个人的素质具有不同的结构层次,有核心素质,基本素质与生成等不同的

层次区分。

二、绩效考评与素质测评的区别:(也可能出多选) 1、绩效考评与素质测评是相辅相成的。

2、素质测评为绩效考譓提供了起点与背景,而线效考评为素质测评提供了一种实证与补充。

第 1 页 (共 8 页)

3、素质测评主要是对人与条件的测评,以任职资格要求为标准,而绩效考评主要是对事与结果的

考查,以职责任务要求为标准。

4、素质测评是为人与事的配置提供科学依据,而绩效考评是对配置的优劣进行科学的检查。 三、 选拔性测评的特点:

1、整个测评特特别调整测评的共分功用。 2、测评标准的刚性最强。

3、测评过程特别强调客观性。 4、测评指标具有选择性。

5、选拔性测试的结果或是分数或是等级,这一点较之其他测评类型特别明显。 四、 素质测评的功能及作用: 1、评定。 2、诊断反馈。 3、预测。

4、其他功能作用。

1)、有助于资源配置的科学化 2)、有助于人力资源开发

3)、有助于人力资源的优化管理。主要表现为人员素质测评与招聘选拔;人员素质测评与培训;人员素质测评与绩效考评;人员素质测评与员激励;人员素质测评与职业发展的优化管理。

第二章基本理论

单选

1、量化,即数量化,指给事物以数字形式的表示。

2、类别量化:就是把素质测评对象分到事先确定的几个类别中去,然后给每个类别赋予不同的数字。

3、模糊量化:要求把素质测评对象同时划分到事先确定的每个类别中去,根据该对象的隶属程度分别赋值。

4、顺序量化:将所有的素质测评对象两两比较排序列,然后每个测评对象一一赋以相应的顺序数值。

5、等距量化:同比顺序量化更进一步,它不但要求素质测评对象的排列有强弱、大小、先后等顺序的关系,而且要求任何两个素质测评对象间的差异相等,然后在此基础上才给每个测评对象一一赋值。

6、比列量化:又比等距量化更进一步,不但要求素质测评对象的排列有顺序等距关系,而且还要存在倍数关系。 多选

1、心理差异有:个性倾向的差异、个性心理特征差异。

2、素质测评的量化形式分为一次量化、二次量化、类别量化、模糊量化、顺序量化、等距量化、比例量化、当量量化。 名词解释

1、当量量化:就是先选择某一中介变量,把诸种不同类别或不同质的素质测评对象进行统一性的转化,对它们进行近似同类同质的量化。

第三章 测评标准体系的建构

单选

1、素质测评的三要素是:标准、标度、标记。

2、标准:就是批测评标准体系的内在规定性,常常表现为各种素质规范化行为特征或表征的描述与规定。

3、标度:即对标准的外在形式的划分,常常表现为对素质行为特征或表现的范围、强度和频率的规定。

4、标记:即对应于不同标度的符号表示,通常用字母或数字表示,它可以出现在标准体系中,也可以直接说明标准。

5、工作分析法:是通过实施工作分析或采用工作分析技术来获取所需信息的方法。

第 2 页 (共 8 页)

6、观察法:适用于短时间的生理性工作特征的调查分析,而不适用于长时间的。 7、工作日志法:适于高水平与复杂工作的分析特别经济与有效。

8、访谈法:适用于那些分析者不可能实际去做或直接观察困难的工作。如飞行员、建筑师。 多选

1、测评标准体系的纵向结构包括:测评目的、测评内容、测评目标、测评项目、测评指标。 2、测评标准体系的基本方法:工作分析法、调查访谈法、理论推导法、典型分析法、培训目标

分析法、历史概括法、文献查阅法、覆盖筛选法。 名词解释

简答

一、测评标准体系建构的基本原则。(或多选)

1、针对性原则。根据人员素质测评的目的、对象、情境的不同,应当设计不同类型的指标体系和不同复杂程度的计量方法。

2、完备性原则。指的是处于同一个标准体系中的各种标准相互配合,在总体上能够全面地反映工作岗位所需具备的素质及功能的主要特征,使整个测评对象包含在评价标准内容之中。

3、简练性原则。测评指标的设计应尽量简单,只要能达到既定目的并获得所需要的功能信息就行。 4、明确性原则。测评指标应该分解成最小的单位,尽量避免出现综合性太旨的指标。 5、独立性原则。设立评价标准在同一层次上应该相互独立,没有交叉。

6、可操作性原则。设立的标准应该可辨别、比较和测评,也就是说评价标准所展示的标志是可以直接观察计算或能通过一定的方法辨别、把握和计量的。

7、合量量化原则。在为每个指标确定测评标度时,能用数量化的形式表示就尽可能用数量化表示,尽可能采用客观性的数据与结果。

二、建立胜任特征模型最常用的方法是行为事件访谈法,步骤如下: 1、找出两组样本。其中一组表现优秀,一组表现一般。

2、由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对这两组样本分别进行访谈,让被访谈者报告 2-3件干得比较出色的事和2-3件访谈者不满意的事,以及他们当时的想法、做法和其他人的想法、做法,还有被访谈者的反应在。

3、对访谈材料进行精细的编码,再通过统计分析,看这两组样本在哪些胜任特征上存在区别,存在区别的胜任特征就是这一职位所需具备的胜任特征。

三、测评标准体系建构的步骤。

1、明确测评的客体与目的。素质测评标准的建立,首先必须要求以一定的测评客体为对象,以一定的测评目的为根据。

2、确定测评的项目或参考因素。当我们根据素质测评的客体和测评目的确定了测评内容之后,需要将测评的内容标准化,把它们变成可操作的测评项目。

3、确定测评标准体系的结构。在测评内容标准化的过程中,工作分析法是按一定的层次进行的,作为工作分析结果的素质测评体系,也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

4、筛选与表述测评指标。对每个素质测评指标都必须认真分析研究,界定其内涵与外延并给以清楚、准确的表述。

5、确定测评指标权重。以上四项工作仅仅完成了测评标准体系的内容,下一步还要认真衡量一下每个层次及其中的每个指标在整个测评标问候语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给出比重。

6、规定测评指标的计量方法。素质测评指标的量化,除了上面权数要配外,还有制定对各测评指标的计量方法。

7、试测并完善测评标准体系。测评标准体系在大规模施测之前,还必须在一定范围内试测一下,同时还要对整个测评标准体系进行分析并不断修改。

第四章 心理测试及其应用

单选

1、心理测验根据测验的具体对象分:认知测验、人格测验。

第 3 页 (共 8 页)

2、心理测验根据测验的目的分:描述性、预测性、诊断咨询性、挑选性、配置性、计划性、研究性。

3、心理测验根据测验的材料分:文字性测验、非文字性测验。 4、比较著名的文书测验有明尼苏达办事员能力测验。

5、运动技能倾向测验主要应用于工业和军事领域的人中选拔。

6、态度型品德特征:诚实、积极、勤劳、谦虚、圆滑、虚伪、消极、懒惰、骄傲、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等。

7、意志型品德特征:独立性、自制力、坚持性、果断、冲动、盲从、动摇、优柔寡断、工作努力、吃苦耐劳等。

8、情绪型品德特征:热情、乐观、幽默、冷淡、悲观、忧郁、乐于助人等。

9、理智型品德特征:沉思熟虑、善于分析、善于综合、轻率、武断、主观、自以为是等。

10、他人动机态度描述投射:一般要求被测评者描述其他人的动机或态度,从中可以了解其动机与

态度,因为人们一般常常会将自己所喜欢但又被社会所反对的东西说成是其他人喜欢的东西。 11、胆汁质: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于冲动、心境变化剧烈、具有外倾性。

12、多血质: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具有外倾性。 13、粘液质: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注意稳定难于转移、善于忍耐、

具有内倾性。

14、抑郁质:孤僻、行动迟缓、善于观察细小事物、情感发生较慢但持续很久体验深刻、具有内倾

性。 多选

1、记忆的三个层次:记忆广度、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持久性。 2、从记忆层次测评知识有两种基本方式:回忆法、再认法。 3、理解的三种不同水平:直接理解、类同理解、迁移理解。 4、应用的三个层次:知觉、思维、操作。

5、用于军队选拔智力优秀者的智力测验有:<军队甲种量表>、<军队a量表>、<军队乙种量表>、<军队B量表>、<斯坦福一比奈量表>。

6、桑戴克认为智力有三种类型:社会智力、具体智力、抽象智力。 7、能力性向测评包括:潜在能力测评、特殊能力测评。

8、从表征形式看,品德结构包括:态度型、意志型、情绪型、理智型。

9、投射技术的特点:测评目的隐蔽性、内容的非结构性与开放性、反应自由性。 10、气质的类型有: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11、斯普兰格六类型: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政治型、宗教型。

12、格雷夫斯七等级型:反应型、宗法式忠诚型、自我中心型、顺从型、权术型、社交中心型、价

值主义型。

13、态度测评的三个层次:认知层面、情感层面、行动倾向层面。 名词解释

1、气质:是个体中那些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是个体心理活动和外显动作 中所表现的某些关于强度、灵活性、稳定性与敏捷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2、价值观(重点):是个人对客观事物的意义与重要性的总评价,它使人的行为带有个人的某种稳定的倾向性。

3、态度(重点):是个体对某类型的人、事物、机构以及观念的较为稳定的行为倾向。其操作定是,个体针对一组社会事物产生的具有一致性的反应群。 简答

一、心量测验实质上是行为样组的客观的和标准化的测量。这个定义告诉我们: 1、心量测验是对行为的测量。

2、心理测验是对一组行为样本的测量。 3、心理测验是对模拟行为的测量。 4、心理测验是一种标准化的测验。 5、心理测验是一种力求客观化的测量。

第 4 页 (共 8 页)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