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学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毛概学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学案

学院: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班级: 数学与应用数学(1)班 姓名: 王慧娟 学号: 090111414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 学习内容名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 学习目标:

(1)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内涵。科学技术从“间接的生产力”到“直接的生产力”到“第一生产力”说明社会生产力内涵怎样的的深刻变化?这一变化是如何发生的?(联系历史,举例说明)

(2)我国实行“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意义。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该如何应对?

(3)党中央、国务院做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又是出于何种考量? 3. 学习内容:

(一)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生产力主要有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包括自然物经劳动加工后的原材料)。显然,科学技术被劳动者掌握,便成为劳动的生产力;科学技术物化为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就成为物质的生产力。管理也是生产力。现代科学为生产管理提供了崭新的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使生产力诸要素更有效地组成一个整体,从而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并且说:“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马克思还深刻地指出:“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是生产力的思想是十分丰富而深刻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科学是生产力中的一个重要因素。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的著名论断。

第二,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力。马克思认为,科学本身是人类对自然的理解,因而是知识形态人类生产力发展的一种形式。因此,作为一般社会生产力,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力,即一种精神生产力,而当其与生产力其他要素相结合 即构成物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三,科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力,必须经过转化才能成为直接的生产力。即将科学技术物化为新的劳动工具和新的劳动对象;通过学习和教育,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马克思、恩格斯把后一个方面视为科学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根中途径。

第四,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马克思说:\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生产力的这种发展,归根到底总是来源于发挥着作用的劳动的社会性质,来源于社会内部的分工,来源于智力劳动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

第五,科学作为生产力,既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也促进了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促进了上层建筑和思想文化的发展。马克思认为,机器的发展则是使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革命化的因素之一。恩格斯也曾指出,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们把科学看成是一种\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马克恩、恩格斯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为不断演进的社会实践所证实。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

1953年,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毛泽东就提出了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建设我们的国家。

1956年,周恩来代表党中央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

1988年9月,邓小平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邓小平的这一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科学观。以后,江泽民、胡锦涛先后提出了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等重要论断,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

(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内涵

1988年9月12日,邓小平在一次听取汇报的会议上指出:“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

进人21世纪,面对科技进步更加日新月异的新形势,江泽民把科学技术提到了判断先进生产力标准的新高度,对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做出了新的概括。江泽民的这一重要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华,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丰富的科学内涵。首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使命是把经济搞上去。走以科技进步为依托的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新路,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含量,促进整个经济的发展;其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真谛在于科技与经济要一体化。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建立起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的体制和机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只有下大决心、花大气力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才能使科学技术成为真正的第一生产力。第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在世界范围的激烈竞争中,在两种社会制度的较量中,高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旗帜,把经济搞上去,最终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使人民群众真正对社会主义充满信心。第四,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关键是提高

全社会的科技意识。加速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这需要全社会积极参与和奉献,要在全社会形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共识,并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这样才能使其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四)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

科教兴国战略是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具体体现,是指坚持教育为本,把教育和科学技术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繁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质,就是要通过发展科技和教育,推进经济振兴和国家兴旺发达,促进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协调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根本途径是,把科技、教育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所在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人才强国战略就是指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

(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了精辟论述,强调指出: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顺应时代特征、事关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选择,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1)顺应时代特征和事关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特别应当充分估计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力量,成为有效利用全球资源的核心要素和主要动力,并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和谐协调持续发展的基石。党的十七大突出强调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审时度势地顺应当今时代特征和着眼于我国发展全局作出的战略抉择。

(2)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29年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