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五生物与环境专题强化练提升练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通用版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五生物与环境专题强化练提升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专题强化练(提升练)

1.下列关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中 B.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在食物网中只能占据一个营养级 C.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也越强

D.同等强度干扰下(生态系统不被破坏),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慢 答案 A

2.(2019·河南洛阳模拟)在退化荒丘上建成的塞罕坝林场是我国荒漠化治理的典范。为更好地管理、利用林木资源,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砍伐强度对塞罕坝林场落叶松人工林的林木生物量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砍伐强度/% 生物量/t·hm龄组/年 10 20 30

A.应采用样方法调查不同龄组各砍伐强度下的生物量 B.各龄组的林木生物量随砍伐强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C.适度砍伐改变了落叶松种群的水平结构,减少了竞争 D.适度砍伐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答案 C

解析 调查不同龄组各砍伐强度下的生物量可采用样方法,A正确;据图所示,各龄组的林木生物量随砍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变化趋势基本一致,B正确;适度砍伐改变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种群无水平结构,C错误;适度砍伐有利于提高生物量,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D正确。

3.下列关于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只有一个食物网 B.食物网仅表达了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C.食物网中包含的生物种类是不会改变的 D.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无关 答案 A

1

-2 24.0 25.9 38.6 13.24 72.54 161.87 14.73 75.09 166.10 15.64 81.08 171.12 解析 食物网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结构,因此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只有一个食物网,A正确;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并非取决于生物的数量,食物网不能表达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B错误;食物网中包含的生物种类,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生物进化历程中是可以发生改变的,C错误;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有关,一般而言,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D错误。

4.(2019·江西吉安一模)光裸的岩地上长出森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衣阶段形成土壤颗粒和有机物逐渐增多,苔藓不会使岩石分解 B.草本植物阶段比灌木阶段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多,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强 C.森林阶段群落中不能找到地衣、苔藓,但能找到草本植物和灌木 D.人类在弃耕农田的活动会改变弃耕农田演替至森林的速度和方向 答案 D

解析 裸岩上群落的演替过程中先驱物种是地衣,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有机物,这为其他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条件,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苔藓的生长会进一步使岩石分解,形成的土层加厚,A错误;灌木植物阶段的物种丰富度大于草本植物阶段,灌木植物阶段比草本植物阶段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多,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强,B错误;群落演替是优势种的取代过程,在森林阶段群落中仍然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C错误;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故人类在弃耕农田的活动会改变弃耕农田演替至森林的速度和方向,D正确。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某个池塘中各个种群占据的位置属于对种群空间特征的研究 B.在桉树幼林里栽种菠萝依据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的原理 C.“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体现了两种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D.在昆虫→青蛙→蛇→狐→豹这条食物链中,豹处于第五营养级 答案 C

解析 池塘中各个种群占据的位置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问题,A错误;在桉树幼林里栽种菠萝依据的是物种多样性的原理,B错误;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蠃是一种寄生蜂,蜾蠃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为食物,螟蛉和蜾蠃之间为捕食关系,C正确;食物链应该包括生产者,则在草→昆虫→青蛙→蛇→狐→豹这条食物链中,豹处于第六营养级,D错误。

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信息可来源于无机环境

B.生产者固定的碳元素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向分解者和消费者 C.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

2

D.某种生物的数量增多会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 D

解析 生态系统的信息除来源于生物外,还可来源于无机环境,如光照等,A正确;生产者固定的碳元素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被分解者和消费者利用,B正确;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该能量必然大于各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C正确;某种生物的数量增多并不一定会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复杂和自我调节能力提高,所以增加某种生物数量并不一定会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错误。 7.如图为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由生产者、Ⅱ、Ⅲ和Ⅳ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 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Ⅰ通过①过程固定的

C.①⑥⑦⑧过程以CO2的形式进行,②③④⑤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 D.图示的碳循环路径缺少Ⅱ、Ⅲ直接到Ⅰ的途径 答案 D

解析 图中Ⅳ为分解者,食物链中不含有分解者Ⅳ,A错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①固定的,B错误;①⑦⑧过程以CO2的形式进行,②③④⑤⑥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C错误;Ⅱ、Ⅲ直接到Ⅰ的途径为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的细胞呼吸,D正确。 8.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途径是就地保护

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个体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几个层次 C.大量排放CO2导致全球变暖和普降酸雨是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D.引进外来物种不会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 答案 A

解析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其中最有效的途径是就地保护,A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几个层次,B错误;大量排放CO2导致全球变暖和普降酸雨是生物多样性下降的原因,但人类活动是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C错误;引进外来物种可能会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D错误。

9.如图表示三种可构成一条食物链的生物(营养级不同)在某河流不同深度的分布情况。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三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可能是物种甲→物种乙→物种丙

B.若物种甲表示绿藻,它在不同水深处的个体数量不同,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 C.若物种乙的数量突然增加,短时间内物种丙的数量也会增加

3

D.若物种丙表示肉食性鱼,该种群营养级较高,所含能量较少 答案 B

解析 一般情况下,营养级越低的生物个体数量越多,根据图示分析可知,三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可能是物种甲→物种乙→物种丙,A正确;绿藻在不同水深处的个体数量不同,主要是由光照导致的,B错误;物种乙的数量突然增加,即丙的食物增多,所以短时间内物种丙的数量也会增加,C正确;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营养级越高的生物,所含能量越少,D正确。

10.树种单一的人工林具有以下特点:面积大,树木年龄和高度比较接近且树冠密集,这种森林却被称为“绿色沙漠”。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植物种类相对单一且长势整齐,不存在生存斗争

B.植被垂直结构简单,可以为动物创造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C.人工林是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演替过程完整的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D.树林地表植被较少,水土的保持能力差,容易发生火灾 答案 D

解析 植物种类相对单一且长势整齐,但是会因为水分、空气等发生种内斗争,A错误;人工林植物种类单一,无法提供多样的食物或栖息环境,因而动物种类也十分稀少,B错误;人工林营养结构简单,食物网复杂程度低,自我调节能力弱,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稳态不容易维持,C错误;树林地表植被较少,水土的保持能力差,容易发生火灾,D正确。 11.某环保部门在凌晨2点选择某养猪场附近河流的四个不同地点测量其溶氧量,结果如下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地点3附近好氧型微生物活动旺盛 B.污染最可能从地点2附近开始

C.地点3溶解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光照不足,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减弱 D.地点4数据表明该河流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 C

解析 地点3溶氧量最少,说明好氧型微生物活动旺盛,A正确;水中溶氧量从地点2减少,说明污染最可能从地点2附近开始,B正确;地点3溶解氧减少主要是由于水中有机物较多,好氧型细菌消耗氧气增多引起的,C错误;地点4数据表明该河流具有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即具有抵抗力稳定性,D正确。

12.近年,我国较多城市雾霾天气频发,改善生态环境势在必行。“退耕还林”持续进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等迅速展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B.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需要大量引进外来物种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