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新中考新中招(4)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新课程新中考新中招(4)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新课程 ● 新中考 ● 新中招

——长沙市开福区2004年初中毕业与普通高中招生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一)开福区新课程实验和学生发展性评价的实施

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我区2001年秋季启动6所初中(其中4所为农村中学,2所为城区薄弱初中)新课程实验。按照新课程实验《国家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我区选开了科学、历史与社会等综合课程,普遍开设综合实践活动,开发校本课程。学生发展性评价与新课程实施同步开展。积极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探索,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普遍建立记录自己学习和发展过程及成果的成长档案袋,开展期末综合评价和考试改革的实践,增设英语和语文的口语交际、科学探究实验操作、体育与健康、艺术等表现性活动测评,并尝试用等级呈现考试与测评的成绩。到今年,我区新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研究,已先后出版《体验新课程》丛书(全套11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新课程学生发展性评价》、《新课程校本教研的示例与指导》等研究成果。

(二)长沙市普通高中近年来招生录取的形势

长沙市近年来普通高中,特别是重点高中有了很大发展,但仍然满足不了广大市民对优质高中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进

某些重点高中不比进重点大学容易,中考竞争的激烈程度不亚于高考,一分之差决定学生的去向和一个家庭的喜与忧,“一分抵万金”是一个普遍的现实。2004年,我区率先进入新课程实验的6所初中的1464名学生,面临初中毕业和长沙市不同层次的省级重点高中、一般高中及本区高中的招生录取,新课程实验面临现行中考中招制度的严峻挑战。

(三)开福区2004年初中毕业与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主要措施

在湖南省教育厅及教科院的关心与支持,长沙市教育局及教科所的组织与指导下,我们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1、提前一年早作规划,通过民主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程序,精心制订2004年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并向社会公示和宣传。

2、根据教育部对课改实验区“单独命题”的指导意见和综合课程实验面临的特殊情况,我区与宁夏灵武市、山西曲沃县、内蒙乌海市海勃湾区自主联合,依据课程标准,在学科专家、教育评价专家、教育测量学专家的指导下,共同命题,以保证中考试题符合课程改革方向和学生新课程学习实际。

3、探索英语口语交际、科学探究实验操作等多种考试形式,用等级呈现各科学业考试成绩。

4、依据教育部推进评价改革通知的精神,结合我区学生初中三年新课程学习及素质发展的实际,制定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和等级标准,探索三种评价方式:即由学生提供各维度素质发展的成长记录实证材料,专家小组下校指导。插标示范,教师小组集体评价;学校组织表现性活动(如“审美与表现”能力)评价和全市统一测评(如运动成绩和体质健康测查);用包括5个维度等级和综合性评语的《综合素质评定报告书》呈现综合素质评价结果。

5、长沙市教育局为开福区单列高中招生计划,计划数向开福区倾斜;将开福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用等级方式呈现,共同作为高中招生录取依据;建立招收保送生、特长生、特殊学生推荐、高中学校自主招生和加试等多样化招生制度。

(四)2004年长沙市普通高中面向开福区首届新课程实验毕业生招生录取的计划与结果。

1、2004年长沙市普通高中面向开福区新课程实验初中毕业生招生计划与前3年计划平均数对照表。

1

年度 毕业生平均人数 第一批次省级重点高中 招生 百分比 计划数 20人 21人 1.32 1.43 第二批次省级重点高中 招生 百分比 计划数 62 74 4.10 5.10 其它普通高中 招生 百分比 计划数 268 303 17.74 20.70 2001- 1511人 2003 2004 1464人 2、长沙市2004年开福区新课程实验初中毕业生与城区的非实验区初中毕业生被普通高中录取人数、比例对照:

至2004年8月4日城区共录取新生23403 人,录取率为98.7%。其中普通高中在非实验区录取14194人,录取率为63.7%;在实验区录取1016人,录取率为69.3%。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非实验区录取7814人,录取率为35.1%;在实验区录取400人,录取率为27.9%。

3、长沙市普通高中2004年录取开福区新课程实验首届初中毕业生人数及比例与前3年平均数对照表。

年度 前3年1511 平均 2004 1464 21 1.43 147 10.04 848 57.92 20 1.32 65 4.30 279 18.46 第一批次省级重点高中 录取比例 第二批次省级重点高中 录取人数 录取比例 人数 比例 其它普通高中 录取毕业生数 录取人数 录取 附:开福区沅丰坝中学(农村)2004年新课程实验首届初中毕业生录取升入普通高中人数、比例与前3年平均数对照表。

考生平均人数 第一批次省级重点3人 高中 第二批次省级重点30人 高中 其他普通高中 合 格

2

2001—2003年中考 400人 百分率 0.75% 2004年中考 403人 8人 百分率 1.99% 7.5% 27.5% 77.5% 58人 294人 383人 14.4% 73% 95% 110人 310人 (五) 2004年长沙市普通高中面向开福区首届新课程实验初中毕业生招生录取计划和结果的几点说明 1、开福区2004年的招生计划是长沙市教育局在开福区2001—2003年各类高中学校三年招生计划平均数的基础上,适当予以倾斜下发的。

2、在招生过程中,相当一部分省重点高中和市普通高中,希望通过对开福区首届新课程实验的学生的了解和跟踪实验,探索即将启动的高中课程改革,在长沙市教育局同意的前提下,对本校的招生计划进行调整,拿出一部分用于招收非实验区学生的指标投向实验区学生,结果使实验区学生升入普通高中的比例提高了。 3、实验区升入普通高中的1016人中,981人属于公费录取,35人属于择校录取。

4、我区首届新课程实验初中毕业生主要集中在农村中学,因受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职业高中的录取率要低于非实验区

二、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方面的突破

(一)考试科目的设置和考试形式的多样化

根据我区新课程实验课程设置的实际,经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2004年中考,我区学业考试科目与长沙市非课改实验区有所区别,单独设置为五科: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综合文科(含历史与社会和思想政治)。同时进行考试形式多样化的探索。依据课程标准、学生三年新课程学习和发展性评价实施的实际,2004年中考,我区学业考试的形式采用纸笔测验、(英语)听力测试与口语交际测评、(科学)探究实验操作等多种形式;纸笔测验采取闭卷、开卷(综合文科)两种形式。

(二)专家指导下综合课程实验区联合命题,建立科学规范的命题、审题制度的尝试

为了搞好这次新中考,教育部给予国家级实验区单独命题的政策支持,但对于开展科学(7—9年级)等综合课程实验,没有单独组织命题经验的实验区,仍然面临很大的困难和压力。在教育部评价项目组的联络和帮助下,经请示长沙市教育局批准同意,我区与宁夏灵武市、山西曲沃县和内蒙乌海市海勃湾区自主联合,聘请各方面专家指导,共同命题。实践证明,开我国中考命题之先河的省际联合命题,集中了骨干力量,吸收了先进经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是一条专家指导下保证质量、行之有效的命题新举措。

1、建立组织机构,确定工作程序 联合命题有完整健全的组织机构:

联合命题协调人:贺斌(教育部中考评价课题组协调人、山西省教科院副院长)、马彦平(宁夏灵武市教育局局长)与四试验区教育行政及教研部门负责人

学业考试命题总协调人:贺斌

助理:肖增英(山西省教科院理科室主任)、刘学科(宁夏灵武市教研室主任) 学科命题组命题指导兼组长: 科学:肖增英;

历社:梁爰如(山西省教科院文科室主任); 语文:张春莲(山西省教科院文科室副主任) 数学:赵永宁(宁夏灵武市数学教研员) 英语:平克虹(山西省教科院英语教研员)

3

有了组织机构,又逐步确定了联合命题的工作程序: ①前期酝酿准备

a.提出工作方案(4月下旬—5月上旬) 由四实验区与有关专家联合提出工作方案; b.组建专家班子(5月中旬)

在全国范围内遴选熟悉新课程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及命题与教育测量技术的专家,每学科1-2人,组成专业支持班子。

②研制命题大纲(5月中、下旬)

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和学业考试项目组提出的各学科“命题指导”,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拟制命题大纲(考试科目说明),提出命题的指导思想及具体要求,明确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确定基本题型,拟定试卷的难度及其分布等基本要求等。

③拟制模拟试题(5月下旬)

由实验区各拟制两份试题,并编写双向细目表;通过集中研讨交流,由专家工作组组织协调审定,确定1-2套模拟题供实验区模拟或试测。

④模拟考试或试测(5月27-30日)

由实验区负责进行模拟试测,之后对试卷的结构、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等进行分析并反馈给联合命题组。 ⑤修订命题大纲(6月初)

专家工作组根据实验区反馈的信息,调整并修订命题大纲和命题的具体要求。 ⑥命题(5月31日—6月10日)

各实验区命题人员及专家工作组成员集中入闱,命制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历史与社会五个科目的正副两套试题。命题工作结束后撰写命题思路与小结。

⑦制卷(6月11日—12日)

根据各地情况,由实验区商定统一或分别制卷。同时印制“试题与答案”。 ⑧运卷(6月13日—14日) 13日各地赴京运送试题。 ⑨考试(6月16日—18日) 16-18日四省实验区统一考试。 ⑩撰写评价报告与工作总结

根据试卷分析要求,各实验区分别撰写学科评价报告及考试工作总结报告。专家工作组整理总报告。 (11)组织总结研讨

适时召开会议,进行总结交流,形成主要成果。 2、协同完善命题方案

四家实验区达成联合命题的意向后;5月下旬,在山西太原召开联合命题研讨会。会上,确定了四省(区)各学科联合命题方案(考试科目说明)。“方案”从“考试依据”、“命题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等几个方面作了明确规定,并以此为依据联合命制了一套模拟试卷,在四家实验区进行大面积试测。试测后,各区将考试结果反馈给联合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