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宜阳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河南宜阳地质填图实习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七章 本次工作的主要方法及阶段

和线在全区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空间上的地质观测网,以便了解全区地质情况。通常布置观测路线有三种主要方法:(1)横穿岩层走向或构造线方向的路线穿越法(2)沿

走向的顺层追索法(3)上述两者结合的全面踏法,局部地方采用顺层追索法。

图7-1 穿越法填图 图7-2 追索法填图本次实习过程中主要采用路线穿越

三、地质填图方法 1 标定地质观测点

选定观测点以后,紧接着便是标定观测点,即把地质观测点精确地填绘在地形图上。地质观测点的标定方法有:

概略标定(目估法):这种方法不用任何仪器,根据地形图上的地形地物与实际地形地物用肉眼进行对照,直接在地形图上概略确定观测点的位置。

后方交会法:先在地面选择两个或三个地物点,用罗盘仪测出由观测点到地物点之间的方位角,然后,在地形图上通过地物点按所测的方位角画出直线,这两条或三条直线所交的点,即是所要的标定的观测点。

测量坐标:所有地质点都应用手持GPS,结合地形图定位,将点位标注在手图上,用直径

2mm的实心园点(●)和空心小圈(○)分别表示实测和推测的地质点,并标注点

第八章 结语 号。

由于此次实习过程中主要了采用利用手持GPS测量坐标定位方法。 2 地质点记录

在地质点测量到的坐标数据及观察到的地质现象都要记录在地质点记录表中。一个观测点应记录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点的编号、位置、观测日期、露头情况、岩石性质、层位及产状、本点与其他观测点的关系、采集标本的记录等。进入路线后,认真观察研究露头地质特征,测量地质体产状及其构造要素;采集、编辑必要的标本或样品,进行详细的文字记录;绘制必要的素描图和信手剖面图;追索与填制地质界限,沿前进方向连续观测、记录直至下一观察点。

3.地质界线勾绘

地质界线勾绘是指将控制同一地质界线上的相邻两个地质点相连接。地质界限勾绘应在野外实地进行,勾绘时,应充分考虑两点间距离的远近、产状及变化、有无断层切割及地形变化(按“V”字形法则勾绘)等因素。实测的地质界线用实线表示,推测界线用虚线表示。地质界限、构造线必须在野外实地勾画,标定的点位与实际位置误差,一般不得大于50m;将观察路线、观察点位置、观察点的编号、实测剖面的位置与编号、化石及其他样品的采集与编号表示在手图中;在野外手图上表达各种产状的具体位置及具体数据等。野外手图中表示内容应与野外记录与描述必须吻合。当日野外路线的填图成果,及时清绘在室内另一相同比例尺地形图上。

第八章 结语

首先感谢王老师和李老师在这次实习中的指导,教会了我们测剖面和填图的方法,使我们掌握了一些野外实用方法和以及对对待地质工作的态度。使我们认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跑野外虽然有点苦,但是想想自己每天学到了很多东西,原来模糊的实习

第八章 结语

区的地层地质概况在跑野外的过程中一点点变的清晰起来,还是感觉很充实快乐的。

近15天的地质填图实习结束了,辛苦又充实,收获颇多。此次地质填图实习由我们组员和组长的精致团结圆满的完成了实习的各项任务,完成了相应的图件。踏勘、实测地层剖面、地质填图,每个阶段,大家都精神饱满地参与其中。此次实习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培养了我们认真工作的态度,为我们今后从事地质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将是我人生一段难忘的经历。有付出终究有回报!二十多天的实习,我收获了很多,基本掌握了地质填图的方法、规程。尽管中间遇到很多麻烦但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都一一解决了,剖面图画了又改、改了又画,一次一次地严格要求自己,一次次地进步。在实习过程中,学习使用地质罗盘、算数据、画图让我懂得了分享知识的快乐;山上植物茂密,几乎没有路,手刺破,滑倒都是很平常的事,但同学们没有一个人因此而后退,让我深刻体会到“路是人走出来的”真正含义;只要坚持 ,没有办不到的事。实测剖面,地质填图,组员明确分工,又相互合作,实习工作井然有序的进行,胜利完成各项任务,让我领悟了“团结就是力量”的真谛。总之,这次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本次实习总体来说还是很成功的,但这次实习中恰好是宜阳地区的雨季,一连下了好几天的雨,野外工作极大不便,造成后面几天的工作特别紧张。再者由于经验少,以及我们的知识不够丰富,野外工作经验不足,个人感觉此次现场说效果不是太好。同时在工作中存在很多缺陷和漏洞,导致我们的工作效率不是很高。

所以希望学校可以在平常的学习中就进行一些小的野外实习,这样学生带着课堂的问题去野外实践,不仅可以深刻记住教学内容,还能培养野外实习经验,其次就是实习时间能否改一下或者能够将实习时间延长,在这个季节山上植物茂盛,且又处于雨季,这次实习就因为天气原因是我们原本宝贵的实习时间又减少了。

虽然此次实习困难很多,但我们仍基本完成任务,所测数据与实际基本相符,达到了本次实习的目的,掌握了地质填图的方法,并且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宋党育 陈江峰 《宜阳地区野外地质实习及工作方法》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 谢仁海 瓮立平,《煤田地质填图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0 年 3. 西安地质学院地勘系,《宜阳地质》,1992 年

河南宜阳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4. 尚玉忠 庞继群 陶目强. 《河南省宜洛煤田地区的推覆构造》,河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5. 煤田地质填图规程(DZ/T0175-1997) 6.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DD2006-01)

7. 刘彬堂. 《宜洛煤田二叠系下统山西组沉积环境分析》,河南省义煤集团公司生产技术部

8. 张海清 刘印环 林德超 . 《河南省宜阳石千峰组植物组合的发现及其意义》, 中国区域地质》,1987 年 04 期

9. 田慧娟 李思花 陈拴喜 .《宜洛预测区推覆体下找煤分析》,2008 年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