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弘扬民族精神的途径与意义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新时期弘扬民族精神的途径与意义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新时期弘扬民族精神的途径与意义

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专业班级 财务管理五班 学号1401060289 姓名 汪瑟

[摘要]: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基石。在传统文化遭遇全球化挑战的新时期,弘扬民族精神要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积极弘扬民族文化,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添砖加瓦。

[关键词]: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 新时期民族精神遭遇的挑战

民族精神是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高尚的民族品格,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不可能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1]。

在全球化进程日益推进的今天,西方发达国家不惜余力的扩张西方的意识形态与文化模式,试图利用其在影视产业、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推行其“西方中心模式”,从而建立起西方的“文化霸权”地位[2]。经济全球化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所有人都无法回避。但是,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我们有必要正视外来文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冲击,经济实力的弱势地位使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受挫。这种文化的冲击在受网络影响较大的青年群体中尤为显著[3]。面对挑战,我们应当把握“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出发点, 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二、 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一)弘扬民族精神是增强综合国力,应对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的需要

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赖以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它是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的统一[4]。一个团队团结与否对其团队实力尚且有着巨大的影响,对应于一个国家来说更是如此。民族精神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集中体现了民族凝聚力,它能够对生产力、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中的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我们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高昂的士气,居安思危,充分发挥民族精神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反作用,激励全国人民把对祖国母亲的热爱化为立志图强、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

(二)弘扬民族精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建设就是围绕一定目标任务并体现一定价值取向的文化发展活动。一方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和谐文化的基本点之一,弘扬民族精神必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推动力之一。另一方面,面对全球化进程中东西方文化、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文化相互影响的现实问题, 我们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振奋的民族精神对于我们坚持文化的民族性、自主性以及独立性,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对于我国突破一些敌对势力的文化分化与封锁,都将具有显著的效应。

(三)弘扬民族精神是提升人才竞争力的需要

当今社会,高水平人才力量已经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第一力量,要实现科学技术的后来追上,必须打造并保持一支全面的、高水平的、层次分明的人才队伍。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对于人才的争夺也日益趋向于国际化[5]。弘扬民族精神,将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出发点, 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热情,建立以维护祖国与人民利益为荣,以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耻的荣辱观。这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各领域人才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提升我国的人才竞争力。

三、 弘扬民族精神的途径

(一)以教育为本,将民族精神的培育贯彻国民教育始终

接受来自老师、父母、社会的教育指导在人的成长历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弘扬民族精神要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思想教育贯彻于整个国民教育始终。第一,通过历史教育培育人们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与自豪感,同时以史为鉴,激励人们奋发图强,避免固步自封,止步不前。第二,加强国情与时事教育,以当前风云变换的国际形势、高速发展的国民经济实力激励人们投身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来。第三,正确的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新时期中华民族所面对的机遇与挑战,增强民族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保持高昂的斗志,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提供强大的精神与智力支撑。

(二)把握爱国主义的核心,发展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伴随着全球化趋势对各国文化多样性的侵蚀,弘扬民族精神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也是对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促进。在把握爱国主义这一核心的基础上,弘扬民族精神的切入点多种多样。将文化资源投入市场,丰富文化,促进文化的自我改造与发展,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同时升华自身[6]。从中华民族传统武术文化内涵出发,提炼“自强不息”、“止戈和平”的武术内涵,发展武术教育,弘扬中华

[7]

民族精神。学习传播民族音乐,在音乐教育中运用各种媒介和不同的民族音乐形式,对民族精神和民族音乐进行教育和培养.也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之一[8]。总而言之,把握爱国主义核心,从民族文化的特质出发,发展、推广民族文化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

(三)服务人民,从身边做起

每一个人都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个体,做一位用于承担社会责任,热心工作,热爱祖国的公民,弘扬民族精神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拾金不昧、乐于助人、坚持不懈、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做到垃圾分类、网络诚信、文明行车等现代美德,每一次点滴实践都是一次对民族精神的弘扬。作为青年学生,努力学习,掌握过硬本领;作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作为官员,廉政亲民…做好本分工作,服务他人,为祖国发展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弘扬民族精神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参考文献]:

[1] 江泽民. 江泽民文选[M]. 人民出版社, 2006.

[2] 马特拉, 卫星. 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 思想与战略的历史[M].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1. [3] 秦兰. 网络环境下青年民族意识问题研究[D].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06.

[4] 黄硕风. 综合国力新论: 兼论新中国综合国力[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5] 郭文婧. “顶尖人才流失居世界首位” 之痛[J]. 教育与职业, 2013 (25): 90-91.

[6] 李富强. 民族文化的资本化运营: 西部大开发中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J]. 桂海论丛,

2003, 19(2): 92-94. [7] 邱丕相, 戴国斌. 弘扬民族精神中的武术教育 [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5, 4(5). [8] 吴宜璇. 试论民族音乐对民族精神的影响[J]. 深圳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23(4): 95-9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