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协和神经解剖复习题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17协和神经解剖复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脊髄小脑后束 下半身个别肌肉本体感觉 二级纤维起自胸核同侧上行经小脑下脚终于小脑 二级纤维起自 V-VII 板层 脊髄小脑前束 下半身整体本体感觉 在脊髓交叉形成脊髓小脑前束 对侧上行经小脑上脚终于旧小脑 楔小脑束 脊髄小脑嘴侧束 上半身个别肌肉本体感觉 起自延髄楔副核经小脑下脚终于小脑 上半身整体本体感觉 经小脑上脚终于小脑 前整体,后个别;后楔二束入下脚,前嘴二束入上脚。 同侧——小脑下脚;对侧——小脑上脚

脊髄丘脑束:二级纤维,核团分布于脊髄Ⅰ、Ⅳ~Ⅷ板层,上行 1-2 节段并跨过白质前连合,于外侧索前部上行。分为两束:(1)前束,内侧,传导粗略触压觉,(部分人认为其上行加入内侧丘系,哗众取宠),止于背侧丘脑;(2)侧束,外侧,传导痛温觉,上行为脊髄丘系,止于背侧丘脑。(前束和侧束在脑干集中走行,叫脊髓丘系)二级纤维交叉到对侧,上行至间脑的第三级核团,到大脑皮层。 一侧损伤时,损伤平面对侧1~2节以下区域出现痛、温觉(浅感觉)的减退或消失,触觉影响不大(双侧传导)。

长下行纤维:皮质脊髄束、红核脊髄束、前庭脊髄束、网状脊髄束、顶盖脊髄束 皮质脊髄束:起自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等区域,走内囊、中脑的大脑脚,在延髓锥体处集中,~80%交叉至对侧,躯干肌为双侧支配,偏瘫不会导致躯干肌瘫痪。 皮质脊髄侧束:在锥体交叉处交叉到对侧,终止在56789板层,支配肢体远端肌(四肢精细运动)

皮质脊髄前束:锥体处没有交叉,脊髓处交叉支配近端肌(四肢带肌)和躯干肌,没有交叉的支配呼吸肌(躯干肌)。部分纤维在白质前连合处交叉至对侧; 皮质脊髄前外侧束:始终不交叉到对侧,支配躯干肌

注:躯干肌是双侧支配①交叉部支配躯干肌与肢体近端肌②未交叉部支配躯干肌。 红核脊髄束:起自中脑红核大细胞部,纤维交叉至对侧(形成被盖腹交叉)下行,止于脊髄V-VII 板层;兴奋屈肌运动神经元,抑制伸肌运动神经元。(与皮质脊髓侧束协同,远端肌肉)

(红核:与小脑有关,在红核大细胞接受旧小脑的纤维,发出红核脊髓束,小细胞接受新小脑纤维,到下橄榄核)

前庭脊髄束:起自前庭外侧核(与小脑有关),止于脊髄灰质的Ⅷ板层和部分Ⅶ板层;兴奋伸肌运动神经元,抑制屈肌运动神经元,与肌张力调节(平衡)有关。 网状脊髄束:起自脑桥和延髄的网状结构,止于Ⅶ、Ⅷ板层;与肌紧张调节有关,参与对躯干和肢体近端肌肉运动的控制。(协助皮质脊髓前束,近端肌肉) 顶盖脊髄束:起自中脑上丘,马上形成被盖背交叉,下行止于上颈髄VI~VIII板层;兴奋对侧颈肌,抑制同侧颈肌,使头颈转向对侧以完成对视觉、听觉的反射活动。

内侧纵束:复合纤维束,主要起自前庭内侧核,双侧上下传导①上行至动眼、滑车、展神经核②下行至副神经核、上颈髄VII、VIII 板层;把眼球的运动和头颈部的运动协调起来。

脊髄固有束:局限于脊髄内,多数位于V-VII 层;完成脊髄内和各节段间的协调整合功能。比较短,连接不超过3个节段,内侧走行。

下列哪个结构没有经过白质前连合:E A.脊髓小脑前束 B.脊髓丘脑束 C.脊髓小脑后束 D.皮质脊髓前束 E.内侧纵束

脊髓小脑后束主要起自同侧VII层的胸核,但也有来自对侧胸核经白质前连合交

叉过来的少许纤维。由于胸核位于胸髓和上腰髓(C8~L3),所以此束仅见于L2以上脊髓节段。

哪一个传导束与皮质脊髓束配合,在肢体远/近端肌肉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A/C A.红核脊髓束 B.前庭脊髓束 C.网状脊髓束 D.顶盖脊髓束 E.内侧纵束

红核脊髓束:配合皮质脊髓侧束,调节肢体远端肌肉。 网状脊髓束:配合皮质脊髓前束,调节肢体近端和躯干肌。 前庭脊髓束:兴奋伸肌,调节全身肌肉张力。 顶盖脊髓束:视听反射,下降至颈髓。

内侧纵束:上行部分到动眼神经、展神经、滑车神经核,完成眼肌前庭反射; 下行部分到副神经核、上颈髓,完成转眼、转头协调运动。

下列关于前庭脊髓束的说法,错误的是:A A.起自前庭内侧核

B.前索外侧同侧下行(在同侧腹侧下行) C.止于7、8板层 D.兴奋伸肌运动神经元 E.在躯体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