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数学试卷及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18-2019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数学试卷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4.某校对学生到学校上学前往方式进行调查,如图为收集数据后绘制的扇形统计图.已知骑自行车的人数为400人,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本次调查的对象中选择坐私家车前往的人数是( )

A.200 B.220 C.360 D.1000

【分析】利用扇形统计图,用骑自行车的人数除以它所占的百分比得到调查的总人数,然后用总人数乘以坐私家车前往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得到选择坐私家车前往的人数. 【解答】解:400÷40%=1000, 1000×22%=220,

所以本次调查的对象中选择坐私家车前往的人数是220人.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扇形统计图:从扇形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和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5.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直接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结合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分析得出答案. 【解答】解:A、(B、±C、D、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算术平方根以及平方根,正确把握相关定义是解题关键. 6.已知A.0

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B.﹣2

的解,则m+n的值是( ) C.1

D.3

)2=3,故此选项正确;

=±3,故此选项正错误; =4,故此选项正错误;

=3,故此选项正错误;

【分析】把x与y的值代入方程组求出m与n的值,即可求出m+n的值. 【解答】解:把

代入方程组得:

9

解得:m=1,n=﹣3, 则m+n=1﹣3=﹣2,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方程组的解即为能使方程组中两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7.已知今年甲的年龄比乙的年龄多12岁,4年后甲的年龄恰好是乙的年龄的2倍,则甲今年的年龄是( ) A.20岁

B.16岁

C.15岁

D.12岁

【分析】设今年甲的年龄为x岁,则今年乙的年龄为(x﹣12)岁,根据4年后甲的年龄恰好是乙的年龄的2倍,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设今年甲的年龄为x岁,则今年乙的年龄为(x﹣12)岁, 根据题意得:x+4=2(x﹣12+4), 解得:x=20.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8.如图,已知BE平分∠ABC,DE∥BC,则图中相等的角共有( )

A.2对 B.3对 C.4对 D.5对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DEB=∠CBE,∠ADE=∠ABC,∠AED=∠C,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ABE=∠CBE,等量代换得到∠ABE=∠DEB,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解:∵DE∥BC,

∴∠DEB=∠EBC,∠ADE=∠ABC,∠AED=∠ACB, 又∵BE平分∠ABC, ∴∠ABE=∠EBC, ∴∠DBE=∠DEB.

所以图中相等的角共有5对. 故选:D.

【点评】这类题首先利用平行线的性质确定内错角相等或同位角相等,然后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出

10

其它相等的角.

9.某运行程序如图所示,规定:从“输入一个值x到结果是否>95”为一次程序操作,如果程序操作进行了二次才停止,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 )

A.x>23

B.x≤47

C.23≤x<47

D.23<x≤47

【分析】根据运行程序,第一次运算结果小于等于95,第二次运算结果大于95列出不等式组,然后求解即可.

【解答】解:根据题意,得:解得:23<x≤47,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读懂题目信息,理解运行程序并列出不等式组是解题的关键.

10.如图,AB∥DC,ED∥BC,AE∥BD,那么图中与△ABD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分析】根据等高模型,同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即可判断; 【解答】解:∵AE∥BD, ∴S△ABD=S△BDE, ∵DE∥BC, ∴S△BDE=S△EDC, ∵AB∥CD, ∴S△ABD=S△ABC,

∴与△ABD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有3个,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等高模型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

11

考题型.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如果x2=5,那么x= ±

【分析】根据平方根的定义进行填空即可. 【解答】解:∵x2=5, ∴x=±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方根,掌握平方根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12.方程组

的解是 .

【分析】根据加减消元法解方程即可求解. 【解答】解:

①+②得3x=9,解得x=3,

把x=3代入①得3﹣y=0,解得y=3. 故原方程组的解为故答案为:

【点评】考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①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如果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既不相等又不互为相反数,就用适当的数去乘方程的两边,使某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②把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减或相加,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③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得未知数的值.④将求出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的任意一个方程中,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⑤把所求得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写在一起,就得到原方程组的解,用

的形式表示.

13.如图,直线m∥n,△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则∠1= 45 度.

【分析】先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BC的度数,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 ∴∠ABC=∠ACB=45°,

12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