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的加工贸易及产业转移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浅析我国的加工贸易及产业转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广东、上海、浙江、福建4省市需要转出的产业,从产值上估计将达到14000亿元左右。

2、产业转移主要集中在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

随着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明显上升,发达地区那些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盈利能力较弱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据调查,当前珠三角地区纺织、服装、食品、玩具、皮革、制鞋等产业转移最为迫切,电子信息、家电等也在开始寻求新出路。如深圳的机械、仪器仪表等行业企业外迁较多,占外迁企业总数的58%;佛山市计划将近一半产值的陶瓷企业转移,由陶瓷生产基地向研发、物流、会展、总部基地转变。此外,依托资源进行开发的产业如竹木加工、家具制造、矿产品开发及加工、水电开发、旅游开发、药材种植及加工等行业,也都需要向外转移。未来一段时期,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加工贸易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还会进一步加强,转移的产业主要以纺织服装业、农产品加工、化工、家电制造、汽车零部件产业等为主。

3、区域之间争夺产业转移的竞争将日趋激烈

产业转移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非常明显,中西部地区希望借助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时机,实现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中西部地区的就业机会,更好地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因而都在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比环境、抢客商、争项目,态势逼人。有的城市拥有比邻珠三角、环渤海发达地区的区位优势,有的城市拥有资源优势,有的城市拥有某些产业集聚优势,中西部地区还拥有中西部大开发的

10

特殊优惠政策优势。一些中部地区开发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力度很大、发展水平较高,已经成为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东部地区各省市政府,努力推动本省市发达地区产业向本省市欠发达地区转移。东南亚一些国家也在利用价格低廉的劳动力和资源等优势,吸引日韩、港澳台以及我国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我国东部地区的一些产业已开始向一些东南亚国家转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产业转移机遇性很强,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黄金周期可能只有3至5年,国内产业转移也不会无限持续下去。根据有关方面分析,国内东部地区这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估计5年左右完成。因此,中西部区域间争夺东部产业转移的竞争日趋白热化。 4、企业抱团转移趋势明显

目前东部产业转移的一大特点是以龙头企业和大企业为核心,实行组团式或产业链整体转移。也就是龙头企业和大企业基于降低成本、贴近市场等方面的考虑,对一个产业的上、中、下游各个阶段的产品进行整个产业链的大规模转移,同时将研发、采购、销售、物流、售后服务等各个营运环节也转移过来。由于龙头企业和大企业社会化协作程度高,一家龙头企业和大企业投资往往会带动和引导一批相关行业的大量投资,形成“龙头”带“配套”,“配套”引“龙头”的良性发展格局。

(三)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方式与策略

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首先是要坚持从自身实际出发,要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动性,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并与自身

11

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和节能环保等要求紧密结合起来。

中西部要尽快熟悉与适应产业转移的多元化方式。有学者把东部企业参与西部大开发的产业优势转移和产业对接模式概括为以下10种:市场进入模式、品牌扩张模式、资金输出模式、管理输出模式、技术转移模式、资源开发模式、配套协作模式、异地生产模式、易货贸易模式、兴办市场模式。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各地资本跨越行政区划有联合、重组、兼并收购、组建集团公司、参股、控股等产权交易活动,也是多种形式。分析与借鉴这些思路是很必要的。 1、中西部应从地区优势产业出发承接产业转移

中西部地区在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后的几十年时间内,依托政府政策及资源优势,国有经济蓬勃发展,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特别是冶金、化工、能源等初加工工业在全国占到一定比重,正是这些产业带动着整个中西部的经济发展。因此,中西部在承接东部转移产业时,要考虑到原有产业结构,注重于本身优势产业的培育。首先,充分考虑中西部地区现有的产业布局,承接时不能来者不拒,形成多头转移,导致产业趋同竞争,而应该使之与原有产业协调统一。其次,考虑中西部原有优势产业状况,接受转移的产业应有利于加大其原有优势产业的规模与市场竞争力,也可以接受一些与原有产业关联度比较强的产业,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协同。同时,中西部在优化产业结构时,还要考虑当地的就业状况。如果不根据当地产业基础、市场条件和发展规划,只求一时之利,必然会影响一个地方的长远发展。 2、发挥集聚效应引导产业相对集中

12

中西部要实施城市群和产业集群战略,发挥城市的聚集效应和产业的规模经济。因为追求集聚经济是企业的天性。大量的相关企业在地域上相互集中在一起,可以节约生产成本,扩大生产和消费需求,并有利于相互竞争和协作,提高管理和办事效能。如在昆山,组成一台手提电脑的800多个部件有780多个能在区内找到供应商。反之,产业集聚程度的引力不足,可能是东部产业滞缓西进的重要原因。发挥产业的聚集效应,引导产业相对集中,构建产业聚集平台,引导同类企业向园区聚集,利于形成规模,做大做强。因此,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坚持以优势产业为依托,围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产业配套,发展产业集群,提高工业化水平。各经济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阵地,是承接产业转移、加速产业聚集、培育产业集群的主要载体。发展经济园区的优势在于优化资源配置、共享基础设施、集中治理污染、集约利用土地。应发挥园区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发挥基础设施的先导效应,加强规划、合理布局、明确定位、完善设施、创新体制,提高园区对产业转移项目的吸纳和承载能力,更好地发挥产业的聚集效应。要着力建设一批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专门园区,努力使各产业园区成为承接产业转移、带动本地工业快速发展的基地和龙头。 3、积极营造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环境

中西部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是吸引东部企业的重要因素,但不少地区缺乏配套能力,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物流成本高,高出了节省下来的劳动力成本。为此要有新措施。要把优化投资环境作为承接产

13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