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一级建造师重点笔记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2014年一级建造师重点笔记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20+10*2=40(25%)多选,最少2个,最多4个,不能错选。5题 3*20+2*30 4个小时,考知识点 分条的答题。96分。案例 合同/

1C411000铁路工程测量

1C411010铁路工程施工测量的组织实施及测量成果评价

1C411011了解施工测量的组织实施

在铁路工程施工阶段所进行的测量工作,称为铁路施工测量。铁路施工测量的目的是根据施工的需要,将设计的线路、桥涵、隧道、轨道等建筑物的平面位臵和高程,按设计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敷设在地面上,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以衔接和控制各工序的施工,达到设计要求。

铁路施工测量是直接为铁路工程施工服务的,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施工测量是细致认真且工作量和劳动强度较大的工作,其质量不仅影响工程质量,而且影响工程进度。所以,铁路建造师务必对施工测量予以足够重视,并将其放到施工试验和施工工艺等环节同等重要的地位,切实做好施工测量的组织实施。

一、人员组织

从事铁路施工测量的技术人员,应经过专业的培训,获得技术培训和上岗证书,方可上岗,从而建立起一支技术过硬、责任心强、能吃苦耐劳的从事铁路施工测量的专职队伍。同时因为现场的独特性,要求测量人员具有登高和攀爬能力。

二、仪器设备组织

(一)仪器检校完善,专人维护保养

测量仪器设备及工具必须定期(一般为1年)到国家计量部门进行检定,取得合格证书后方可使用。 在仪器使用过程中,应经常对其进行检验校正,使其满足应有的几何条件。 专人妥善保管,平时不用时仪器箱要上锁。 (二)仪器选用正确,标准选用得当

鉴于不同的工程对象,有不同的精度要求,精度标准不能低于规范要求,但也不宜过严。因此,这就要求仪器选用正确,标准选用得当。

尽管仪器使用前进行过认真的检验和校正,为减小或尽量消除某些误差,测量时还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如使用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时,应尽量使前、后视距离大致相等;经纬仪在测角时用正、倒镜观测取均值等。

三、周密规划,精心组织安排

铁路施工测量时,应根据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直至具体施工工序,对测量工作周密规划、分清主次、精心安排(具体包括:),认真组织好每一个施工测量中心环节,使测量环节与施工工序密切衔接。

(一)做到反复放样,注重步步校核

由于不可预见的因素,在实际工作中,尽管十分谨慎和仔细地做了测量工作,但在大量的工作中难免有遗漏和疏忽之处,为此,放样后的点位应至少校验1~2次,必要时进行换手测量,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对工程项目的关键测量科目必须实行彻底换手测量,一般测量科目应实行同级换手测量。彻底换手测量,须更换全部测量人员、仪器及计算资料;同级换手测量,须更换观测和计算人员。

(二)记录清楚完整,计算复核检算

测量记录、计算成果和图表,应记录清楚,签署完善,并应复核和检算,未经复核和检算的资料严禁使用。

所有测量成果必须认真做好记录。人工记录时,为防止因潮湿或雨淋造成数据污染,按规定都要用铅笔填写并填写在规定的表格内。错误之处不能用橡皮涂擦,并要将其划掉,在旁边重写即可,以分清责任。当用全站仪等自带电子记录簿或存储卡的仪器记录测量数据时,最好应配用便携式计算机现场传输并储存数据。无论人工还是电子记录都应备份。

(三)严格执行规范,超限返工

新建铁路工程测量应符合的现行的《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范》 《工程测量规范》

答:改建营业线和增建第二线的施工测量应符合的现行规范有: 《工程测量规范》

《既有铁路测量技术规则》

四、及时整理测量资料,做好技术总结 1C411012了解施工测量的成果评价

铁路工程测量成果应按照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铁道部行业标准《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既有铁路测量技术规程》等进行评价。

1

一、施工测量的检查、验收

施工测量实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

施工单位对施工测量质量实行过程检查和最终检查,其中过程检查由测量队(或班)检查人员承担,最终检查由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机构负责实施。

验收工作一般由监理单位组织实施。

二、成果评价

施工测量成果经最终检查后,施工单位按《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评定产品质量,验收单位予以核定。

施工测量成果的评定采用百分制,按缺陷扣分法(施工测量的缺陷分类见表1C411012—2,缺陷值可参照制定)和加权平均法计算测量成果综合得分。

施工测量的缺陷分类表表1C411012—2 严重缺陷 重缺陷 轻缺陷 1.伪造成果 1.控制点点位选择不当 1.记录字体潦草、不规整 2.起算数据采用错误 2.施工放样时,放样条件不具备 2.数字或小数点错漏,对结果影响3.施工控制网的测设不符合要3.各项误差有50%以上大于限差的1/2 轻微 求 4.记录中的计算错误,对结果影响较大 3.各种注记错漏,成果装订及编号4.施工控制网的现场复测误差5.上交资料不完整 错漏 超限 6.仪器检验项目不全,检验结果有轻微4.记录中的计算错误,对结果影响5.计算程序采用错误 不符合规定 轻微 6.仪器未经计量检定或经检定7.观测条件掌握不严 5.各种资料的整饰缺点 不符合要求 8.其他严重的差、错、漏 6.其他轻微的差、错、漏 1C411020铁路工程测量方法

线路、桥涵、隧道、轨道、变形、沉降、基础平面控制网、线路平面控制网

1C411021了解线路测量方法

线路施工测量的任务是在地面上测设线路施工桩点的平面位臵和高程,线路施工桩点主要是指标志线路中心位臵的中线桩和标志路基施工界线的边桩。

线路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线路复测、路基边坡的放样和线路竣工测量(多记)。内容与任务 一、线路复测

线路中线是线路施工的平面控制系统,也是路基的主轴线,在施工中必须保持定测时的位臵正确。在线路施工开始之前,必须进行一次中线复测,把定测时的中线桩恢复起来;同时还应检查定测资料(线路平面控制点、高程控制点等)的可靠性,这项工作称为线路复测。

线路复测前,施工单位应检查线路测量的有关图表资料,会同设计单位进行现场桩橛交接。

线路复测的工作内容和方法与定测基本相同,它包括中线测量、基平测量、中平测量、横断面测量。线路复测的任务是检验原有桩点的准确性,而不是重新测设。当复测与定测成果的不符值在规范规定的限差范围内时,应采用定测成果,不准改动。当复测与定测成果不符值超出容许范围时,应多方寻找原因,如确认定测资料有误或精度不符合要求,并经勘测设计单位认可后,可采用复测成果,但改动应尽可能限制在局部范围内。

补:基平测量是建立路线的高程控制,作为中平测量和日后施工测量的依据。因此,基平测量的主要任务是沿线设臵水准点,并测定它们的高程。

补:中平测量是根据基平测量建立的水准点高程,分别在相邻的两个水准点之间进行测量。测定各里程桩的地面高程。(中平测量是根据基平测量提供的水准点高程,按附合水准路线测定各中桩的地面高程。)

此外,线路横断面复测时,横断面的间距应根据地形情况和控制土石方数量的需要而定。地形复杂情况下,横断面应加密。

二、路基边坡的放样

路基横断面是根据线路中线桩的填挖高度(h)在横断面图上设计的。在横断面中填方的称为路堤;挖方的称为路堑。当h=0时,为不填不挖,是线路纵断面图上设计中线与地面线的交点,称为路基的施工零点。

路基放样的内容主要是测设路基的施工零点和测设路基的边桩。

2

边桩放样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断面法和逐渐接近法等。 三、线路竣工测量

在路基土石方工程完工之后,铺轨之前应当进行线路竣工测量。

线路竣工测量的任务是最后确定线路中线位臵,作为铺轨的依据,并用于检查路基施工宽度、标高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同时将中线里程和高程全线贯通,消除断链和断高。

线路竣工测量包括中线测量、高程测量和横断面测量。 1C411022了解桥涵测量方法

桥梁施工测量的内容和方法,随桥长及其类型、施工方法、地形复杂情况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别。概括起来主要有:桥梁控制测量、墩台定位及其轴线测设、桥梁结构细部放样、变形观测和竣工测量等。对于小型桥一般不进行控制测量。 一、建立或复测平面和高程控制网 桥梁施工测量是复杂的,必须在全桥统一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的基础上进行。作为放样依据的控制网、点,在施工测量期间应定期检测,经常检查。

桥梁平面控制测量的目的是测定桥轴线方向、长度,并为施工时墩、台定位提供测量的基本控制点;同时,也可用于施工过程中的水平位移监测。

桥梁高程控制网,是作为高程放样的依据,同时,也可作为施工过程中的沉降观测的高程基准。 二、墩台定位及轴线测设

在桥梁施工过程中,最主要的工作是测设出墩、台的中心位臵和它的纵横轴线, 三、桥梁结构的细部放样

主要包括:基础施工放样、墩台身的施工放样、顶帽及支承垫石的施工放样及架梁时的落梁测设工作,其主要任务是确定结构的周边位臵线和高程。

四、变形监测

施工期间铁路桥梁墩台的变形观测包括墩、台的沉降观测和墩、台的水平位移观测,必要时进行墩、台的倾斜和扭转观测。

(一)墩台的沉降观测

又称垂直位移观测,其中包括各墩、台沿水流方向(或垂直于桥轴线方向)和沿桥轴线方向的倾斜观测。 (二)墩台的水平位移观测

各墩、台在上、下游的水平位移观测称为横向位移观测;各墩、台沿桥轴线方向的水平位移观测称为纵向位移观测。

桥梁变形观测的方法需根据桥梁变形的特点、变形量的大小、变形的速度等因素合理选用。目前桥梁变形观测的方法有三种:一是大地控制测量方法,又称常规地面测量方法, 它是变形观测的主要手段,其主要优点是,能够提供桥墩台和桥跨结构的变形情况,能够以网的形式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精度评定;二是特殊测量方法,包括倾斜测量和激光准直测量;三是地面立体摄影测量方法。后两种测量方法与前者相比,具有外业工作量少,容易实现连续监测和自动化等优点。

五、桥梁竣工测量

桥梁竣工后,为检查墩、台的各部尺寸、平面位臵及高程正确与否,并为竣工资料提供数据,需进行竣工测量。竣工测量的主要内容有:测定墩距/丈量墩、台各尺寸/测定支承垫石顶面的高程

(一)测定墩距

测定各桥墩、台中心的实际坐标,检查各墩、台之间的跨距,并评定其精度;根据各跨的距离计算出桥长,与设计桥长进行比较。

(二)丈量墩、台各部尺寸

墩、台各部尺寸的丈量,是以墩、台顶已有的纵横轴线作为依据。丈量内容有墩、台顶的长度与宽度,支承垫石的尺寸及位臵。

(三)测定支承垫石顶面的高程

竣工测量结果应编写出墩、台中心距离表,墩、台顶水准点及垫石高程表和墩、台竣工平面图(两表一图)。

六、涵洞施工测量

涵洞施工测量较桥梁简单,其内容有涵洞定位及轴线测设、施工放样等。 (一)涵洞定位及轴线测设

涵洞定位在线路复测后进行。涵洞定位即定出在线路方向上的中心里程点。定位方法同普通测量一样,可用直线延伸法、偏角法或极坐标法。

涵洞纵轴线即为涵洞出入口的中心线。涵洞分正交涵和斜交涵两种。正交涵的纵轴线与所在线路中线

0

(或切线)垂直,斜交涵的纵轴线与线路中线(或切线)有一交角。与纵轴线成90的方向为横向轴线方向。

3

(二)施工放样

涵洞的基础放样是依据纵、横轴线测设的。基坑开挖后,在基坑内恢复纵、横轴方向线,涵洞基础和其他各部分的砌筑或支立模板均依据此方向线测定。

1C411023了解隧道测量方法

铁路隧道施工测量的任务,是保证隧道开挖时,能按规定的精度正确贯通,并使各建筑部位的位臵和尺寸符合设计规定,不侵入建筑限界,以确保运营安全。

在长大隧道施工中,为加快进度,常采用多种措施(如:竖井、斜井、横洞等)增加施工工作面。由于各项测量工作中都存在误差,导致相向开挖中具有相同贯通里程的中线点在空间不相重合,此两点在空间的连接误差(即闭合差)称为贯通误差。在水平面内垂直于中线方向的分量称为横向贯通误差(简称横向误差),在高程方向的分量称为高程贯通误差(简称高程误差)。 高程误差对坡度有影响;而横向误差对隧道质量有影响。两相向开挖的施工中线的闭合差(特别是横向贯通误差)不超过规定的限值,成为隧道施工测量的关键问题。 隧道工程施工需要进行的主要测量工作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洞外控制测量/洞外、洞内的联系测量/洞内控制测量/隧道洞内的施工测量/隧道施工中的位移观测/峻工测量

一、洞外控制测量

隧道施工测量首先要建立洞外平面和高程控制网,每一开挖口附近都应设立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这样将各开挖面联系起来,作为施工放样的依据。

二、洞外、洞内的联系测量

三、洞内控制测量

在隧道施工中,随着开挖的延伸进展,需要不断给出隧道的掘进方向。是在洞外控制测量和洞、内外联系测量的基础上展开的,包括洞内平面控制测量和洞内高程控制测量。

四、隧道洞内的施工测量

包括:洞门的施工放样、洞内中线测量、腰线的测设、掘进方向的测设、开挖断面及结构物的施工放样。 五、隧道施工中的位移观测

隧道施工位移的观测,主要解决的是围岩和结构建筑物内部位移变化和应变发展规律,以及洞壁各点间的相对位移变化。

(一)浅埋隧道地表下沉量的测定

浅埋隧道通常位于软弱破碎岩层,稳定性较差,在Ⅴ~Ⅵ级围岩中,当隧道覆盖层厚度对于单线隧道小于20m,双线隧道小于40m时,施工中往往出现拱部围岩受拉区连通,这种拉裂破坏情况成为洞体稳定的主要威胁。必须进行地表沉降监控测量,预测可能发生的危险。现场一般埋设标志点采用精密水准仪观测。

(二)新奥法施工变形观测

隧道变形观测是为确定围岩稳定、掌握支护效果而进行的;是对预先设计支护参数的确认或修正依据;是对施工方法验证和改进的依据;要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的工作。现场一般采取埋设星形观测点,采用收敛仪观测。

六、竣工测量

隧道竣工测量的内容包括:隧道断面净空测量,中线、高程的测量及控制中线基桩和永久水准点测设。 竣工测量后一般要求提供下列图表:隧道长度表、净空表、隧道回填断面图、水准点表、中桩表、断链表、坡度表。

1C411024了解轨道施工测量方法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平面控制网应在框架控制网(CP0)基础上分三级布设,第一级为基础平面控制网(CPI),主要为勘测、施工、运营维护提供坐标基准;第二级为线路平面控制网(CPⅡ),主要为勘测和施工提供控制基准;第三级为轨道控制网(CPⅢ),主要为轨道铺设和运营维护提供控制基准。

轨道施工测量控制网CPⅢ适用于新建250~350km/h高速铁路工程测量,新建200km/h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可参照执行。

1.轨道工程施工前应按要求建立轨道控制网CPⅢ。

(1)CPⅢ平面网测量应采用自由测站边角交会法施测,控制网设计应符合规定。

(2)CPⅢ平面网测量应在线下工程竣工,通过沉降变形评估后施测。CPⅢ测量前应对全线的CPI、CPⅡ控制网进行复测,并采用复测后合格的CPI、CPⅡ成果进行CPⅢ控制网测设。

(3)CPⅢ平面网应附合于CPI、CPⅡ控制点上,每600m左右(400~800m)应联测一个CPI或CPⅡ控制点,自由测站至CPI、CPⅡ控制点的距离不宜大于300m。当CPⅡ点位密度和位臵不满足CPⅢ联测要求时,应按同精度扩展方式增设CPⅡ控制点。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