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心灵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春之心灵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春之心灵

作者:张月英 张库林

来源:《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3年第02期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华应龙的成就可谓是登峰造极。他研究探索出来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容错—融错—荣错”,只是他博大精深的人文素养的一个方面的外在载体。透过这个载体,我们看到了他身上满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的人间美景。

从整个的精神气质来说,华应龙“温良恭俭让”,一派儒家气象,更属于春天,充满着温度。《吕氏春秋·不二篇》用“仁”字来概括孔子的儒家思想,所谓“孔子贵仁”。如果用另外一个字来解释“仁”,那一定是“爱”。仁者爱人,这是孔子在回答弟子疑问的时候给出的非常著名的论断。

于是,又回到了教育的本质——爱。

儒家的哲学可以称为“爱的哲学”。“容错”教育的骨髓中制造的即是“爱的教育”。华应龙就是一个充满着爱的生命。

什么是爱?和“性本善”一样,儒家有“爱生于性”之说,认为爱就是人的本质,爱是人之所以为人者。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孟子说过“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儒家意义中的爱,是指向他人及外部世界,是面对他人和世界时一种本性的流露。这便是“仁者爱人”的意义所在。一个“仁”字,“从人从二”,不仅我是人,我之外的他人也是人。无论这些“他人”被如何命名,或赋予了什么样的身份,他们都是人。这种理解就是儒家的“仁”,就是为师者的“爱”。

因此,华应龙身上的爱就必然包含着对他人和世界的责任、使命和担当。为了让爱落实到这个世界(我们的世界便是教育),除了执著的努力之外,方法的探讨便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课题了;因此,“容错”教育这些“心灵的教育”之法就必然应运而生。有了这种“仁者之爱”,我们身为芸芸众生的普通教师,在名师的启迪引领下,用乎其心,得乎其法,同样能够工作、生活得内心和美而誉满人间。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过“人的灵魂的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过程的一部分”,这是天籁之音,一语道破教育的最终要义。我想,这应该是教育的最高追求了。华应龙的“容错”教育,正是首先关注了孩子的精神成长,学生获知便成了“小菜一碟”。

华应龙说“我就是数学”。数学大师丘成桐说数学是无限美好的,一个公式、一条定律,总能让他感念天地万物,内心之乐平和而欣欣然!我想,文学又何尝不是如此: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壮美,有“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深切牵念,有少年维特之焦灼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