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吸附实验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活性炭吸附实验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实 验 报 告

实验项目名称:活性炭吸附实验 (所属课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 )

院 系: 专业班级: 姓 名: 学 号: 实验日期: 实验地点: 合作者: 指导教师:

本实验项目成绩: 教师签字: 日期: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活性炭的工艺及性能。

(2)掌握用连续法确定活性炭处理污水的设计参数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活性炭的吸附是利用活性碳的固体表面对水中一种或多种物质的吸附作用,已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活性炭的吸附作用产生于两个方面,一是活性炭的内部分子在各个方向都守着同等大小的力而在表面的分子则受到不平衡的力,这就是其他分子系赋予其表面上,此为物理吸附;另一个是由于活性炭与被吸附物质之间的化学作用,此为化学吸附。火星的吸附式两种吸附综合作用的结果。当活性炭在溶液中的吸附速度和解析速度相等时,即单位时间内活性炭媳妇的数量等于解析的数量时,被吸附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和在活性炭表面的浓度均不再变化,而达到了平衡,此时的吸附平衡称为活性炭吸附平衡。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以吸附量q表示。

q=V(C0-C)/M=X/M

式中 q—活性炭吸附量,即单位质量的吸附剂所吸附的物质的量,g/g; V—污水体积,L;

C0、C—分别为吸附前原水即吸附平衡时污水中的物质浓度,g/L; X—被吸附物质量,g;

M—活性炭投加量,g。

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活性炭的吸附量随被吸附物质平衡浓度的提高而提高,两者之间的变化曲线成为吸附等温线,通常用费兰德利息经验公式加以表达。 q=KC1/n 式中 q—活性炭吸附量,g/g; C—被吸附物质平衡浓度,g/L;

K,n—与溶液的温度、pH值及吸附剂和被吸附物质的性质有关的常数。

第 页 共 页

实 验 报 告

K,n值得求法如下。

采用连续流方式的活性碳层吸附性能可用勃哈勃和亚当斯所提出的关系式来表达。 ln(C0/C-1)=ln[exp(KN0D/V-1]+KC0t t=N0D/C0V-ln(C0/CB)/C0K-1 式中 t—工作时间,h; V—流速,m/h; D—活性炭层厚度,m; K—速度常数,L/(mg〃h);

N0—吸附容量、即达到饱和时被吸附物质的吸附量,mg/L; C0—进水中被吸附物质浓度,mg/L; CB—允许出水物质浓度,mg/L。

当工作时间t=0时,能使出水溶质浓度小于CB的炭层理论深度称为活性炭层的理论深度,其值由上式t=0推出。 D0=Vln(C0/CB-1)/KN0

炭柱的吸附容量(N0)和速度常数(K),可通过连续流活性炭吸附试验并利用t-D线性回归或作图法求出。

三、实验设备与试剂

(1)连续式活性炭吸附实验装置一台。 (5)COD、SS测定分析装置,玻璃器皿、滤纸。 (6)活性炭。 (7)有机玻璃炭柱。 (8)配水及投配系统。

四、实验步骤

(1)将某污水过滤或配制一种污水,测定该污水的COD、pH、SS、水温等各项指标并记入表。

(2)在内径为20-30mm,高为1000mm,的有机玻璃管中装入500—750mm高的经水洗烘干后的活性碳。

(3)以每分钟40-200ml的流量(具体可参考水质条件而定),按升流或降流的方式运行(运行时炭层中不应有空气气泡)。本实验装置为降流式。实验至少要用三种以上的不同流速V进行。

(4)在每一流速运行稳定后,每隔10-30min由各炭柱取样,测定出COD值,至出水中COD浓度达到进水中COD浓度的0.9-0.95为止,并将结果记入表。

五、实验结果整理

第 页 共 页

实 验 报 告

活性炭实验记录

时间/h COD浓度mg/L 去除率% 0 400 0 0.5 308 23 1.0 223 44.25 1.5 184 54 2.0 124 69 去除率 COD浓度与时间t关系曲线COD浓度 mg/L去除率 ?70605040200302010000.511.522.5150100500450400350300250时间t/h

六、注意事项

(1)活性炭要用经处理后200目以下的粉状炭。 (2)震荡时间不能太短,一般控制在30min以上。

七、思考题

(1)吸附等温线有什么现实意义? (2)做吸附等温线时为何要用粉状炭?

第 页 共 页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