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音乐下册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北师大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4.能否在歌曲的节奏、速度下完成创编的表演任务。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简单的舞蹈律动、配合歌曲《法国号》背唱。

2、学习用口风琴等乐器为歌曲伴奏。

3、展示自制的小乐器或随堂自制简单的小乐器。

教学目标

1、通过背唱、律动等活动,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目的,使学生顺利掌握伴奏部分的音型节奏。

2、通过学生使用自制乐器为同学的演唱伴奏,培养音乐节奏感和协作、配合的能力。

3、通过学习表现三拍律动的简单舞蹈,进一步巩固对四三拍的认识与感受,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学生共同复习演唱《法国号》这首歌曲,要求背唱。

2、学生自己边唱边加表现四三拍强弱弯化的声势。

3、学习简单的舞蹈律动,加深对四三拍节拍的感受与体验。

(1)教师完整示范

(2)教师分解示范,学生模仿。

(3)播放歌曲《法国号》的录音,学生自己做舞蹈律动。

二、学习用口风琴或自制的乐器为演唱的同学伴奏 1、教师请学生展示自制的打击乐,并做简单评价,并请按乐器类型分组站立(皮质类、散响类、木质类、金属类以及有音高弯化的和能发出特殊音响的)。

2、教师请全班同学分为两声部,分别用各自的小乐器表现两种节奏型,并相互配合。

3、待学生配合默契,即可加入《法国号》的演唱。

4、教师示范用口风琴或自制的乐器演奏(保证学生的安全)为学生的演唱伴奏。并请学生辨别伴奏的节奏(1)(2)的哪一种节奏型。

5、学生学习用口风琴或自制的乐器演奏伴奏部分(根据学生能力可降低难度,每人只演奏一种音型,甚至是按节奏演奏一个音,但难度在于相互的配合。此方法更能培养学生神情专注、互相合作的能力。)

6、学生分为两部分,相互为同学的演唱伴奏。

三、课堂小节

教学反思

1、学生能否按上节课的要求,并准确背唱歌曲。

2、能否准确协调地模仿老师的动作。

3、是否按要求完成自制小乐器的任务。

4、 能否积极地与同学配合,完成歌曲的伴奏任务。

第六单元 歌声中的回忆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

1.通过学唱《卖报歌》使学生了解解放前贫穷儿童的苦难生活,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指导学生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这首歌。

2.认识降号及一个降号调各音的位置,通过视唱,模唱,初步熟悉一个降号调各音的位置。

3.介绍人民音乐家聂耳,了解男声齐唱的演唱形式,感受劳动歌曲的风格特点和音乐形象。 重点难点 1.《卖报歌》旋律色彩是明朗的,但所表现的情绪又与一般欢快,活泼的歌曲不尽相同,教师应启发学生正确认识与表现音乐的速度和力度,完整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2.一个降号调各音位置。重点介绍聂耳创作思想,以及他创作的歌曲所产生的社会作用,让学生了解什么才是优秀歌曲,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检查坐姿。 二、发声练习 三、简介聂耳

1、导入(听国歌):同学们,每当你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高举起右手,向庄严的五星红旗敬礼时,脑海里一定闪现出一个个画面,你仿佛看见什么? 总结:《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叔叔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歌。

2、简介聂耳:欣赏了庄严雄壮的国歌,你们一定想认识这首歌的曲作者聂耳叔叔吧。(出示聂耳画像,边挂边说:这就是聂耳叔叔)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聂耳叔叔的故事,听听,唱唱他写的歌。 板书:聂耳叔叔和他的歌。指读:聂耳 繁体字聂耳的名字是这样写的(板书)。看看有什么特点?哇,他的名字是由四个耳组成的,聂耳早先名字叫聂守信,后来为什么改名为聂耳呢?我们来听个小故事。

四、学唱《卖报歌》曲谱 1、聂耳叔叔还为我们写了一首至今还在传唱的歌,这首被列入20世纪华人经典作品。你们知道是什么歌吗?(放录音学生回答) 2、简介报童“小毛头”

3、欣赏歌曲录音。请同学们说出歌曲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4、出示歌曲名称。简单介绍:这首歌一直在少年儿童中广为流传。歌曲的朴实、生动的语言,深刻表现了旧社会报童的痛苦生活,但同时它又表现了报童们对明天充满了希望。

5、引导学生分析歌谱中使用了几个音。(do re mi sol la) 6、在学生默唱后,请个别学生分部视唱,再全体学生视唱。 7、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歌曲中可以分成几个乐句。(4+4+4+4)找出相同句与不同句,贴上标记。唱一唱,每乐句的结尾音是否相同。 8、难点训练:A、5 3 5 3 2 | 1 3 2 |

B、3 3 2 | 6 1 2 |不能唱成3 3 2· 1 | 6 1 2 | 9、在老师伴奏下完整地视唱歌谱,错处老师及时指导纠正。 五、课堂小结,下课。

反思:了解领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同时启发孩子们珍惜自己的幸福并且关爱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小背篓》

教学目标

这是一节欣赏课。通过欣赏,感受歌曲的情绪情感,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演唱、律动、绘画等方式,有感情地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1、导入

学生以歌曲《小背篓》为背景音乐开始学习。

教师提问:歌曲中演唱的是我国的北方还是美丽的南方?谁能将歌中唱到景色画出来?(学生或教师出示南方风景:深山、小桥、流水、阁楼等)

2、欣赏歌曲《小背篓》

(1)教师简要介绍作品,让学生了解音乐来自于生活。

教师讲解:作曲家白诚仁,在四十余年的作曲生涯中,注重对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继承,曾走遍三湘四水,收集了大量民歌,创作的作品逾千首,《小背篓》就是其中的一首。这首歌曲曾多次由著名歌唱家及少年歌手在电视台演唱。刚才我们欣赏的就是这首歌曲。

(2)初听全曲

教师提问:歌曲描写了什么情景?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体会歌曲的意境,用语言描述“我”小时候的幸福生活。)

(3)欣赏第一段

教师提问:第一段歌词描写了什么?旋律、节奏有何特点?表现了什么情景?

(学生通过教师指导、范唱、分组讨论、表演唱等形式体会歌曲的旋律、节奏特点:旋律优美、跳跃,节奏张驰相音形象地刻画出“我”坐在“小背篓”里“晃悠悠”的情景和小时候与妈妈嬉戏的可爱形象。)

(4)欣赏第二段

教师提问:第二段的结构与第一段有何不同?表现了什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演、讨论,体会结束句中出现的高潮是对童年幸福生活的歌颂,最后一乐句的旋律下行,似作者沉浸在甜甜的幸福童年时光中)

(5)再次欣赏全曲,感受乐曲的情绪并体会装饰音在乐曲中的作用。(学生通过演唱对比体会装饰的作用:甜与幸福)

3、歌曲再创作。

分组表现歌曲。(可在教师指导下分小组演唱、伴奏、表演绘画表现歌曲)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