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历史的植物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改变历史的植物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糯稻在食用之外的多种用途,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多已消失,此外,糯米从主食退居副食的地位,它的栽培面积也在不断减少。虽然如此,糯稻文化却在很长的时间内一直保持着,毕竟,一种植物带来的文化不会像植物那样快速消失。

水稻这种植物是有形的,但它衍生的文化却是无形而长久的!水稻用它的肉体滋养了东方,又以它的精神指引着东方——它可以说是东方的“造物主”。

六、日本的政治水稻

水稻的种植在公元前3世纪传入日本,当时是日本的绳文时代(亦弥生时代中期)。有关资料认为水稻及相关耕种技术传入日本的路径如下:一、中国大陆——朝鲜半岛——九州北部——日本各地;二、中国大陆——台湾、琉球半岛——九州南部——遍布日本。

水稻可以说对日本的历史与社会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弥生文化当中的水稻经济导致日本的贫富分级开始,也使农村成为政治集团的种子,随之衍生出日本的信仰和礼俗。因此水稻在日本历史中是举足轻重的。 在日本,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0%,稻米被当作“国米”。稻米在日本,除了是食物之外,也被附加上了许多的外界意义,比如稻米被称为“政治米”。

在二战期间,因为资源十分紧缺,所以日本把稻米视为是战略物资。在大多数人看来吃国产米是爱国的表现,进口大米不仅是对日本文化的入侵,更会危机国家安全。日本城市居民们乐意高价购米,以支持稻米产业保存代表日本文化的传统——日本农场。政府也在宣传教育国民继承传统的饮食文化,更多地消费大米而不是西式的小麦制品,提高食品的自给率。保证大米自给曾经是日本政府一直努力实现的重要目标。 1999年日本实行关税制,形式上可以由政府和民间进口稻米,但是由于高关税,进口稻米没有价格竞争优势,进口商无利可图,大米进口事实上还是由政府控制。而政府只进口不与本国相冲突的中、长粒米以供加工使用。尽管日本政府一直在稻米采购上宣称招标是“全球招标”,但在招标中将大部分数量的品种都限定为中粒米。而中粒米只有美国生产,美国大米虽然价格居高不下,但每年在招标中仍占了绝大多数份额,余下的部分在澳大利亚等日本的盟国中分配,亚洲稻米出口国不可能中标。

正因为这些附在稻米身上的“阴魂”,因此,稻米在日本国内便有着浓重的政治色彩,也正因为稻米在日本的特殊地位,决定了日本稻米政策的非同寻常。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国际形势中成了政治筹码。

七、吃大米是“经济犯”

同在“糯稻文化圈内”,大米是日本人的主食,也是中国人的主食。在“九·一八”事件之后,中国的东北沦陷到日本人手中,日本人便不允许中国人吃大米。

当年日军侵占东北期间明确规定,中国人不准吃大米,大米只能留给他们这些“高等民族”的人吃,吃大米的中国人是“经济犯”,会受到惩罚,手段极其残忍,轻则掌嘴、罚跪,最严重的会被当街用刺刀挑开肚子。“大米禁忌”成了日本侵略中国时制造出来的一个荒诞剧。

八、“亩产13万斤”

中国人对水稻是非常有感情的,而这种感情在20世纪50年代末达到了高潮:成了全民制造神话的心理基础。所制造出来的神话最有名的就是“亩产13万斤”。

据当事人之一在《1958年广西环江县水稻“亩产13万斤”》回忆了当时这个政治神话的产生过程。正是这样对水稻的不断“放卫星”,再加上自然灾害,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经历了一场大饥荒。

九、 袁隆平的东方魔稻

水稻在中国起源,时光的长河流过一万年之后,在中国又重新“起源”了一次,这就是“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用于生产,这就是杂交水稻。

西方世界把杂交水稻称为“东方魔稻”。这种魔稻的发明人就是著名的科学家袁隆平。袁隆平的成果不仅大幅度地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也被认为是解决21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水晶能量球。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称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杂交水稻的研究过程:1964年偶然发现天然杂交水稻——设想用“三系”配套方案来生产杂交种子——1966年发表《水稻雄性不孕性》——1970发现“野败”——1972年“三系”培育成功——1973年“南优2号”获得成功。“南优2号”达到623公斤/亩,增产20%左右。这个饥饿的世界从此快步地迈向了温饱的大门。袁隆平,也成了一个用稻谷作为文字去谱写了最伟大诗篇的“诗人”。

有些数据可以比较:1950年中国水稻平均亩产141公斤,1998年达到450公斤,增长了3.2倍。中国此后有一半的水稻种植面积和60%的水稻产量,属于袁隆平和其助手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

所以国际水稻所所长斯瓦米纳森博士评价袁隆平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他认为,袁隆平一旦解决了远缘杂交水稻优势的利用,就有希望解决整个世界的饥饿问题。

其实,世界的饥饿问题不仅仅是水稻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左右人们生活的食物的,往往不是食物本身,而是分配食物的机制:政治。如今世界粮食产量早已超过地球人口的需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没有饥荒国家与地区的存在。

东方魔稻从物质上解决了抑制饥荒的可能性,但最终能否让人间都温饱,那就是与袁隆平与东方魔稻所无能为力的了。上帝保佑吃饱了饭的人们,但吃饱了饭的人们并不一定愿意所有饥饿的人都能吃得上饭。

十、 眺望水稻的来生

水稻从“野稻”经过“一年生野稻”,成为“栽培稻”,再经过“杂交稻”,将会向历史的哪一条路而去呢?水稻的可塑性是如何的强,可以不断地满足人类的要求,有时候很难分清楚,究竟是人在利用水稻呢,还是水稻在利用人类而扩散。人有欲望,植物何尝又没有欲望?

水稻的欲望与人类的欲望合为一体,于是在上万年的缓慢行程之后,在新的历史河段中,水稻得到了更为先进的发展,就像一个打开的魔盒——在中国,广受世人关注的转基因水稻研究已经从实验室走向了田野,进入了大田释放阶段,接下来就是商品化生产。1996年,中国水稻研究所在世界上首次研究出了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杂交稻。

可以让魔盒里的天使或者魔鬼最终呼啸而出的,则是新世纪初由美国孟山都公司向全球发布一条消息。这条消息震惊了世界,被称为“亚洲生命科学界的一场大地震”。该消息称“孟山都公司已在破译水稻遗传基因密码的研究工作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并决定将此成果无偿与各国科学家共享。”

该消息引起巨大反响的原因主要是:

1、它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破译粮食作物的遗传基因密码,而此前被人类成功破译的高等生物仅有一个草本类植物。

2、孟山都公司秘密地仅用1年零8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包括日本、中国、泰国等十个亚洲国家在内、共花费了将近十年时间所做的同一项目的研究。

3、水稻一直是亚洲许多国家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因此未来围绕水稻展开的生物技术竞争会更强烈。

4、人类将快速从初级的“绘制基因草图”转变对人类未来影响深远的基因开发和争夺大战中去。水稻,生命科学的战争由它点燃了导火线!

孟山都公司说:“我们首先选择了水稻作为基因组研究的原因,是因为它在所有的粮食作物中具有最简单的基因组结构??如果要继续研究其它的粮食作物,比如玉米、小麦,我们就必须从最简单的水稻入手,这样就等于拿到了研究其它粮食作物基因组的一把钥匙。也是因为水稻是亚洲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所以我们才决定把拿到的水稻基因组图谱向全世界公开,这是我们和世界上其它科学家共享的原因。水稻的DNA结构大约由5亿个化学字母排列??”

十一、水稻战争

在水稻基因测序方面,一个跨国公司与亚洲国家之间发生了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持久战争。这也意味着某一个国家可以用某种技术控制另一个国家,而人类却未必从中获益。本来是公有财产的水稻,突然间会变成一些商业机构的私有资产:因为你要买它的技术与水稻种子。富有的人们越来越富,饥饿的人们越来越饥饿——西方的马太效应在亚洲一样起作用。

据国际水稻研究所估计,到2020年左右,亚洲将增加10亿水稻消费者。届时将有40亿,也就是超过全球半数的人口依赖水稻而生存。

世界上有90%的水稻产自亚洲。水稻生产状况,尤其是亚洲国家,将直接影响到亚洲及全球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安定,所以水稻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必将对21世纪人们的生存和生活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至于这个影响是好是坏,力量并不掌握在水稻这种植物手中,而是掌握在政治与商业的手中。 水稻,与幸福与温饱的距离渐去渐远?? 我国利用野生稻资源提高水稻生产水平

第四章葡萄——沉醉世界的酒香 引言

小麦与水稻解决了人类最基本的食物问题,但人类不是一种知足的动物,所以,除了吃还要有喝,葡萄因此需要而成为酿酒原料。葡萄酒从波斯与高加索起源,传到欧洲的希腊、高卢、德国等,葡萄酒影响了希腊文化,并从体制上改变了罗马人,让罗马帝国因此而衰落,就算在《圣经》中,葡萄也是非常重要的植

物,诺亚饮醉了葡萄酒而导致他的后代分为不同的种族。甚至有人认为改变了欧洲历史的滑铁卢战役,也与葡萄酒有关系。葡萄,不仅是一种水果,也是从精神上改变人类文明与进程的“神之果实”。

葡萄酒的传奇

传说古代波斯王国的某位国王是个超级葡萄爱好者,为了防止别人偷吃他的美味葡萄,他像土气的小财主一样将葡萄保藏在一个大陶罐之中,并很卡通地在罐子上标着“有毒”二字,心想这回可以把身边的人镇住而不再偷吃自己的水果。但国王有事忙活,把这罐葡萄给忘记了。许多天以后,他的后宫佳丽中有一个妃子却觉得活着真没意思,在厌世的冲动之下,她打开“有毒”的陶罐,饮了一杯罐中因为葡萄发酵而成的汁水。与她的愿望相反的是这种“有毒”的饮料味道很美,不但没有把自己的生命了结,反而让她兴奋异常,对生活又生发出美好的信心。

国王忙完他的事情,回宫了,这“尝到甜头”的妃子倒了一杯“毒液”给国王送去,国王一饮之下感觉味道非常美好,让他消除疲倦并非常快乐。

问清楚了这种饮料的来历之后,国王赦免了妃子偷吃自己东西的罪行,并让人专门采摘成熟的上好葡萄,压紧后放在罐子里发酵,便得到了美味的“葡萄酒”。

与波斯隔着里海遥遥相望的是高加索,这两个地方,都是葡萄酒的原产地。

一、7000年前的葡萄酒

葡萄酒起源的故事当然只是一个传说,不过这传说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也说不定葡萄酒真是这样无意间被发明了出来。不过今天已无法推测这个故事的真假,就算故事是假,从葡萄无意间变成葡萄酒却是真实的。比小麦与水稻的被栽培与食用的时间晚一些,要到7000多年前,也就是公元前5000年左右,人类才饮用葡萄酒——这也符合奢侈品的出现比必需品的出现更晚的理论。

许多历史学家认为波斯是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地区。而考古学家在考察伊朗北部扎格罗斯山脉的一个石器时代晚期的村庄时,幸运地挖出了一个罐子,这个罐子中居然留有残余的葡萄酒,以及能防止葡萄酒变成醋的树脂。看来在7000年前人们不但饮用到了这种美酒,而且找到了防止酒变酸的方法。

古代的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了不起的国家,因为它历史悠久,留下的文物也较多,考古学家们认为公元前3000年以前的埃及人已经很有口福了,它们已经在饮用葡萄酒。而埃及金字塔的壁画中,描绘着采摘葡萄及酿造葡萄酒的精美图案。

小麦与水稻等粮食植物给人类带来的,更多的食物文化与社会结构的影响,而葡萄则不同,当它成为酒品之后,影响的就是世界的艺术与人生态度,世界许多古老民族的神话传说中,几乎都有关于葡萄酒的故事。 古代的战争和商业活动不比今天少,甚至比今天更多,战争当然是灾难,但战争与商业一样让工匠们四处流动,将文化与技术带到世界各地,所以葡萄酒酿造的方法也就传遍了以色列、叙利亚、小亚细亚等阿拉伯国家。但不幸的是,因为阿拉伯国家信奉伊斯兰教,该教提倡禁酒,因而使阿拉伯国家的酿酒行业越来越衰落,后来几乎等于零——伊斯兰教的“醉”是另一种醉。

无论提倡还是禁止,葡萄酒数千年来一直晃荡在郁金香的杯子中,诱惑着你。

二、酒鬼诺亚

葡萄酒的酿造工艺由波斯和埃及传到希腊、罗马、高卢(现在的法国)。接下来又传遍了欧洲各个国家。诚实而浪漫的欧洲人信奉基督教,基督教徒把面包和葡萄酒称作“quot”——我的肉,我的血。

在《圣经》中,《创世纪》第八、九章说到诺亚醉酒的故事:诺亚是亚当与夏娃这对从伊甸园中出来的夫妻那无数子孙中的一个人,他全心全意虔诚地信奉上帝,上帝有天一觉醒来,发现世上遍布了邪恶和贪婪,思前想后,决定在地球上爆发一场滔天洪水,以清除所有罪恶的生命。诺亚按上帝的旨意挑选地球上所有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