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历史的植物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改变历史的植物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送面包了,木村动了动脑筋,他在烤面包之前将樱花嵌在面团中再烘培,这面包就被命名为“樱花面包”。这个命名不错,因为樱花是日本的象征,并且季节分明,所以天皇立刻就喜欢上这种面包——由此可见人们只是在文化上接受事物,而不是按事物本身来接受它。

此后,樱花面包在日本渐渐流行起来。

到了二战之后,日本人基本变成了西洋人,面包吃多了,思维方式也不是东方那米饭似的零散方式,变成了西洋式的“中心”方式,日本人就从面包进入了西洋文化圈。面包店在日本更多了,樱花面包仍然是重要的面包,种类更多了,有的形状像樱花似的,有的把樱花加入到白色豆馅里以便豆馅成为粉色,所以这种面包只有樱花开的时候才出售。

也许要改变一个民族的文化,首先应该改变它的饮食,樱花面包就说明了这一点。

日本人吃面包吃得愉快,但苏联人吃得就比较痛苦了。在苏联的卫国战争初期,一些军人到了战场上还来不及开枪,就成了德军的俘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陷在饥饿里,无法举起沉重的枪支。

十一、“面包会有的”

在列宁格勒那29个月的被围时间里,苏联政府曾要求没有作战任务的平民每天唯一的“任务”就是安静地躺着,因为人只有在躺着的时候消耗的食物最少。而对士兵来说,每人每天200克的黑面包虽然可以保住性命,但怎么可以让人拿起5公斤重的步枪跑步前进呢,更不用说与德军交战了。

当年苏联失去了乌克兰之后,就等于丢失了苏联的粮仓。在粮食非常匮乏的情况下,伟大的苏联人想出了“替代”的办法,中国人在60年代初搞“瓜菜代”,苏联人当年搞的却是“锯末代”——黑面包当中掺杂了很多锯末!这些“锯末黑面包”吃到肚子里当然很抗饥饿,但不可能增加热量体能,所以也没什么战斗力。但就算如此,那些口感不佳的俄罗斯黑面包至少保住了40万人的生命,也维持了将近1000万人的战斗力量。

其实对苏联人来说,面包远比上帝更为重要,这个太广阔的国家总是陷入饥饿状态中,早在列宁那个时代,苏联人盼面包比盼解放更望绿了眼睛。电影《列宁在1918》中有这样的一个画面:因为在战争期间物资非常短缺,列宁的警卫员瓦西里与妻子互让一只面包,这位男子汉坚定地告诉妻子:“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面包成了苏联人奋斗的目标,而“面包会有的”则成了全世界第三世界国家的人们在不满意现状时对自己的打气!

十二、“我不像是往日的我”

人类饿怕了,为了更多面包,他们在费尽心思去改良小麦。

美国孟山都公司是法玛西亚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也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农业科技公司,它拥有12000名员工。这个公司在小麦转基因方面一直走在最前列,它研制出的转基因小麦将会是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小麦,这例小麦可以抗除草剂,所以将会使农民的除草更为容易。

在转基因小麦的研究上,孟山都公司曾被迫中止过,后来又被美国政府批准,最后投入商业种植。但至今,世界各国对转基因小麦一片反对,虽然转基因玉米和大豆已经在市场上投入使用,但通常只是作为动物饲料来使用。

而转基因小麦不同,它被用于食品,所以转基因小麦将会在市场上面临更大的质疑和挑战。典型的面制品比如面包和面条,转基因蛋白将不会被去除,因此这些面制品将会打上转基因标签。

人们对转基因小麦的负面反应看上去要比玉米和大豆强烈得多:亚洲一些国家、欧盟和其它部分国家都表示,美国生产转基因小麦,它们将会禁止美国小麦进入当地市场。由于小麦是世界上贸易量最大的粮食品种,美国小麦生产者一直对转基因小麦既爱又怕,而美国的小麦出口也因为转基因而一直受到困扰。 孟山都公司说他们有科学根据,可以证明转基因小麦对人体无害。即使如此信誓旦旦,但绿色和平人士和其它的社会活动家却认为,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短期内难以改变。

但这一切都没有结束,世界是否接受转基因小麦不仅是公众习惯,还关涉到人类的健康问题,更关涉到美国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小麦只是作为一种粮食植物,它曾影响了上万年的人类食物史和文化,以后也还将继续影响下去,只不过,人类对它的影响也越来越强,它成了一种科技风向标、政治风向标,甚至成了它自己也陌生的对象。

“我不像是往日的我,而你却依然是你!”小麦已经成了小麦之外的橡皮泥,而人类,却仍然是不断刺激小麦生殖欲望的人类。

第三章水稻——灿烂东方的黄金

引言

对西方世界来说小麦最为重要,而对东方世界来说,最重要的则是水稻,东方人对水稻的管理,造就了东方类型的文明,而东方人口的一再增长,也与水稻极高的增产可能性有关系。水稻所含的营养价值不低于小麦,它滋养了东方智慧型的人们,并将从东南亚到中国、日本联系为“糯稻文化圈”,这些地带中的东方文明实质上就是水稻培养起来的文明。在这种文明中的中国人对水稻尤其有感情,这种感情到了极端便是曾虚构出亩产13万斤的政治神话。但一直要到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出现,中国的水稻方大幅度地增加产量,从此解决了中国这个人口数量过于庞大的农业国家的吃饭问题。

一、水稻登上历史的舞台

中国是世界农业的主要起源地之一,而水稻则是中国最主要的本土起源的农业植物。这种植物在近万年的时间长河里,在东方人的饮食与文化中占有越来越多的比重。似乎整个东方的文化就建立在水稻这种植物的栽培与传播上。“水稻文化”这个词指向的便是地球上这块东方土地的文化。

据资料显示,中国古代主要栽培的植物共有236种,在这些植物中,中国北方最古老的粮食作物是黍和粟,南方历史悠久的粮食则是水稻。粟、麦、稻在古代一直是中国南北三大主要粮食植物。 植物发展历程如下: 时间 新石器时代——商周 秦汉 ?? 三国——南北朝 唐宋(7—13世纪)以后 宋朝之后 植物重要性 粟、麦、稻 麦、稻 ?? 稻与粟麦同样被重视 稻取代粟、麦而居首 黍、菰衰退 这一切,都因为古老的水稻全面地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主演了中国饮食文明的庞大“诗剧”。

二、水稻管理的艺术

稻作遗存显示,稻作农业在公元前5000—前3000多年间有着明显的发展。覆盖面达到中国第三阶地南方地区的主要区域,主要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南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四川盆地和广大的丘陵地区,而江西和湖南两省水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80%以上。

水稻种植的规模在逐渐扩大,品种也在逐渐地优化,产量也提高了。有田埂、配有灌溉设施的稻田的发现,说明这时期的水稻种植进入了小田块管理阶段,人类把对水稻的栽培当作了一门技术。

小田块管理应是原始水稻种植业初步发展阶段的一项重要特征,水稻在这时给人类带来了“管理”的概念。“秧好一半稻”,说明培育壮秧,必须从精选谷种、催好芽开始,抓好精整秧板、适期播种、适量匀播,精细管理等各个环节严抓。 水稻种植业成熟发展的说明: 1、手工业的兴盛 2、酿酒业的出现 3、家畜的饲养

4、最突出的表现:是建立在原始农业基础之上的社会形态的发展。或者说水稻造就了这些社会形态与文化。

5、结果: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的迈进。水稻,它奠定了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基础。 三、两湖熟,天下足

在古代,水稻对人口数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中国从汉至唐宋时代,每次战争都会引起北方人口向南方迁移,这也就加快了南方的开发。其中主要的有晋朝的永嘉之乱、唐朝的安史之乱、北宋灭亡带来的三次北方人口大南移。宋朝至元之间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转移到了南方。元、明、清以及现代的政治重心才又回到北方,但经济和文化重心还是在南方。

北人南下与南人杂居通婚,既增加了人口数量也改善了人口的素质,客观上说促进了文化和文明的繁荣。 大量的北人南下,又加上南方当地人口的增长,引发了新的人口压力,这种现象便对长江流域粮食生产构成了巨大压力。历史上对付的方法首先是扩大耕地面积,在山区兴筑梯田——这些措施可以很快增加水稻产量。另一方面,当时也努力挖掘自然条件的潜力以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从而提高复种指数。 宋朝之后,在同样的和平时期里,北方人口为何赶不上南方?

重要的原因与粮食作物的生产力有关。人口增长的压力首先压在粮食生产的肩上,如果粮食之盾不能成功地对付人口增长的长矛,人口增长也就无从谈起。北方以小麦为主食,南方视稻米为生命,小麦和稻米都能很好地应付人口压力。但是稻米的生产潜力似乎无穷无尽——稻米的单产唐以前低于其他粮食作物,唐以后却明显超过其他粮食的单产。

四、水稻影响人口素质

除了对人口数量影响之外,水稻对人口素质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有营养学家认为:从中国北方和南方的主食来看,北方的小麦和南方的稻米都是很好的主粮。从营养角度来说,糙米与全麦所含的热量、纤维素、矿物质都不相上下,稻米约淀粉70%,脂肪1%,在蛋白质含量上,小麦为11-12%,水稻为8%,但是稻米蛋白质的质量高于小麦:小麦的蛋白质中不含或少含赖氨酸,稻米蛋白质中含较多的赖氨酸。

再从消化吸收来说,米饭最易消化吸收,尤其是米粥,这种水多米少的饮食是小儿、老弱和病后康复的极好食物。在中国历史上,婴孩和儿童都是靠母乳再辅之以米粥、米糕等食物喂养大,他们的身体素质不在西方小孩之下,这当然是稻米的魔力所致。另外,在我国广大的水稻种植区中,还分布着一些稻米中的精品——紫米和黑米,其营养价值极高,有滋补功效,还可酿制黑米酒等保健饮品。

五、糯稻文化圈

日本学者渡部忠世在印度东北、泰、缅、老挝等北部、东北部地区调查考察,探索亚洲稻作的起源和传播问题时,指出这一带加上中国云南和广西的部分地区,都是以栽培糯稻为主食的地带,所以他在《稻米之路》一书中,提出这一带可称之为“糯稻栽培圈”。

“糯稻栽培圈”在历史上的范围是东亚从西南向东北横跨长江黄河两河流域,直至日本九州,要远比现在为大。这是就农业生产的角度命名的,若从饮食文化的角度看,称之为“糯稻文化圈”更为贴切。 而在文化影响上,水稻对亚洲及全球的影响又是什么模样?

有研究者认为,中国长江流域发展起来的水稻文化对东南亚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这些国家对水稻神的崇敬祭祀,到异彩纷呈的水稻文化节、丰收节以及形态多样的水稻秸秆手工艺品,都体现了水稻文化在亚洲国家间的神奇纽带作用。

东方的人们就在这条“魔带”上成为大地上的亲兄弟。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皮特·克莫恩曾说过:“水稻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本身的营养价值,而且在于它是众多亚洲国家传统宗教和社会仪式的一部分。” 除了水稻生发起的龙文化之外,“糯稻文化圈”一直是关于水稻研究的热点。

糯稻文化圈当然以糯米的食用方式为主,这些围绕糯稻而发展起来的文化,影响着文化圈内的人。比如古老的舂糯米年糕,这种风俗从中国西南横跨长江流域直至日本,至今仍然存在着。而用糯米制作的糕点也一直存在着。糯米除去供主食、副食及酿酒之外,还有许多别的用处。

在糯稻文化圈内,古代人不但生前食用和消耗糯米,死后还要使用糯米。为了不让尸体腐败,在棺和椁的里里外外都用糯米调和石灰加红楠树汁捣烂以后,包涂于棺椁的四周上下,顶部还要特地加厚,这种“混凝土”的硬度不亚于水泥。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