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蜗牛不能登顶!2012清华MBA面试总结-袁一宁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谁说蜗牛不能登顶!2012清华MBA面试总结-袁一宁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8、你为一个经销商集团做了一个运营方案?他们为什么找你做呢?你是怎么做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你的这种做法不是增加了对方的人力成本了么?

上面的几个问题,大家看着平淡,其实面试现场之激烈,真的难以用语言形容,面试老师经常打断我上一个问题的回答,然后在我的回答中挑出漏洞继续发问,一个接着一个的问题,象连珠炮一样袭来,有几个问题甚至是三位老师同时发问当时我真的是只有招架之功了。这里面还有一个插曲:面试开始不久,面试老师就让助理老师给我倒了一杯水,但是这杯水到最后我也没喝上一口。

第三章 感谢,还是感谢

一路走过来,要感谢的人太多。我从立仁东方学到的不仅仅是MBA申请的一些经验,更多的是思考方式的改变。

首先是杨老师本人,他不会给你过度的辅导,而是不断的引导你自己去悟,引导你挖掘自身的潜力。我觉得这是杨老师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我是一个非常主动“折磨”杨老师的学生,感谢杨老师!

其次,这里有很多MBA的学长,他们的经验总结,是最好的学习范本,与他们的交流过程可以纠正很多原来的误解,增长见识,对MBA有更深的了解,他们给予你的建议,也会受用终生。感谢所有曾经帮助过我的学长,特别感谢刘田运学长,给予我最多的帮助,特别感谢苏秦学长,在我低谷时给予我最大的鼓励。

最后,感谢在立仁东方一起并肩奋战的战友们,都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在杨老师这里都是知己,大家为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相互提高,就像一个大家庭。感谢所有的战友们,永远怀念我们并肩奋战的日子,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大家的名字了,情在心中。

最后以一个小故事作为收尾吧。

一人问禅师:“成功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否很遥远?”禅师:“并非如此。成功对于每个人其实都只需要两步。”“哪两步呢?”禅师说道:“一步开始,一步坚持,就会功到自然成。”

我依然还是那只蜗牛,永不止步的攀登。 愿所有的追梦者成功!

袁一宁

2012/2/22

第一部分:回顾清华之路

转眼之间,完成清华面试已经近2个月了,回顾面试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仍然历历在目,一直想把面试的经验总结出来,希望能够给未来的兄弟姐妹们以帮助。

毫不谦虚的说,我的清华之路历经坎坷,饱含艰辛。

2010年1月,我第一次冲击清华MBA,以笔试B线成绩进入到最后的面试,面试前见到一些清华的学长都说我没问题,就没有特别的准备,凭着感觉就上面试考场了,面试未通过。第一次尝试,我遭遇了不小的打击,但对考取清华还是很有信心,觉得清华是自己努力一定可以达到的目标。

2010年9月,第二次准备,清华进行了首次提前批面试改革。我凭着第一次的经验撰写并提交了清华提前批面试申请材料,结果未进入面试。不久,我开始认真准备笔试,准备凭笔试成绩再次冲击清华。因为有了一次裸考215分的经历,小有经验,所以我信心十足,觉得必上A线。

2011年1月,我满怀着上A线的信心参加笔试,最后成绩却创造了历史最低,远低于2010年,虽然侥幸过了清华提交面试材料的笔试线(清华2010年B线180分,2011年B线是国家东部线165分),但是结果还不如2010年,直接未进入面试。这第二次的失利给我的打击着实不小。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思考自己是否适合清华,是否适合读MBA。

一段时期内,家人劝,朋友说,都建议我面对现实,调整过高的期望。如果一定要考,考个差不多的就行了。我也认真的考虑了所有人的建议,但是我心中有一团清华的火焰,始终都无法熄灭。

就在我最犹豫的时候,2011年3月底,我有幸认识了来自北京的杨立仁老师。他受邀在东北大学某班上公开课,返京时我帮杨老师订的票,在陪杨老师回北京的火车上,他认真的听了我的故事,然后给了我很大的肯定,建议我要坚定目标继续准备清华面试。也正是这次去北京的机会,我在杨老师组织的茶话会上,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兄弟姐妹,顿时感觉

从心中生出一股拼搏的力量。

杨老师的肯定,同学们的鼓舞,让我的清华之火再次熊熊燃烧起来。 2011年6月,我开始认真的准备第三次冲击。

第二部分:第三次冲击 这次冲击,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享: 一、心态。

关于心态,应该每个人都能说出许多,我的理解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在通往MBA的道路上首先要“不卑不亢”。

不卑,是说不要妄自菲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MBA的准备的过程是寻找自身优点和最大化自身优势的过程,要相信自己。

不亢,是指要踏踏实实的准备,绝对不能以傲慢的心态对待MBA的准备。要能吃得苦、哈下腰、经得起批评和自我批评。

同时,考上MBA只代表了你的“一时”,并不能代表“一世”。因此,要怀有“空杯”心态,把精力集中在过程中,不要在乎结果。借用佛家的一句经典: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二、材料准备。

1、面试申请书的第一题。

一般组织提前面试的学校都会有自己的申请书模板,表中的问题有所差异,但是第一题基本都相同,而我觉得第一题其实是最难的题目。

清华申请短文的第一题是:

描述你的短期和长期职业目标。你打算怎么样去实现目标?清华 MBA 项目会对你达成目标起到什么作用?(800字以内)

这道看似平凡的题目,其伟大之处就在于,这道题真真实实的反映了至少四件事: a、你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b、你的职业规划;c、你对清华MBA的认识,你的一切和清华MBA的一切是否相契合;d、你是否有培养价值。

这四件事情的任何一件,不能直接决定你一定能进入清华,但是有一件事情不清晰,都会直接决定你进不了清华。另外,不要觉得这道题的材料写好了就行,你必须彻底弄懂这道题目,因为这会一直伴随你到面试,面试老师会对这里面不清晰之处,进行狂空滥炸,直到面试官明白,或者你被问倒。

所以,考MBA前一定要思考好两件事:自我认知和职业规划。在此基础上,认真的了解清华,认识清华,思考自己和清华相契合之处。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清华负责。

2、面试申请书的其他题目。

最难的第一篇短文解决了,后面的题目会清晰很多,这里提示以下几点:

首先,一定要实事求是,绝对不能编造故事;其次,在叙述过程中,要有清晰的逻辑层次,比如按照背景、事件、收获及总结这几方面来谈;再次,要在叙述过程中坚持扬长避短,突出优势,淡化劣势,但不能说假话。

MBA的申请人,甚至说MBA毕业多年的人,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重要的是你需要很清楚的了解自己的优势,且能运用优势;最后,就是不要“贪”,材料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因此不要去攀比材料,而要真实的探求材料中写的是不是自己,是不是能够让清华的老师从中看出你的管理潜质和培养价值。

3、关于推荐信。

推荐信是一件“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材料。说“成事不足”,是因为除非能够找到世人皆知的名人来写,这份材料不会对你上MBA起到实质作用,说“败事有余”,是因为这里面任何一句话写的不恰当,都可能会直接被否定。因此,推荐信一定也要认真对待。

很多同学也都会在这里纠结,找谁写,写什么,如何写。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看,最佳答案是:找一个熟悉你的上司,最好是直接上司来写,诚恳和真实的写出你的优势,突出你的管理潜质和培养价值,至于劣势的地方如何写,真的是因人而异了。

4、关于材料的重要提示。

申请材料将伴随整个MBA的申请过程,一定要认真对待,写的时候一定要先梳理一遍自己的工作经历,甚至是生活经历,从中提取有益的内容,切不可怠慢。

三、面试准备。

面试准备貌似是材料关过了以后才进行,但其实,写材料的过程就是已经开始准备了。 我们在这里首先进行一个换位思考,如果你是清华的面试老师,一个素未谋面的考生,出现在你面前,你要如何去评价他是否适合清华MBA呢?

这里你的已知条件只有一个:清华已经认可材料中的申请者了(因为材料已经脱颖而出)。 好,我想你的答案和面试老师的一样,面试老师要做的事情简单来说就是:

通过面对面的交流,验证申请人材料的真实性,以及材料中的申请人和真实的申请人是否一致。

如此,则面试的准备其实从写材料就开始了,而认真研究申请材料则是面试通过的不二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