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概论简答题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大气概论简答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一章 1. 地球是目前所知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演化和高度文明的行星,它具有什么独特条件?它的大气演化有什么特点?

答:1. 地球离太阳距离适中,既能够获得足够的能量,又不至温度过高,大部分水以液态存在,适宜的温度利于各种生物正常的生存、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2. 地球质量适中,自转速度合适,形成适宜的大气圈、海洋陆地等。大气层挡住了来自宇宙空间的强烈的紫外线,挡住了大部分撞向地球的陨石,使照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阳光不会散发到太空中去,地球上的温度才不会剧烈变化等。 3. 地球绕太阳近圆轨道,地轴适当倾斜,自转速度适中。 大气演化的特点:地球大气以氮、氧为主,这在太阳系中是唯一的。地球大气演化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代大气(原始大气)。地球原始大气有氢、氦、氢的化合物如甲烷和氨气组成。

2. 第二代大气(还原大气)。最初地球和小行星剧烈碰撞产生高温,使地球内部

的水汽、氧和二氧化碳等释放出来,由于地球引力够大,这些气体被吸引住。此时大体的组成约为80%的水汽,10%的二氧化碳,以及氮气等。 3.第三代大气(现代大气、氧化大气)。水汽通过成云致雨,最后形成了河、湖和海洋(部分水来自地球与流星、彗星碰撞),故大气中水汽减少。二氧化碳通过溶入海洋,形成石灰石,被植物光和作用固定等,也逐渐减少。氮气则通过动植物代谢中排出的蛋白质分解产生而逐渐增多。氧气一方面通过水汽分解产生,另一方面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所以氧气含量逐渐增加。最后形成了现在组成的地球大气:以氮气和氧气为主,以及氩气、二氧化碳等。

2 现代大气的组成成分中,哪些对大气热力过程起作用?哪些对大气化学、云、降水和大气辐射起作用?最丰富的4种成分是什么?哪种变化最大,它为什么重要?

答:对大气热力过程起作用的主要是水的三相:水汽、水粒、冰粒,还有其他的一些温室气体,比如二氧化碳。 对大气化学、云、降水和大气辐射起作用的是水的三相和固态或液态的其他小颗粒(气溶胶)。 最丰富的4种成分是氮气、氧气、氩气、二氧化碳。 变化最大的是水汽,它十分重要原因有:它可以成云致雨,相变中会释放潜热,还是温室气体,强烈吸收地球放射能量的一部分,维持地球能量平衡方面有重要作用。 第二章

3.大气温室和农业生产中的温室(花房)有什么不同?

答:真正的温室效应,即花房效应,主要是由于温室顶上的玻璃或塑料薄膜罩子阻止了内外空气的交换,从而达到了保温的效果。而温室气体是吸收了地球长波辐射后,将部分吸收的辐射放出返还给地表,由此,地表的温度要比辐射平衡温度高。 8.请找寻有关预防霜冻有哪些方法?原理是什么? 答:霜冻,是指在农作物生长季节里,地面和植物表面温度下降到足以引起农作物遭受伤害或者死亡的低温。有霜冻时可以有霜出现(白霜),也可以没有可见霜出现(黑霜)。有霜时农作物不一定遭受霜冻之害。因此,我们要预防的是霜冻而不是霜。

霜冻是在能引起显著降温的天气形势下发生的。形成霜的气象条件是晴朗微风的夜晚。夜间晴朗有利于地面或地物迅速辐射冷却。霜冻前夜天气晴朗,夜间无云,地面辐射将热量传给高层大气,大气逆辐射较弱,还给地面热量较少,地面降温幅度大,所以霜冻前夜气温较低。

霜冻危害作物的原因:是低温促使植物细胞间隙的水形成冰晶,并继续夺取细胞中的水分,冰晶逐渐扩大,因此不仅消耗了细胞水分,而且引起原生质脱水使原生质胶体变质。从而使细胞脱水引起危害;代谢过程被破坏,原生质结构受损伤以及细胞内冰块的机械损伤。 霜冻的预防措施:

(1)熏烟法:在霜冻之夜,在田间熏烟可有效地减轻避免霜冻灾害,烟雾中的颗粒可以吸收地球辐射。

(2)喷水法:在霜冻发生前,用喷雾器对植株表面喷水,可使其体温下降缓慢,而且可以增加大气中水蒸气含量,水气凝结放热,以缓和霜害。

(3)灌溉法:潮湿的土壤热容量大,导热率也大,表层冷却慢,所以在霜冻发生前,浇湿茶园地面,可减轻霜冻强度。霜前灌水,霜后淋水洗霜。霜冻前适当灌水,一方面可提高土壤热容量,防止根系受冻;另一方面有利于冻后植株体内水分平衡,促进其及时恢复。霜后淋水,可缓慢增温解冻,减轻冻害。因霜后早上阳光充足,增温剧烈,若对受害作物及时淋水洗霜,可减缓剧烈增温作用,从而减轻霜冻对作物的伤害。

(4)覆盖法:用草帘、薄膜将茶蓬覆盖。此法适用较小面积。因成本较大,但对即将待摘的白茶和头批高档茶有必要采用。

(5)扰动混合法,晴夜的近地层常为逆温层,用风机吹风搅动,把上面暧空气搅动,向下混合, 达到提高下层温度以防霜冻。

第三章

2.从很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时,眼镜上会出现凝结现象?为什么从温暖室内到很冷的室外眼镜上却没有凝结?

答:从室外到室内: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水了。从室外进到暖室,当冰冷的眼镜片的温度达到了室内水汽的露点,空气中的水汽就会凝结成小水滴,当在室内一段时间温差改变后水分又会自动蒸发。

从室内到室外:室内比室外要热,镜片的温度相对要高,因此到外面后,镜片的温度是高于露点的,水蒸气不会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上。 6.形成露和霜的天气条件有哪些, 为什么?

答:水汽达到饱和时即可产生凝结,当其产生于地表时,就是我们所说的露或霜。露和霜是由于地面及近地面物体在夜间辐射冷却降温形成。因此天气条件是晴朗少风湿度大的夜间,晴朗少风是因为此时地球辐射更容易穿过,不会被云等吸收,少风能减少气体流动,这样有利于温度降低。而湿度大则露点比较高,更容易达到。当地表温度降低到露点时(在0℃以上),水汽在地面及近地面物体上冷却凝结而成可见的小水珠,这就是露。形成露以后,如果温度持续下降到0℃以下,小水珠冻结成冰珠,称为冻露。当温度降至霜点时,水汽直接凝华生成白色松脆的冰晶,称为白霜。如果空气非常干,温度降低达不到霜点,没有可见的霜出现,这时称为黑霜。冻露、白霜和黑霜统称为霜。 第四章

3.举出每属云的两个显著特征? 答:直展云:

积云:垂直向上发展,顶部呈圆弧形或圆弧形重叠凸起,底部几乎是水平的云块,云体边界分明;

积雨云:云体庞大,云顶呈铁砧状或马鬃状,云底阴暗混乱,起伏明显,有时呈悬球状结构。常产生雷暴,阵雨(雪),云底偶有龙卷产生。 低云:

雨层云:厚而均匀的降水云层,完全遮蔽日月,呈暗灰色,布满全天,常有连续性降水。云底会形成雪(雨)旛,云底显得混乱。 层积云:云块个体很大,成群排列,视角多大于5度。云层常呈灰色、灰白色,常有若干部分比较阴暗,有时可降雨、雪,但较微弱。

层云:云底低而均匀,像雾,但不接地,呈灰色或灰白色。 中云:

高积云:云块较小,轮廓分明。成群、成行、成波状排列,视角在1-5度,薄的云块呈白色,厚的云块呈暗灰色。

高层云:带有条纹或纤缕结构的云幕,颜色灰白或灰(蓝)色。可看到昏暗不清的日月或看不到日月,云层各部分阴暗程度不同,云底没有显著的起伏。 高云

卷云:丝缕状,分离散乱,云体通常白色无暗影 卷积云:似鳞片或球状细小云块组成,常排列成行或成群,白色无暗影。(鱼鳞天) 卷层云:白色透明的云幕,日月轮廓分明,地物有影,常有晕环。 4.如何区分浓积云与积雨云,高积云和层积云,厚卷层云和薄高层云,卷层云和卷积云? 答:浓积云与积雨云:浓积云为花椰菜状,云体个体臃肿、高耸。在阳光下边缘白而明亮。积雨云云顶呈砧状或马鬃状。积雨云云底阴暗混乱,起伏明显,有时呈悬球状结构。积雨云个体浓厚庞大,远看如耸立的高山。 高积云和层积云:高积云:云块较小,轮廓分明。成群、成行、成波状排列,视角在1-5度,薄的云块呈白色,厚的云块呈暗灰色。层积云:云块个体很大,成群排列,视角多大于5度。云层常呈灰色、灰白色,常有若干部分比较阴暗,有时可降雨、雪,但较微弱。

厚卷层云和薄高层云:厚卷层云:白色透明的云幕,日月轮廓分明,地物有影,常有晕环;薄高层云:可看到昏暗不清的日月。

卷层云和卷积云:卷层云:白色透明的云幕,日月轮廓分明,地物有影,常有晕环;卷积云:似鳞片或球状细小云块组成,常排列成行或成群,白色无暗影。(鱼鳞天)

第五章

5在夏日陆地上无云的日子,请定性描述一下从日出后24小时内地面附近大气稳定度的变化. 答:

因为温度的日变化,在一天中大气稳定度是变化的。早晨,因夜间辐射导致的逆温,烟霾靠近地面,大气是稳定的。太阳出来后,地面开始吸收太阳辐射,低层大气温度逐渐升高,又由于无云,上层大气吸收的地球辐射少,温度较低,这样地面附近上下温差由逆温变成上层温度低,下层温度高,且温差逐渐变大。这样地面附近大气由绝对稳定,变为条件稳定,甚至绝对不稳定。最大不稳定产生在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即大概午后2点左右,然后由于地面辐射放出能量开始大于吸收的太阳辐射,于是地面开始降温,上下温差减小,大气稳定度上升,最后由于夜间辐射降温,到第二天早晨又达到逆温。如此重复。 7画图说明飞机尾迹云的形成原因。

飞机在高空飞行,其喷出的尾气温度很高,尾气为未饱和的暖空气,如图中所示,这种暖空气与环境中未饱和的冷空气混合,得到混合后饱和的空气,形成凝结尾迹云。

\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灰布云指雨层云,大多由高层云降低加厚蜕变而成,范围很大、很厚,云中水汽充足,常产生连续性降水。

\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鲤鱼斑指透光高积云,往往处在由冷变暖的变性高压气团控制下,云层如果没有继续增厚,短期内仍是晴天。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鱼鳞天指卷积云,出现这种云,表明高层大气层不稳定,如果云层继续降低、增厚,说明本地区已处于低压槽前,很快会下雨或刮风。

第六章

2什么是溶质效应和冰晶效应? 答:因为环境中吸湿性凝结核的存在,即使相对湿度小于100%,这些核也能吸收水汽发生凝结成为溶液滴。这些核则溶解成为离子,这些溶液中的离子对水分子有吸附力,因此降低了溶液滴的平衡水汽压。这个作用称为溶质效应。

在0摄氏度以下时,冰的饱和水汽压比过冷水低,因此,水汽从水滴到冰晶的转移,水滴变小后,蒸发更快,水汽不断在冰晶上凝华,冰晶快速长大。这种现象叫做冰晶效应。 3说明暖云和冷云降水机制?

答:暖云是指云顶暖于冻结温度以上的云,暖云中云滴碰撞与并合(碰并)是致雨的重要过程。在重力作用下,粒子的下落速度不断增加,与此同时,空气阻力随速度的增加也随之增大,重力和阻力很快达到平衡后,粒子的速度不再增大,匀速下降。粒子越大,速度越快。结果是不同的粒子有不一样的速度,一些就会发生碰撞。碰撞的一方必须是大滴,这些大滴可由大凝结核生成,或随机碰撞生成。大滴在下落路上与小滴碰撞后合为一体,叫并合。这些碰并后的粒子更重,下落也越快,因此也碰并更多的粒子。这种碰并过程会导致雨滴快速增大形成降雨。云中的液态水含量,云滴大小的分布,云的厚度,云中上升气流和滴的电性等都影响着重力碰并的效率和雨滴的增长。

冷云指云体温度在0度以下的云,通常云中是冰晶,过冷水滴和水汽三者共存。 这类云产生降水的主要过程是核化作用产生冰核,借助冰水转化过程,由凝华作用产生较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