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高考总结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三年高考总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高考总结

自2010年起陕西考生使用新课标教材参加全国高考以来,一直使用的新课标全国卷,纵观三年来的高考试题,尽管每年都有变化,但有一些共性。

一.试题结构稳中有微调

新课标全国卷的地理试题仍然由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大部分构成。客观性试题有11个小题,以组题形式出现。主观性试题为36题、37题及选修题三部分组成。试题结构比较稳定,但略有变化,在2010年及2011年的客观性试题中,试题有4个题组,而2012年增加一个题组,分为5组题组。满分56分。2012年37试题分值首次超过36题;37题由过去2个小问题构成改变为3个小问题组成;选修试题在2011年有一个设问,2012年改变为两个问题进行设问,条理性更加清楚。

从分值上看,一直保持了客观性试题每题4分,共44分。主观性试题必答题两个大题共46分;选做题每题10分完成三个题中的一个。地理全卷满分为100分。

二.试题特点

新课标全国卷文科综合地理试题呈现出“源于生活,活化教材,淡化分数,强调层次”的特色,符合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基本精神,引领课程改革方向。新课标全国文科综合试卷地理试题总体难度合理,其中2010年新课标全国文科综合试卷地理试题平均难度为0.60,其中I卷为0.58,Ⅱ卷为0.61。2011年新课标全国文科综合试卷地理试题平均难度为0.59,其中I卷为0.48,Ⅱ卷为0.70。2012年新课标全国文科综合试卷地理试题平均难度为0.517,其中I卷为0.476,Ⅱ卷为0.55。总体比较稳定。试题对材料的理解应变能力要求有所提高,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并继续强化了能力考查,强调地理思维过程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综合性、区域性、实践性、图像语言等特点。凸显了高考文科综合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四项综合能力。整体试题特征如下:

1.重视学科基础,注重地理主干知识考查,突出综合素质

1

新课标全国卷文科综合地理试题特别突出对地理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和运用, “知识抽样,突出主干,能力立意”的命题特征在试卷中表现明显。以2012年为例:客观性试题共11小题,满分44分,分为5组题组。其中自然地理部分6小题(4-7,10-11),计24分,人文地理部分5小题(1-3,8-9),计20分。区域地理内容穿插其中。具体如下表: 题号 分值 12分 呈现形式 考核内容 粮食生产影文字材料 响因素、区域农业生产 文字材料和水4-5 8分 系分布图、河流流量统计图 河流水文特征及湖泊对河流的调节作用 影响气温的6-7 8分 区域图 因素和区域定位 文字材料及统计图 工业区位因素、区域发展、产业转移 能力要求 1-3 获取、解读地理信息,组织和调动学科知识正确联系能力 获取解读地理信息,组织和调动学科知识正确联系能力、知识运用能力 运用经纬度定位,获取和解读信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8-9 8分 获取和解读信息,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能力 10-11 8分 文字材料及等等高线地形获取和解读信息,运用地理知识高线地形图 图判读、应用 解决问题能力 36题以区域地图、文字资料形式呈现,设计3个小问题。从资源开发、工业区位、工业集聚等不同侧面、不同角度、重点考查地理环境对区域与发展影响,突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考查; 37题以区域地图和文字资料形式呈现,设计3个小题。从区域气候特征分析、农业区位和地区农业发展三个方面进行探究,考查考生对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理解。选修试题42、43、44题分别以文字资料和地图呈现信息,试题设问一致,都由一个分析性问题和措施性问题构成,对考生地理能力和地理素养考查相对明确,力求难度一致。试题涉及的知识点有:

2

粮食种植、河流水文条件、等高线判读、气候特征与农作物种植条件分析、工业区位分析、区域产业集聚、区域定位和区域特征分析等。这些知识点都是地理学科主干知识,没有出现超出考纲的偏题、怪题,没有出现不易考生理解和把握的地理语汇。

2.试题突出地理学科区域性、综合性特点,地理特色鲜明,注重地图语言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理试题中的信息以文字、图象、表格三位一体的形式呈现,地理图像设计新颖,问题的切入点独特。试题从多个角度考查了考生的读图、析图提取信息能力,要求考生通过阅读图文材料,快速准确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成为正确作答的第一基本能力要求,综合考查学生读图、用图解决问题的能力。在2010年的地理试题中共计地理图像9幅及相关文字信息。其中地图的考查包括区域地图、统计图、等值线图、示意图等。2011年地理试题部分有9幅图表,包括世界和中国区域地图、气候特征统计图、等值线图、数据表格等。2012年地理试题图像系统共有11幅图,其中区域地图占7幅。但是区域地图比例尺大小不同,显示区域既有宏观区域,也有微观区域。图例设计简洁清楚,图面设计信息点突出。需要考生从图像中获取有效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后,对涉及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运用相关的地理原理对地理问题进行论证和探讨。通过以图带文,图文转换等方式,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理解、分析、解释有关地理事物,发现地理问题,探究地理问题、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四大能力。学科特色鲜明,“无图不成题”已成为地理高考命题的基本趋向。

3.试题注重学习过程与方法考查,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体现目

标要求

试题由以往对知识技能关注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综合目标的考查。注重知识的“活学活用”,反映自主学习的要求。新课标地理试题“能力立意”明确,注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理解、分析、解释有关地理事物,发现地理问题,探究地理问题、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四大能力。例如:2010年文综客观性试题中的第4、第5小题的作答,通过对劳动力人口学习和认知,发现区域人口增长的一般规律,从而判断的出人口的增长与社会负担、劳动力职业等的正确关

3

系,突出对考生情感价值观的考查。2011年文综试题第37题在概括大陆制造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特点基础上,要求考生以某一城市或地区为例,分析公司总部区位特征。避免考生对地理知识的死记硬背现象,考查考生运用地理学视角探究人类活动的合理性,鼓励考生对自己的见解能够“自圆其说”。改变了以往试题死板生硬的设问方式,渗透人文关怀,让考生不再感到考试就是在“为难” 考生的印象,感觉到在高考中我可以把自己知道的、了解的书写出来,可以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阅卷者,引导考生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在2012年文科综合试题参考答案和以往参考答案相比较,标准答案正文部分出现很多“(??)”内容,这些“(??)”内语句往往是对正文标准答案的补充和替换。说明专家们在制作标准答案时充分考虑到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差异和思维特点差异,加强了对考生“言之有理”答案的肯定,有利于今后教学改革的实施。

4.彰显时代精神,体现身边地理

崭新的命题角度,灵活的命题方式无不体现了课改的新理念。从“求变、创新”的角度看,地理高考正在逐步完善和确定新的地理考试评价目标,以“有用的知识”、“适应社会发展的学习能力”为评价核心,从而使原有的评价体系(以知识立意)不断向“以能力立意”的方向转变。

地理取材的主要内容不再是以纯粹的地理时事材料为背景,而是更多的关注了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耕地保护等。总体而言,对热点焦点整个地把握更为宽泛,并带有普遍性,整个试题具有热点不热,关注社会,学以致用的特点。试题以现实生活中的重大热点和热点区域为背景,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试题情景设计丰富多样,看似繁杂而切入点小,知识落点回归教材重点知识体系,体现了“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特点。试题取材来源于生活中发生时间近、影响广泛,考生知情率高的热点问题。

2010年地理试题选择题1—3题以我国新疆冬季的大暴雪天气为背景,强调对自然灾害的关联性的感知;选择题4—5题引导人们对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时期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关注;选择题6—8题的区域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选择题9—11题以中东某地区为切入点,通过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的理解,引发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对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关注;37题通过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