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规范》-国网版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规范》-国网版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Q / GDW XXX─20XX

6.2 网络结构

变电站网络在逻辑上由站控层网络、间隔层网络、过程层网络组成:

a) 站控层网络:间隔层设备和站控层设备之间的网络,实现站控层内部以及站控层与间隔层之间

的数据传输;

b) 间隔层网络:用于间隔层设备之间的通信,与站控层网络相连;

c) 过程层网络:间隔层设备和过程层设备之间的网络,实现间隔层设备与过程层设备之间的数据

传输。

全站的通信网络应采用高速工业以太网组成,传输带宽应大于或等于100Mbps,部分中心交换机之间的连接宜采用1000Mbps数据端口互联。 6.2.1 站控层网络

站控层网络采用结构、传输速率和主要连接设备: a) 站控层网络采用星型结构;

b) 站控层网络采用100Mbps或更高速度的工业以太网;

c) 站控层交换机连接数据通信网关机、监控主机、综合应用服务器、数据服务器等设备。 6.2.2 间隔层网络

间隔层网络连接站控层网络,采用星型结构,传输速率和主要连接设备: a) 间隔层网络采用100Mbps或更高速度的工业以太网;

b) 间隔层交换机连接间隔内的保护、测控和其他智能电子设备,用于间隔内信息交换; c) 宜通过划分虚拟局域网(VLAN)将网络分隔成不同的逻辑网段。 6.2.3 过程层网络

过程层网络包括GOOSE网和SV网,分别要求: a) GOOSE网

1) 采用100Mbps或更高速度的工业以太网; 2) 用于间隔层和过程层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 3) 按电压等级配置,采用星形结构; 4) 220kV以上电压等级应采用双网;

5) 保护装置与本间隔的智能终端设备之间采用点对点通信方式。 b) SV网

1) 采用100Mbps或更高速度的工业以太网; 2) 用于间隔层和过程层设备之间的采样值传输; 3) 按电压等级配置,采用星形结构; 4) 保护装置以点对点方式接入SV数据。 7 系统配置

7.1 硬件配置

7.1.1 站控层设备

站控层负责变电站的数据处理、集中监控和数据通信,包括监控主机、数据通信网关机、数据服务器、综合应用服务器、操作员站、工程师工作站、PMU数据集中器、计划管理终端、二次安全防护设备、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及打印机等。 7.1.1.1 主要设备功能要求:

a) 监控主机:负责站内各类数据的采集、处理,实现站内设备的运行监视、操作与控制、信息综

合分析及智能告警,集成防误闭锁操作工作站和保护信息子站等功能;

b) 操作员站:站内运行监控的主要人机界面,实现对全站一、二次设备的实时监视和操作控制,

具有事件记录及报警状态显示和查询、设备状态和参数查询、操作控制等功能; c) 工程师工作站:实现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的配置、维护和管理;

d) Ⅰ区数据通信网关机:直接采集站内数据,通过专用通道向调度(调控)中心传送实时信息,

同时接收调度(调控)中心的操作与控制命令。采用专用独立设备,无硬盘、无风扇设计; e) Ⅱ区数据通信网关机:实现Ⅱ区数据向调度(调控)中心的数据传输,具备远方查询和浏览功

9

Q / GDW XXX─20XX

能;

f) Ⅲ/Ⅳ区数据通信网关机:实现与PMS、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等其他主站系统的信息传输; g) 综合应用服务器:接收站内一次设备在线监测数据、站内辅助应用、设备基础信息等,进行集

中处理、分析和展示;

h) 数据服务器:用于变电站全景数据的集中存储,为站控层设备和应用提供数据访问服务。 7.1.1.2 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智能变电站主要设备配置要求:

a) 监控主机宜双重化配置; b) 数据服务器宜双重化配置;

c) 操作员站和工程师工作站宜与监控主机合并; d) 综合应用服务器可双重化配置; e) Ⅰ区数据通信网关机双重化配置; f) Ⅱ区数据通信网关机单套配置; g) Ⅲ/Ⅳ区数据通信网关机单套配置;

h) 500kV及以上电压等级有人值班智能变电站操作员站可双重化配置; i) 500kV及以上电压等级智能变电站工程师工作站可单套配置。 7.1.1.3 110kV(66kV)智能变电站主要设备配置要求:

a) 监控主机可单套配置; b) 数据服务器单套配置;

c) 操作员站、工程师工作站与监控主机合并,宜双套配置; d) 综合应用服务器单套配置;

e) Ⅰ区数据通信网关机双重化配置; f) Ⅱ区数据通信网关机单套配置; g) Ⅲ/Ⅳ区数据通信网关机单套配置。 7.1.2 间隔层设备

7.1.2.1 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智能变电站主要设备配置要求如下:

a) 测控装置应独立配置;

b) 测控装置有以下三种配置模式,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1) 配单套测控装置接单网模式:仅接入过程层A网,实现对过程层A网SV数据采样和A

网智能终端GOOSE状态信息传输;

2) 配单套测控装置跨双网模式:跨接到过程层的A、B网段,实现对A、B网的SV数据的

二取一采样和智能终端数据的GOOSE状态信息传输,跨接双网的网口具有独立的网络接口控制器;

3) 测控双重化配置模式:分别接入过程层A、B网,实现对A、B网的SV数据的冗余采样

和智能终端数据的GOOSE状态信息传输。

c) 其他设备配置参见《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110(66)~750kV智能变电站部分2011

版)》。

7.1.2.2 110kV(66kV)智能变电站主要设备配置参见《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110(66)~750kV智能变电站部分2011版)》。 7.1.3 过程层设备

过程层主要设备配置要求: a) 合并单元应独立配置,每周波采样点可配置,采样同步误差不大于1μs,支持DL/T860.92、GB/T

20840.8; b) 智能终端应独立配置,输入/输出可灵活配置; c) 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应满足就地安装的防护要求; d) 其他设备配置参见《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110(66)~750kV智能变电站部分2011

版)》。

7.2 系统软件配置 7.2.1 系统软件

主要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历史/实时数据库和标准数据总线与接口等,配置要求:

10

Q / GDW XXX─20XX

a)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应采用LINUX/ UNIX 操作系统。 b) 历史数据库

采用成熟商用数据库。提供数据库管理工具和软件开发工具进行维护、更新和扩充操作。 c) 实时数据库

提供安全、高效的实时数据存取,支持多应用并发访问和实时同步更新。 d) 应用软件

采用模块化结构,具有良好的实时响应速度和稳定性、可靠性、可扩充性。 e) 标准数据总线与接口

应提供基于消息的信息交换机制,通过消息中间件完成不同应用之间的消息代理、传送功能。

7.2.2 工具软件

工具软件包括系统配置工具和模型校核工具: a) 系统配置工具

1) 提供独立的系统配置工具和装置配置工具,能正确识别和导入不同制造商的模型文件,具

备良好的兼容性;

2) 系统配置工具应支持对一、二次设备的关联关系、全站的智能电子设备(IED)实例以及

IED间的交换信息进行配置,导出全站SCD配置文件;支持生成或导入变电站规范模型文件 (SSD)和智能电子设备配置描述(ICD)文件,且应保留ICD文件的私有项; 3) 装置配置工具应支持装置ICD文件生成和维护,支持从SCD文件中提取需要的装置实例

配置信息;

4) 应具备虚端子导出功能,生成虚端子连接图,以图形形式来表达各虚端子之间的连接。 b) 模型校核工具

1) 应具备SCD文件导入和校验功能,可读取智能变电站SCD文件,测试导入的SCD文件

的信息是否正确;

2) 应具备合理性检测功能,包括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网际协议(IP)地址唯一性检

测和VLAN设置及端口容量合理性检测;

3) 应具备智能电子设备实例配置文件(CID)文件检测功能,对装置下装的CID文件进行检

测,保证与SCD导出的文件内容一致。

7.3 时间同步

智能变电站应配置一套时间同步子系统,配置要求如下:

a) 时间同步子系统由主时钟和时钟扩展装置组成,时钟扩展装置数量按工程实际需求确定; b) 主时钟应双重化配置,支持北斗导航系统(BD)、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面授时信号,优

先采用北斗导航系统,主时钟同步精度优于1μs,守时精度优于1μs/h(12小时以上); c) 站控层设备宜采用简单网络时间协议(SNTP)对时方式; d) 间隔层和过程层设备宜采用IRIG-B、1PPS对时方式。 7.4 性能要求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主要性能指标要求:

a) 模拟量越死区传送整定最小值<0.1% (额定值),并逐点可调; b) 事件顺序记录分辨率(SOE):间隔层测控装置≤1ms;

c) 模拟量信息响应时间(从I/O输入端至数据通信网关机出口)≤2s; d) 状态量变化响应时间(从I/O输入端至数据通信网关机出口)≤1s; e) 站控层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MTBF)≥20000h,间隔层测控装置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30000h; f) 站控层各工作站和服务器的CPU平均负荷率:正常时(任意30min内)≤30%,电力系统故

障时(10s内)≤50%;

g) 网络平均负荷率:正常时(任意30min内)≤20%,电力系统故障时(10s内)≤40%; h) 画面整幅调用响应时间:实时画面≤1s,其他画面≤2s;

i) 实时数据库容量:模拟量≥5000点,状态量≥10000点,遥控≥3000点,计算量≥2000点; j) 历史数据库存储容量:历史数据存储时间≥2年,历史曲线采样间隔1min~30min(可调),历

史趋势曲线≥300条。

11

Q / GDW XXX─20XX 8 数据采集与信息传输

数据采集应满足变电站当地运行管理和调度(调控)中心及其他主站系统的数据需求,满足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以及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的要求,数据采集范围和传输要求如下:

a) 数据采集范围应包括电网运行数据、设备运行信息、变电站运行异常信息; b) 电网运行信息包括稳态、动态和暂态数据;

c) 设备运行信息包括一次设备、二次设备和辅助设备运行信息;

d) 变电站运行异常信息包括保护动作、异常告警、自检信息和分析结果信息等; e) 变电站内变电站与主站交互的图形格式遵循Q/GDW 624; f) 数据传输采用DL/T860;

g) 变电站与主站交互的模型格式遵循Q/GDW 215;

h) 变电站与主站之间通信采用DL/T634.5101、DL/T634.5104或DL/T 860。 9 二次系统安全防护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安全分区及防护原则: a) 安全Ⅰ区的设备包括一体化监控系统监控主机、Ⅰ区数据通信网关机、数据服务器、操作员站、

工程师工作站、保护装置、测控装置、PMU等;

b) 安全Ⅱ区的设备包括综合应用服务器、计划管理终端、Ⅱ区数据通信网关机、变电设备状态监

测装置、视频监控、环境监测、安防、消防等;

c) 安全Ⅰ区设备与安全Ⅱ区设备之间通信应采用防火墙隔离;

d)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通过正反向隔离装置向Ⅲ/Ⅳ区数据通信网关机传送数据,实现与其

他主站的信息传输;

e)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与远方调度(调控)中心进行数据通信应设置纵向加密认证装置。

12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