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2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2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8.在海鸥快乐的鸣叫中,老人也在吟唱着,他唱着什么呢?课件出示,指名读。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nì)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A. 理解“亲昵”——十分亲热,形容关系很密切。 B. 能从老人取的名字中猜出是一只只怎样的海鸥吗? C. 对海鸥这样的熟悉,可以让我们看出什么?

9.所以,提到海鸥,谈到海鸥,老人的精神劲儿就上来了,你们看—— 10.课件出示老人与海鸥的一组图片,配乐朗读课文10、11两个自然段。 A.这段讲述,哪里最让你感动? B.体会老人与海鸥亲人般的情谊。

(设计意图:只有学生参与了学习,才能让他们得到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此环节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先去学,去体会,去交流。) 11.学生自主选择2-11自然段中的段落进行有感情朗读。 (二)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情:

1.十多年啊,几千日子,每到冬天,老人每天都要这样把海鸥当作至亲至爱的人一样照料着,疼爱着。可是,苍天作弄人,这样一位可亲可敬的老人却在十多天后去世了,当作者他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遗像的照片放大,带到翠湖边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课件出示,齐读)

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我们非常惊异,急忙从老人的照片旁退开,为海鸥们让出了一片空地。 A. 发生了什么事,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讲一讲。

B. 它们连声鸣叫,叫声与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如果给它们安上我们人类的嘴巴,它们会怎么呼唤,怎么倾诉呢?学生想象。 C. 学生交流。

D. 引子:“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那在说——(指名多人回答)。 E. 再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读占鳌头”,特别是阅读教学中,如果离开了声情并

5 / 9

茂的朗读,只是老师串讲,那这样的阅读教学是残缺的。)

2.海鸥们的声声呼唤,多想让老人听见,它们在呼唤:老爷爷啊,您怎么躲在镜框后,怎么不出来啊!课件出示相关内容: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A. 老师深情朗读。

B. 看到这一幕,一旁的人们会怎么想怎么说呢?想象表达。

C. 扣住“急速”、“轮流”、“默默”、“竟”、“肃立不动”等词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D. 指名读,点评后再读。

E.介绍有关的资料:海鸥从遗像中感受到了老人的离去,但他们永远也不会知道,在老人临终的床头还放着一包掰好的饼干丁,只可惜老人再也无法将他们送到翠湖边他们更不会知道,老人仅仅是因为想省下更多的钱来喂他们而被小小的感冒夺去了生命;他们只是伤心地围着老人的遗像鸣叫着,翻飞着。 F. 配乐再读这段话。 三、升华总结:

1.为了纪念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昆明的人们在翠湖湖畔筑了一座铜像,这也是第一座平民塑像(课件出示)。

2.如果在这座铜像的底座上给老人写一段介绍,同学们仿照“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辞,想想可以该怎么写。 3.交流,点评。

(设计意图:在这里,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创编,给老人撰写碑文,这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智力发展情况设计的练习,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与提高。) 4.我们相信,每到海鸥飞临翠湖边的季节,一定会有很多人像当年的老人一样,给它们喂食,给它们关爱。老人虽然已经不在人间,但他爱鸟的种子已经播撒进了每一个善良人的心田!(课件出示:珍爱动物,共创和谐)

6 / 9

板书设计 老人与海鸥

珍爱动物,共创和谐 练习设计

1.认真抄写文中出现的成语,同时选两个造句:

2.给每个自然段拟一个小标题。

3.勾画出文中的比喻句,想想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4.阅读题。

追赶风筝的孩子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只见两个孩子猛追着在晴空中越飞越远的一只断线风筝??

“你俩要是带翅膀的小天使就好了!”

“快变成一只能远走高飞的老鹰吧!你们就准能把风筝逮住!”?? 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竟哈哈大笑地挖苦这两个气喘吁吁的孩子。 “对,人们为什么不能像鸟儿似的长出一双翅膀在空中飞翔?”一个“飞”向天空的幻想在这两个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从此,他们开始留心观察鸟类高飞和滑翔时双翅的变化,并精心制作各种会“飞”的玩具。他俩长大后,仍然继续研究飞翔的原理。

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1903年,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诞生了。这架螺旋桨飞机的发明家,正是二十年前,奋力追捉飘荡在空中断线风筝的两个美国孩子——莱特兄弟。 1.填空。

(1)“追赶风筝的孩子”是指 。

7 / 9

(2)“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这句话中“这番情景”是指 。

2.莱特兄弟的幻想变成了怎样的现实? 3.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想法?

教学探讨与反思

在教学本课时,让学生找出文中老人爱海鸥的句子,细细地品读,深入地讨论、交流,感受到老人对海鸥的一片真情;而后让学生交流选择的最受感动的镜头,教师引导、点拨,力争通过感人的场景,使学生受到一次心灵的震撼。再通过课堂反思,及时升华情感。课后可及时让学生搜集动物与人和谐相处的故事或资料,从而进一步体味到人与动物间的浓浓真情。 补充资料

“海鸥老人”——吴庆恒

《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被昆明人称为“海鸥老人”的吴庆恒生前孤身一人,每年冬天飞抵昆明的红嘴鸥是他唯一的寄托。每年红嘴鸥“驾临”,老人天天徒步二十多里进城给它们喂食,和它们嬉戏,风雨无阻;老人每月308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为此,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往往要到中午12点多才到翠湖,喂一阵海鸥,老人又得赶在3点前步行回西郊昆明化工厂。在工厂打晚饭吃时,顺便捡一些别人丢掉的馒头,晚上回家后把馒头切成碎块,再和着自己给海鸥买来的面粉、白糖、鸡蛋,制作成海鸥食品,第二天又带给海鸥,周而复始。

四元五角一斤的饼干,老人毫不吝啬买给海鸥吃,他知道那是海鸥最喜欢的

8 / 9

美食;他还经常买来鸡蛋为海鸥制作“鸡蛋饼干”;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两毛钱一包的金沙江香烟。

他与红嘴鸥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以至于他能将水中的海鸥一只只叫上岸。在老人生命的最后时光,老人最牵挂的依然是红嘴鸥。

老人去世后,记者去了他的屋里,只放得下一张床,有一本英汉大辞典。邻居包师傅说,老人平时十多元钱的收音机都舍不得买,他喜欢听京戏,包师傅放时他就请包师傅将声音放大一点。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是6个鸡蛋和一小袋面粉,那是弄来给海鸥吃的。工厂退管办的师傅说,老人30多年了从不报销医药费。去世前仅是患了感冒。老人的床前挂着一张很小的海鸥的照片,听说那是他花了3元钱请翠湖公园照相的人帮着拍的,照片上的海鸥很小。记者答应过老人两件事:一件事是给老人一套他与海鸥的照片,另一件事是带他去看海鸥睡觉的地方。想不到竟然爽约?? 说到这里,记者沉默了,伸手去擦眼睛。 老人去世后,他被昆明人不断追忆和怀念,认为他代表了昆明人与红嘴鸥和谐共处的精神及爱鸥护鸥的优秀品质,值得每一个市民学习。

9 / 9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