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经讲道大纲(六)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释经讲道大纲(六)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进深阅读和研究书目

William Barclay, The Letter to the Hebrews, (Philadelphia: Westminster, 1957).

John Brown,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Banner of Truth Trust, 1961).

F.F. Bruce,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New International Commentary on the New Testament,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64).

M.R. DeHaan, Hebrews, (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59).

Philip Edgcumbe Hughes, A Commentary on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77).

H.A. Ironside, Studies in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and the Epistle to Titus, (New York: Loizeaux, 1958).

Homer A. Kent Jr.,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a Commentary, (Grand Rapids: Baker, 1972).

G.H. Lang,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London: The Paternoster Press, 1951).

J.C. Macaulay, Expository Commentary on Hebrews, (Chicago: Moody, 1948.

F.B. Meyer,The Way Into the Holiest: Expositions of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London: Marshall, Morgan & Scott, n.d.).

G. Campbell Morgan, The Triumphs of Faith, (London: Pickering & Inglis, n.d.).

Andrew Murray, The Holiest of All: An Exposition of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London: James Nisbet, 1895).

William R. Newell, Hebrews Verse by Verse, (Chicago: Moody, 1947).

John Owen, An Exposition of Hebrews, (Evansville, Ind.: Sovereign Grance Publishers, 1960).

Arthur W. Pink, An Exposition of Hebrews, 2 vols., (Grand Rapids: Baker, 1963).

Charles F. Pfeiffer,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Chicago: Moody, 1962).

Adolph Saphir,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An Exposition, 2nd ed., 2 vols., (Reprinted – rand Rapids: Zondervan, 1902).

Joseph Seiss, A Popular Lecture on the Epistle of Paul the Apostle to the Hebrews, Reprinted – Lectures on Hebrews, (Grand Rapids: Baker, 1954).

W.H. Griffith Thomas, Hebrews: A Devotional Commentaruy, n.d., (Reprinted –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62).

W.E. Vine, Hebrews, (London: Oliphants, Ltd., 1952).

Arhtur S. Way, Letters of St. Paul and Hebrews, (London: Macmillan & Co. Ltd., 1935).

B.F. Westcott,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the reek Text with Notes and Essays, 3rd ed., 1903, (Repreinted –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55).

Kenneth S. Wuest, Hebrews is the Greek New Testament for the English Reader,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47).

回到最前一页

4 讲章大纲

系列:生活的秘诀

主题:基督——我们的力量 经文:赛四十25-31 金句:“但那等候耶和华的必从新得力。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他们奔跑却不困倦,行走却不疲乏。”

(赛四十31)

引言

以赛亚书第四十章充满从神而来的安慰、警告和挑战。第五节发出安慰,因为拯救的日子如神的应许一般的光明。这一章发出警告,免得神的子民把创造主比作无生命的偶像;然而,这也是一个呼召,叫人为神而重新努力,不论他们正在处于疲乏之中或正在受撒但的压逼之下。总言之,以赛亚书第四十章是一篇关于重生得力的信息。但要了解它,必须看清:

一、力量耗尽的危险(赛四十29-30)

1)事奉的要求会消耗力量(赛四十29) 2)对罪的放任会消耗力量(赛四十30)

二、转换力量的原则(赛四十31)

1)存着委身的心去等待(赛四十31) 2)存着祷告的心去等待(赛四十31) 3)带着期望的心去等待(赛四十31)

三、运用力量的目的(赛四十31)

1)需特别提升生命的生活领域(赛四十31) 2)需承担重要责任的生活领域(赛四十31) 3)需履行日常本分的生活领域(赛四十31)

结语:一个人能“在神所赐的力量中刚强”,就能够为神作大事。

4 讲章大纲阐释

系列:生活的秘诀

主题:基督——我们的力量 经文:赛四十25-31 金句:“但那等候耶和华的必从新得力。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他们奔跑却不困倦,行走却不疲乏。”

(赛四十31)

引言

以赛亚书第四十章充满从神而来的安慰、警告和挑战。第五节发出安慰,因为神在本章起首告诉祂在古时的子民,拯救的日子如祂所应许的一样光明。这一章发出警告,因为神在后面的经文中警告祂的子民要提防把创造主比作无生命的偶像。在我们眼前的经文诚然是一个挑战,因为在经文的总结部分,发出了一个为神而重新努力的呼召,不论我们处于疲乏之中或在撒但的压逼下。总言之,以赛亚书第四十章是一篇重新得力的信息,但要了解它的奥秘,我们必须看清:

一、力量耗尽的危险

“疲乏的,他赐能力;软弱的,他加力量;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困倦,强壮的也必全然跌倒”(赛四十29-30)。先知列出了一个大纲,顺序表达了不同程度的危机:首先是疲乏,然后是软弱,最后是全然崩溃。这些词句都是要表达力量耗尽的危机。对魔鬼来说,这是个良机;他在我们属灵生命的背后,是何等的警惕,阴险,为要等候着这时机,这都是我们各人知道的。

在旧约时代,摩西曾警告神的子民有关这种力量耗尽的危机。他 说:“你要记念亚玛力人在路上怎样待你…怎样攻击你…趁你疲乏困倦,击杀你身后软弱的人”(申廿五17-18)。大卫曾有这种经

历,就是当他与伟人的某个儿子作生死决战时,且在几乎被杀的劣势下,得到他忠心的仆人比筛出手救了他。大卫面临战败的危险,是因为他“疲乏了”(撒下廿一15)。

留心这种力量的耗尽,这对我们来说实在是何等的重要。我们从神的话语,并实际的经验中,学习到有两个途径会导致力量耗尽:

1) 事奉的要求会消耗力量

“疲乏的,他赐能力;软弱的,他加力量”(赛四十29)。每个有需要的人,神都应许给予他们丰盛的力量,但祂加力量这事实,假设了每天的事奉都必然消耗力量。

主耶稣基督的生平就是实例。试思想那个患血漏病女人的事迹,她挤在众人中间,为要摸到耶稣的衣裳。当她这样做,疾病便得到痊愈。耶稣感觉到有能力从祂身上出去,便问:“谁摸我的衣裳?”(可五30)。此刻,这种能力的释放对主耶稣来说构成了力量的消耗。不单是医病,就是传道和教导,也构成能力的消耗。

1.举例说明

2) 对罪的放任会消耗力量

“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困倦;强壮的也必全然跌倒”(赛四十30)。“疲乏”一词指“争战后感到的疲累”(史特朗Strong),而“困倦”一词含有“苟延残喘”的基本意思。正如发生在参孙身上的事件一样,他在大利拉的引诱下变得”疲倦。”这是一位曾经拥有神所赐的非凡力量的人,后来他向罪屈服了,这次经历使他失去神力、视力、不能再事奉神。

因此,向罪采取放任的态度也会使力量耗尽。有时候,我们可以来到神的宝座前与祂亲近,体验荣耀与得胜,但转眼间又会全然失脚跌倒,这都因为没有支取属天的资源。我们实在需要防范力量耗尽的危险。

2. 举例说明

二、转换力量的原则

“但那等候耶和华的必从新得力”(赛四十31)。“重新”一词可译作“改变”或“转换。”学者建议这词是表达一个过程,就是鹰脱去旧羽毛,换上新羽毛的过程,为了适应那非凡的空中高度和飞翔。这是牠有名之处。

基督徒生命最崇高的秘诀是以我们所有的换取基督所是的(参看腓四13)。我们以此开始属灵的生命,也以此方法维持这生命,以致最终以同样的原则成全这生命。这个转换的生命,其秘诀收藏在一个单词中,就是“等候。”这词包含了三种特性,足以帮助我们享受这种转换的生命所带来的喜乐和丰盛:

1)存着委身的心去等待

“但那等候耶和华的”(赛四十31)。有人指出这绝非叛逆的态度,而是一种顺服。我们的心若充满叛逆,后果是没有忍耐,忐忑不安,迷茫惆怅;但那顺服神旨意的,必得着喜悦与平静的心等候主。

使徒保罗知道如何在神的旨意中知足(参看腓四13),诗人也是一样(参看诗四十1),你又如何?

2)存着祷告的心去等待

“但那等候耶和华的必从新得力”(赛四十31)。“等候”一词隐含着祷告的意念。这当然是力量转换得以发生的地方。当我们向天祷求时,神就给予答案。当我们认罪时,神就洁净,当我们只有软弱时,祂就赐予力量。

诗篇九十六篇6节完满地表达了这个意思:“有能力与华美在祂圣所。”若要想明白这种力量的转换,并要了解我们的性情变得以象耶稣基督的秘诀是什么,答案就是圣所—— 一个祷告和祈求的地方。忽视了这圣所,力量便会消失。圣所指集体敬拜,也指个人灵修。在你的生命中要紧记:“有能力与华美在祂圣所。”(诗九六6)

3.举例说明

3)带着期望的心去等待

“但那等候耶和华的必从新得力”(赛四十31)。“等候”一词的第三个含意是期望。若没有期望,等候就没有意义了。我们只想得到自己所期望的东西。当我们以祷告来到神面前,我们应该“凭着信心求,一点不疑惑;因为那疑惑的人,就象海中的波浪,被风吹动翻腾。

这样的人,不要想从主那里得什么”(雅一6-7)。另一方面,满有期望相信神会答应我们的需求,便得着神所赐的力量作为赏赐。圣经告诉我们“得力在乎平静安稳”(赛三十15)。祷告中的平静和期望中的安稳就是属灵力量的答案。

三、运用力量的目的

“但那等候耶和华的必从新得力。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他们奔跑却不困倦,行走却不疲乏”(赛四十31)。这种细腻的描述引领我们进入一种与神有关的精彩经历中。但以理说:“惟独认识神的子民必刚强行事”(但十一32)。神赐予力量的目的是要装备我们去经历基督徒生活的三种领域:

1)需特别提升生命的生活领域

“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赛四十31)。只有鹰能够直飞往太阳的中心,因为牠有特殊的眼睑可以保护牠的眼睛不受太阳的光和热的伤害。约翰福音被比作鹰,因它直飞太阳的中心,显示了美丽的超越性的真理。我们需要这种特别的力量去承载这种超越的生命。

当保罗为以弗所教会信徒祈祷时,他求神使他们“心里的力量刚强起来,使基督因着你们的信,住在你们心里”(弗三16-17)。在世上没有比住在基督里的荣耀更美妙。

2)需承担重要责任的生活领域

“他们奔跑却不困倦”(赛四十31)。福音工作的逼切性需要特别的力量(参撒上廿一8)。将福音传至地极的使命必须尽快完成。要完成这个要求,我们需要一个转变的生命,其中带着神所赐的力量。当福音使者腓利看见那个座在马车上阅读先知以赛亚的埃提阿伯人时,圣灵吩咐他“你去!走贴近那车走。”我们便读到“腓利就跑到太监那里”(徒八29-30)。他不敢耽搁王的工作。

3)需履行日常本分的生活领域

“行走却不疲乏”(赛四十31)。“本分”一词包括“日常需要承担的责任”,正如你的嗜好,你的起居饮食一样的自然。这就是指我们每天与神同行,每时每刻的勤苦工作。这是我们最容易失脚的领域。我们都想经历特别的提升;我们都想有分履行一些重要的责任,但回到日常生活中的本分,我们反而依靠自己的力量,以致全然崩溃。然而,今日的经文强调一项真理,就是我们靠自己是不能得到神的喜悦的。不论是飞、是跑、或是行,我们都需要神所赐的力量。忽视这点会引致今日属于耶稣基督的教会灵命破产,道德沦亡,

结语

要紧积力量粍尽的危机。要抓紧转换生命力量的原理;然后进入这个转变了的力量之中。但愿我们当中男女认识神,有力量,并为神作大事。

附加评注

1.举例说明

乔治怀特菲(George Whitefield)在新旧英伦的禾场上传讲审判的信息。在他生命的最后旅程中,一位好友劝他多在床上休息,而不应继续接受讲道的邀请。但乔治怀特菲祈祷说:“主耶稣,我虽在工作中劳苦,却不觉厌倦,若我仍未完成使命,求你让我再到禾场上为你讲多一次道,证明你真理的道,然后回家安然离去。”几小时候,他讲了最后一次的道,到早上被发现离世了。(Encyclopedia of 7,700 Illustrations, ?1979 by Paul Lee Tan, Rockville, Md.: Assurance Publishers,p. 1077)

2.举例说明

王尔德(Oscar Wilde)是一位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和小说家。他拥有一切的魅力,并精明的头脑;但他没有留心自己的内心生命。至终他陷入试探中,在监狱渡过余生。巴克莱(William Barclay)引述王尔德忏悔的话:“众神几乎给了我一切,但我却纵容自己跌入无知和情欲的咀咒之中...既对高峰厌倦了,我就选择走进深谷中寻找新的感觉,在我思想的领域中确实存着一个吊诡,让我在情感上产生了扭曲,使我变得对人莫不关心,我行我素,不能自拔。我忘掉了日常生活的小节会塑造或破坏一个人的性格,以致一个人在暗处所作的,有一日要在房顶上宣扬出来;我不能再主宰自己,不能再掌管我的灵魂,不再认识它,我只让享乐管辖自己,我的生命在恐怖的羞辱中了结。”(The Letters to the Galatians and Ephesians, rev. ed., translated and interpreted by William Barclay. Reproduced by kind permission of The Saint Andrew Press, Edinburgh, Scotland)

3.举例说明

贵格会(Quakers)在他们的崇拜中,特别强调等候神。他们开始崇拜时,全然安静,除非当中有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