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实习报告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庐山实习报告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向东北倾斜,而东谷向西南倾斜。

⑺ 虎背岭单面山:是虎背岭倒转背斜残留的南翼(北翼断陷),成为单斜层及单面山。 断层构造主要地貌如下:

⑴ 虎背岭断层崖地貌:它是因虎背岭北侧的莲花洞大断层把虎背岭错开,使其北翼断落而成。该断崖在石门涧和莲花洞一带高达1000m,向东北方和西南方降低,断层崖呈阶梯状下降,如好汉坡一带呈二级阶梯。

⑵ 五老峰断层崖地貌:因庐山正断层切进五老峰背斜南翼而成,它在秀峰、海会一带崖高达1000m,向东北方递降。断层崖亦分2~3级,断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所谓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

2.2山地夷平面地貌:

夷平面在山北分布的高度为1000~1100m左右,生成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即地壳上升之前。夷平面的地形起伏和缓,高差不大,有略为高起的岭脊(齐顶)和相对低凹的宽谷(如西谷、东谷、莲谷—王家坡、大校场谷、七里冲等)。宽谷属古老河谷,谷内发育了Q2红土层,二者均表示为庐山上升前夷平面作用期的产物。夷平面的发育对庐山的建设及旅游业的发展起着巨大作用。

2.3河谷地貌:

发源于庐山的河流,主要是循软弱层和向斜构造发育,其流向以日照峰为分水岭,其东流向东北,其西流向西南,少数是横切构造发育的较新河流。它们流向大都与上述流向垂直,作南东-北西向。

河谷的形态十分特殊,与常态河谷不同,这就是上游为宽谷,下游反而是峡谷,两者之间出现裂点和瀑布。

⑴ 宽谷:多发育在软弱岩层之上,并与向斜构造相适应,且与岩层走向一致,如西谷、东谷、莲谷—王家坡、大校场谷、七里冲等宽谷,谷宽而浅,谷地内覆盖着第四纪堆积物,主要有三层:

上层:黑色—灰黑色土层,时代全新世。 中层:棕黄色砂砾层,时代晚更新世。 下层:棕红色砂砾层,时代中更新世。

宽谷的高程,在山的中南部最高,向东北降低,如仰天坪:1260~1300m;七里冲:1100~1250m;东谷、西谷:为900~1100m;小天 池:900~1000m;天花井:400m。表示老谷生成后,山体不等量上升的结果。

⑵ 峡谷:是第四纪地壳上升时,河流侵蚀复活(回春),河谷下游的河床首先遭到强

9

烈下切而成峡谷。峡谷谷坡陡峭或呈阶梯状,纵比降大,多裂点和瀑布,表示幼年期河谷特征。如庐山西侧的石门涧,它是东谷和西谷的下游,在长约4~5km范围内,高度下降800m。又如东南侧三叠泉峡谷,它在七里冲—青莲寺谷的下游,深切300~650m,分三级跌水,形成三叠泉瀑布,三级高差共达300多米。又如牯岭窑洼以下的剪刀峡,峡口下降700m。再如锦绣峡谷。

宽谷和峡谷之间出现大裂点,表示第四纪庐山上升,河流重新下切和溯源侵蚀到达之处,如三叠泉裂点、天桥裂点、芦菱桥裂点。

3.河流袭夺

3.1庐山典型河流袭夺:

(1) 锦绣谷袭夺西谷:西谷原来由虎背岭南侧向南西流入石门涧,但在天桥附近被向西流的锦绣谷袭夺。证据是:

A.花径风口:风口段河谷是西谷自然延伸部分,谷内堆积物又与西谷相似,保持着棕红色—棕黄色砂砾层及棕红色网纹红土风化壳。

B.天桥袭夺湾及裂点:在裂点(天桥)以上为宽谷(西谷),以下为峡谷(锦绣谷)。袭夺时代为晚更新世之后。理由是:第一,裂点上溯不远;第二,西谷内由晚更新统棕黄色堆积物所覆盖的谷底未受明显的破坏。

(2) 三叠泉河袭夺七里冲:原来的七里冲向北东流,在三叠泉附近被向南流的三叠泉河袭夺,河流成直角拐弯,河流袭夺后,裂点向七里冲上溯了2km之远,河流下切深度达150~300多米。可见袭夺时间应早于锦绣谷。

三叠泉河流下切侵蚀的V型谷

(3) 东谷支流袭夺大校场河:该小河切穿女儿城山岭,袭夺了大校场河上游,使大校场河上游原来向南西流入芦林盆地的,现改向北西流入东谷,造成汉口峡。

3.2河流袭夺原因分析:

庐山上升之前,山体内的河流已发育为成熟的老河谷阶段,即河流循软弱岩层发育和沿岩层走向(作北东向或南西向)流动。当山体上升后,新出现的东西向或南东向河流溯源侵蚀,由于它的流程短和纵比降大,所以不论下切或溯源侵蚀的速度均大于老河流,因此袭夺了东北流或西南流向的古老河流。

3.3其他水体:

10

庐山人工湖有芦林湖、如琴湖以及承接黄龙潭、乌龙潭储水的庐山水库,并建成水力发电站,即电站大坝。庐山瀑布分布广泛,著名的有三叠泉、黄岩瀑布等。与瀑布相关的还有许多深潭,著名的有黄龙潭、乌龙潭、青玉峡、碧龙潭等。此外,由流水侵蚀、塑造,山上山下沟谷发育,溪流众多。它们与瀑布、深潭、人工湖共同组成庐山水文网。

4.冰川问题

问题的提出:1947年李四光先生在专著《冰期之庐山》一书中提出,庐山在第四纪更新世曾经出现过三次冰期。它们是:鄱阳期(Q1)、大姑期(Q2)和庐山期(Q3),证据是:

4.1冰蚀地貌:

冰斗:如大坳冰斗、五乳寺冰斗、鼓子寨冰斗等。 冰川谷:如大校场、王家坡U型谷、七里冲冰川谷。 羊背石:如白石嘴的羊背石。

冰窖:如东谷、西谷、天花井、窑洼等。

4.2冰碛地貌:

终碛垄:在山下东侧的高垅、新桥一带;在山上的王家坡、莲花寺谷内。

侧碛:如裁缝岭侧碛。

漂砾:如西谷中的“飞来石“等。

质疑:近20多年来,我国许多学者对庐山是否出现过冰川及冰川地貌等问题,提出不少质疑。例如关于冰斗与冰蚀盆地的区别,冰川谷与向斜谷和次成谷的区别,冰碛地貌与泥石流、洪积地貌的区别,庐山海拔高度同冰川形成高度的区别等等。庐山最显著的 U 形谷是王家坡、大校场和七里冲谷地。这里谷地笔直,谷旁的山嘴(spur)似乎曾被切去(truncated),所

王家坡U型谷

以谷底宽平。但王家坡和七里冲(应该是青莲寺)谷地都在向斜中,向斜槽中的牯牛岭层抵抗力较弱,所以发育为较广的谷地。大校场谷地是一个次成谷地,切割于页岩和千枚岩中,这里的页岩和千枚岩的厚度大概较宽,所以也发育为极宽的平谷。反之,在较弱的地层较狭的地方,虽然也曾经有冰川流过,谷地却没有这样宽广,形状也并不成为显著的U字形,由此可见王家坡等宽广的U形谷,并不完全是冰川侵蚀造成的,而是主要受构造控制,由河流和风化作用造成,经冰川侵蚀的修饰,才成为目前的形状。

5.地质罗盘仪的使用

11

5.1地质罗盘仪的使用方法:

在使用前需作磁偏角的校正,因为地磁的南、北两极与地理的南、北两极位置不完全相符,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不重合,两者间夹角称磁偏角。地球上各 点的磁偏角均定期计算,并公布以备查用。当地球上某点磁北方向偏于正北方向的东边时,称东偏(记为+);偏于西边时,称西偏(记为—)。如果某点磁偏角 (δ)为已知,则一测线

δ东偏30°,的方位角(A磁)和正北方位角(A)的关系为A=A磁±δ地质罗盘仪结构图。如图5-3 A表示

且测线所测的角亦为NE30°时,则A=30°+30°=NE60°;图5-3 B表示δ西偏20°,测线所测角为SE110°,则A=110°-20°=90°。为工作上方便,可以根据上述原理进行磁偏角校正,磁偏角偏东时,转动罗 盘外壁的刻度螺丝,使水平刻度盘顺时针方向转动一磁偏角值则可(若西偏时则逆时针方向转动)。经校正后的罗盘,所测读数即为正确的方位。在对方向或目的物方位进行测量时即测定目的物与测者两点所连直线的方位角。方位角是指从子午线顺时针方向至测线的夹角。首先放松磁针制动小螺纽,打开对物觇板并指向所测目标,即用罗盘的北(N)端对着目的物,南(S)端靠近自己进行瞄准。使目的物、对物觇板小 孔、盖玻璃上的细丝三者连成一直线,同时使圆形水准器的气泡居中,待磁针静止时,指北针所指的度数即为所测目标的方位角。

5.2岩层产状要素极其测量方法:

岩层走向的测量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线的方位,测量时将罗盘长边的底棱紧靠岩层层面,当圆形水准器气泡居中时读指北或指南针所指度数即所求(因走向线是一直线,其方向可两边延伸,故读南、北针均可)。 岩层倾向的测量 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真倾向

12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