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例释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例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代词:②表疑问,可代人、物、类,译为谁、哪一个、哪一种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师说》)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副词:③什么、为什么 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

复合词:④孰若:哪如、哪里比得上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

⑤孰与:和??比怎么样

【属】

名词:①类、族、等、辈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②亲属、官署

动词:③隶属、附属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

龙举而景属

④管属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⑤是、系 查明属实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读“zhǔ”

动词:⑥接连、跟随 冠盖相属

属而和者,才三四辈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史记》) ⑦缀辑、撰写 衡少善属文(《张衡传》) 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原列传》) ⑧嘱托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赤壁赋》) ⑨委托、交付 以兵属蒙恬(《史记》)

副词:⑩适才、刚刚、适值、恰好 下臣不幸,属当戎行(《左传》)

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史记》) 【数】

名词:①数目、数量 众数虽多,甚未足畏(《赤壁之战》)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琵琶行》) 数词:②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 骑千余,率数万人(《陈涉世家》)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逍遥游》) 名词:③法则、规律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荀子》)

④天数、命运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 ⑤技艺、方术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孟子》) 读:“shǚ”

动词:⑥计算、点数 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

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向自刭(《信陵君窃符救赵》) ⑦列举罪状、加以斥责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指南录后序》)

读“shuò”

副词:⑧屡次 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信陵君窃符救赵》) 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白马篇》) 【率】

名词:①主将,通“帅”将率不能则兵弱(《荀子》) 动词:②率领、带领 遂率子孙荷者三夫(《愚公移山》)

③顺着、沿着、遵循 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与妻书》) 副词:④表约略或测度,大约、大概、大都、大体,有时“大率”连用

大率用根者,若取宿根,须取无茎叶是采,则津泽皆归其根(《采草药》) ⑤表范围,一律、都、全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六国论》) 【说】

动词:①说明、解释 欲遍布之,恐不可户说(《甘薯疏序》)

②陈说、诉说、告诉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尽事(《琵琶行》) 使人说于子胥(《国语》)

名词:③说法、言论 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

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鸿门宴》) ④文体的一种 读shuì

动词:⑤劝说、说服 说备使抚表众(《赤壁之战》)

范曾说项羽(《鸿门宴》) ⑥通“悦”,喜欢、高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

⑦通“脱”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诗经》) 【私】

形容词:①私人的、自己的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

传》)

子布、元表诸人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赤壁之战》)

名词:②私利、私事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荆轲刺秦王》)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白马篇》)

③私交、秘密的活动 项王乃疑范曾与汉有私,稍夺之权(《史记》) 动词:④偏爱、偏私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副词:⑤私下、偷偷地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鸿门宴》) 【素】

名词:①白色的生绢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孔雀东南飞》)

②真情、本心 情素

形容词:③白色的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崤之战》) 副词:④空、白白地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伐檀》)

⑤平时、一向、素来 、本来 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廉颇蔺相如列传》) 复合词:⑥素友:真诚淳朴的朋友

⑦素心:心地淳朴

本心

⑧素怀:生平的怀抱

⑨素族:寒门,不做官的人家

【汤】

名词:①热水 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

②食物加水煮熟后的液汁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王建《新嫁娘》) ③中药汤剂

动词:④迎、冒 汤风打浪

复合词:⑤汤池:比喻防守严密的城池 温泉 ⑥汤汤:读shāng 大水急流的样子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岳阳楼记》) 【涕】

名词:①眼泪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捕蛇者说》) 动词:②流泪、哭泣 儿涕而出(《促织》) 【徒】

动词:①步行 舍车而徒(《周易》) 名词:②步兵 帅徒以往(《左传》)

③门人、弟子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④服劳役的犯人 高祖为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史记》) ⑤同伙、同一类人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形容词:⑥空、光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不辱使命》) 副词:⑦表情态,徒然、白白地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故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为之记(《五人墓碑记》)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孔雀东南飞》)

⑧表范围 只是、仅仅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亡】

动词:①逃亡、逃跑 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廉颇蔺相如列传》)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同样是)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鸿门宴》) ②特指逃亡国外 今君乃亡赵走燕

③出外、不在 孔子时(伺)其亡也而往拜之(《论语》) ④失去、丢失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六国论》)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亡羊补牢

⑤死亡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赤壁之战》) ⑥灭亡 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

燕国虽小而后亡(《六国论》)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⑦消亡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论》) 形容词:⑧逃亡在外的 诱天下亡人,谋作乱(《史记》)

⑨死去的

读“wú”

动词:⑩没有、无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论积贮疏》)

河曲智叟亡以应 【王】

名词:①一国的君主,往往指诸侯国的国君 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一类中的最特殊或特大者 虎者,百兽之王也(《述异记》) 动词:③称王,统治天下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鸿门宴》)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 ④朝见天子 四夷来王(《尚书》) 【望】

动词:①向远处看 吾尝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盼望、期望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③责怪、怨恨 不意君之望臣深矣 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报任安书》)

名词:④希望、愿望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诸人持议,甚失孤望(《赤壁之战》)

⑤名望、声望 都督阎公之雅望, 戟遥临(《腾王阁序》) 先达德隆望尊(《送东阳马生序》)

⑥农历每月十五日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 适冬之望日前后 【恶】

名词:①坏事、罪恶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指南录后序》)

②坏人、恶人 元恶(首恶分子)不待教而诛(《荀子》) 形容词:③丑陋 状貌甚恶(《史记》)

④不好 廉君宣恶言(《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险恶、凶狠、凶恶 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指南录后序》) 豪宗恶少在焉(《旧唐书》) 读“wǜ”

动词:⑥憎恨、厌恶 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张衡传》)

所恶有甚于生也(《鱼我所欲也》) ⑦嫉妒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赤壁之战》) ⑧中伤 苏秦相燕,人恶之燕王(《狱中上梁王书》) 形容词:⑨耻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孟子》) 读“wū”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